|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朱敏怡: 当今华人社会大家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大多数还是“好久不见啊,最近忙什么呐?”这个“忙”字饱含了太多的意思。中国人好像已经习惯了在快节奏的轨道中运行,很难停下一直行走的脚步,似乎不忙就没办法显示一个人的价值。即使远度重洋来到加拿大,很多华人依然习惯行色匆匆,所思所想还是一个念头“要干点什么”。潜台词就是要做点成绩出来,忙出点名堂来,以至于在人前有些许谈论的资本。华人的“忙”大多数和赚钱,子女培养有关系,洋人的“忙”大多和运动,探险有关系。
移民到加拿大,本来是来享受这里相对悠闲的生活的,可是华人同胞骨子里的“使命感”,让他们很少能有真正地停下来去欣赏这里的好山好水。华人似乎天生有忧患意识和一种未雨绸缪的思想。如果一个洋人跟你说“没钱”,那就真是没钱,估计口袋里就几十块钱。中国人跟你说“没钱”,那意思是没有足够的钱。至于“足够”到什么程度,那就见仁见智了。
还有些移民来到加拿大后,也进入了本地的大学学习,拿到了相关文凭,进入了本地的公司。本想着进入好的公司总可以像洋人那样悠闲悠闲了吧?其实不然,华人天生的拼命三郎的劲头到哪里都是一样,那种忧患意识也是如影随形。为了在公司站稳脚跟,生怕被炒鱿鱼,自己给自己加班。洋领导也不理解华人未雨绸缪的意识,认为他们如此这般就是喜欢工作,今后但凡没人要做的,洋人同事不想加班的活儿,那就都安排给华人同胞干。谁叫华人“吃苦耐劳”呢?忙,就一个字“忙”,没法停。
另有一些华人同胞在8小时工作之余仍然发挥着“光和热”的作用。下班以后他们奔波在各种晚间工作点,有些去餐馆送餐;有些去做直销;有些在做代购;有些给别人看孩子;有些帮别人补习……夜色中他们披星戴月。为了混出点人样来,大家也都“拼了”。
华人对子女教育的安排,也让他们停不下脚步。每天放学后,妈妈们带着子女奔波在各大学院,校区,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周末也是不曾停歇,从一个城市开到另一个城市,英文,中文,数学,画画,舞蹈,钢琴,足球,游泳,象棋……似乎种类不比国内的孩子少,如果有比赛项目那时间更是以分来计算。因为这种市场的需求,各种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个大街小巷中。除了体育运动俱乐部,这些学术类培训机构的创办人也大多是华人同胞。
谈到孩子们的各项培训的费用,这也是让父母的脚步不能停下来的理由。政府所给的牛奶金是有限的,那个只够买基本的日用生活品。很多华人家长一般只把牛奶金用来购买孩子的教育基金。那么孩子那些课后的兴趣班就不得不从每月的税后收入中开支了。如果家里有老人帮着带孩子,两口子也许还能有全职工作;如果没有老人带孩子,要么交钱给托管人托管,要么夫妻俩有一个只能part time工作或者全职带孩子。那么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的水准和孩子教育成本的支出,华人家长们就得“忙”起来,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那洋人也是这样生活,他们为什么就没那么“忙”呢?答案就是:洋人真的想得开,他们大多数不存钱,真的不存钱!他们有点钱就把钱花在运动装备上面,那些登山设备,滑雪设备(全家大小都备齐了,还恨不得每年换新的);他们花钱让孩子参加各种运动俱乐部,联赛(装备也都是最好的);他们全家大小每年去旅游;他们也许还在支付学生时期的贷款(爹妈不给付啊。)……那没钱买房,就不买呗,一直租啊;他们不会全额支付孩子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自己读书也贷款,孩子读书让他们自己贷款去);他们也没想过给孩子留钱(没钱,只够自己养老);更没想过还要买房给孩子(简直不可能);那好吧,开销大,攒不下钱就周末加班多赚点钱呗,人家不干,绝对不干。周末属于自己的,属于家庭的,不稀罕那个钱。哪个华人能做到口袋没钱,心里不慌的?如果没有,那就----接着“忙”。
所以,温哥华的海滩,公园,休闲场所,还是属于洋人的世界。华人朋友能有一周腾出一天纯粹(应酬和商业活动不算)的户外聚餐,烧烤,郊游已经算是很惬意的生活了。几乎不可能像洋人那样每周六,周日全家完全进入休闲模式,去踏青,去爬山,去海边骑自行车,去海滩晒太阳……勤劳的中国人,不管你身处何处,不管你拿着哪国的护照,骨子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抹也抹不去。
朱敏怡:70后妈妈,09年离开事业单位移民加拿大,享受写作,画画,做手工的乐趣,找到自我的方式,自得其乐。
(BCbay.com专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2025,网曝荣氏家族全家移民加拿大 |
2 | 上万陕西人暴动了! 学生死亡真相被隐匿 |
3 | 吓坏了 北京密令曝光… |
4 | 沙利文通报!一则关于中国的消息令人震惊 |
5 | 中南海,真够怂的!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