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留学移民 > 正文  

马斯克的火箭终于成了,和普通家庭有什么关系?

www.creaders.net | 2024-10-15 19:39:45  马里奥 谷雨星球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大家好,我是马里奥。

昨晚,全世界的新闻头条和朋友圈都被一个历史性的消息刷屏了——

此前多次发射却屡屡失败的SpaceX星舰,第五次试飞时终于完好无损地着陆,实现了回收,震撼了全球!

还记得十几年前,当马斯克第一次提出想带着人类移民火星时,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而如今,他竟然真的成功将“交通工具”搞定了。

恰好这两天,马斯克还发布了一款无人驾驶汽车,又引发了一轮争议。有人说他是“PPT造车”,但如今,当年也曾被他写在PPT上的火箭都成了,未来会怎样,谁又能预料呢?

他也被人称作是一个不惧失败的“钢铁侠”,就像SpaceX团队的口号一样:

Fail fast, but learn faster(快速失败,但学得更快)。

失败从不是问题,问题是从失败中快速地学习,为失败鼓掌,才能更有动力,一步步靠近想要的目标。

■有人打趣,马斯克是个时间管理大师,曾有网友把他画丑了,他专门跑去发私信:快删掉!再也别画了!

无数次失败到一次成功

正如所有技术的革新一样,星舰如今的成功,背后也是数次大大小小的失败和毁灭堆叠起来的。

这次的成功到底难得在哪呢?

准确来说,星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飞船,成功降落在了印度洋;另一部分是推进火箭,如果成功回收,就能反复利用,未来负责执行人类的火星之旅。

上一次推进火箭没有成功分离,导致星舰被迫自毁,炸在了半空中。

而这次,推进火箭终于稳稳落下,被发射台的一双“筷子”夹住,严丝合缝地嵌了进去,背后的技术要求极高。

有人科普,这个难度,类似于将一支铅笔扔到一栋高楼的楼顶,然后让铅笔落下并精准地竖直插入几公里外的一个直立啤酒瓶里。而且啤酒瓶可能还在缓慢移动,以保证铅笔落下的瞬间准确无误地接住。

而这次星舰的发射和回收,“铅笔”换成了高71米、250吨重的助推器,这背后的一系列技术细节,简直难以想象,完全是科幻片成为了现实。

这个可以载入人类史册的时刻,让所有现场观看的人沸腾,SpaceX总部的所有人更是激动得像孩子一样。

就在发射之前,团队还表示“如果火箭助推器这次又回收失败,掉落在墨西哥湾,我们一点也不会意外”。而面对这份狂喜,马斯克则淡定得多,他看向的是人类更远的未来:

这成功的一小步,距离“让生命多行星化”的目标近了一大步。

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加给我们力量的,其实是前面4次失败的故事。

每一次,SpaceX团队都为之欢呼,迅速总结经验,将每一次失败变成了一堂火箭发射试错实验课,让我们这些惧怕失败的人,也学到了如何正确应对。

第一次发射,是2023年4月。

尽管准备工作做了很多,但这次发射也经历了坎坷。先是遭遇了压力阀冻结,后来火箭终于成功离开了发射台,在空中飞行了4分钟,并成功与super heavy超重助推器分离,实现了一个重要的飞行里程碑。

一般来说,上升3分钟后,飞船本应和助推器完成第一级分离,但这个关键的分离程序并没有发生。火箭持续上升,在接近4分钟的时候突然爆炸。

还有其他的问题,33个猛禽发动机中的几个很早就熄火了。而也正是因为分离失败,SpaceX团队主动将其引爆,所以也被称为“快速的计划外拆卸”。

爆炸后落下的火箭残骸,把发射架下方还炸出一个陨石坑,也将周围一片区域炸得一片狼藉。

然而,目睹这次失败,SpaceX总部却爆发出一阵欢呼。

大家没有为第一次发射就爆炸而沮丧,反而为了取得的暂时性成就而开心,因为这次获奖上升到了39公里的最大高度,乐观的工程师们表示,“能走到这一步实在太棒了”。

他们知道,新火箭第一次发射时通常会遭遇爆炸,而星舰高达120米,有33个一级发动机,比NASA的巨型火箭SLS还要高10米左右,复杂性和风险性都要高很多。

所以对于这些务实的科学家来说,第一次发射的目标不是成功,而是收集数据,正确应对所发生的任何事情。


■直观感受下人类在星舰面前多么渺小

紧接着来到了第二次发射,时间2023年11月18日。

这一次的目标是绕地球近一圈,发射后约90分钟在夏威夷附近的太平洋降落。而且在发射之前,SpaceX对火箭进行了超过1000次的更改,修复了导致首次失败的问题,改善了地面基础设施,安装了防洪系统。

相对上次,这次发射有显著的进步,首先是飞船和助推器成功分离。助推器原计划降落在墨西哥湾,但紧接着却爆炸了;而飞船继续上升,加速时间超过8分钟,达到149公里的高度,6枚猛禽发动机燃烧了很长时间。

但飞行8分钟后,因为不明原因,SpaceX团队又下达了一次“计划外拆卸”的命令,星舰又一次爆炸,过早结束了这一次飞行测试。

而在发射的网络直播中,SpaceX的质量工程经理又一次说,“这是非常成功的一天”,距离上次前进了一大步。

第三次发射发生在2024年3月14日。

这一次又达成了前所未有的里程碑——

飞船成功分离后首次进入轨道,并在飞行约 40 分钟后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星舰上的有效荷载门成功打开和关闭,完成对未来轨道飞行部署 Starlink 卫星的测试;飞行过程中,两个内部油箱之间成功转移了10公吨的液氮推进剂,完成了未来任务中转移燃料的测试。

这次明显比前两次成功得多,背后也离不开SpaceX团队的升级,比如更好的发动机防护罩,升级的发动机灭火系统,“团队希望从计划进行的所有飞行测试中获取数据,并且从前两次飞行测试中学到的东西”。

但这一次的星舰,却在发射1小时后正在前往印度洋的路上,丢失了信号,表明飞船在撞上海洋之前就解体了。

时间来到2024年6月6日,星舰的第四次发射。

这一次的关键目标在于回收,33个发动机点燃了32个,而且超重助推器和飞船分离后,在发射8分钟后,首次成功软着陆,降落在墨西哥湾。与此同时,飞船也成功实现了轨道并入,发射50分钟后开始返回地球,并在通过大气层的极端高温时,成功经受住了考验。

这一次,星舰的发射和降落都近乎完美,马斯克高兴地发推,“尽管丢失了一些部件,但星舰一路走到了海洋,祝贺SpaceX团队获得史诗般的成就”。

不可能完成的梦想

这些年来,马斯克似乎一直都在做着“不可能”的事。

2007年,他说不想让人类灭亡,决定开始向火星进发,带着100万人移民过去。结果招致了铺天盖地的嘲讽,这些年一直都没停下来过。

《华尔街日报》今年9月还犀利发文说,53岁的马斯克正处于中年危机中,这个年龄的男性感到迷茫和怀疑人生很正常,他只是想用对宇宙的野心来掩盖失落。至于火星移民计划能否在他有生之年实现,希望很渺茫。

天文学家也曾说,这个想法是“不科学且荒谬”的。每一次星舰的发射遭遇失败,来自全世界网民的嘲讽又会刷新一波。

但我们肉眼可见,每一次的重新发射,都比上一次更好,就像马斯克说的,并不完全是挫败,而是接近了成功的边缘,一次比一次接近最终目标。

而就在这几天,他又向着汽车的无人驾驶进发。

在特斯拉最新发布的图片中,这辆车似乎完全脱离开了“汽车”的传统范式,看不见车轮,没有方向盘,像一个火车头一样,最多可以搭载20人,像极了科幻片《西部世界》里的无人车。

有人说,这个车绝对量产不了,面临很多技术和监管上的问题。但星舰成功之前,阻碍的声音还要更大,未来这个概念图是否能成真,或许还真不能妄下结论。

■这一年马斯克没有停下技术创新的脚步,左边是这两天最新发布的无人驾驶汽车;右边是最新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倒饮料,搬运东西

更令人期待的,还是马斯克的下一步征程:

未来20年,世界会成为“千舰齐发”的壮观景象,数以千计的星舰将从地球出发,前往火星。随着成本下降,普通人也能到达火星工作,诸如大规模发电、矿物开采、水冰开采、推进剂制造、长期生命支持等大量建设工作。

普通高中生,也能像去国外上夏校一样,把自己的科研、实验送上太空,实现探索宇宙的学术梦。

“我们会开启人类火星创业之旅,最终建设出一个百万人口自给自足的火星城”。

他似乎从不满足于当下的成就,也不惜推翻曾经的成功经验,次次清零重来。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成长型思维”吗?

下一代的眼界,应该在星辰大海

有人说,马斯克的火箭发射了,和我有什么关系?和我孩子又有什么关系?我不还得继续为了生活疲惫奔命,低头继续捡我的六便士。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有人在无限接近太阳的时候,他争取到的光芒同样也会映照到你身上。

就像我们刚刚写过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辛顿,在所有人不看好、甚至不知道的时候,他像个顽固的书呆子一样做着无人理解的神经网络研究,谁都不知道这可以做什么,和大多数人又有什么关系。

但如今,我们切切实实用上了AI,用它改文章、识图、制作视频、翻译…

这些带着一腔孤勇的人,早在大多数人之前,就开始朝人类命运的下个岔路口先行一步。正如马斯克将当年吹过的牛,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这些振奋人心的故事,也让我的“鸡娃焦虑”得到了缓解——

当我们开始学着将眼光放远,再远一点,学会思考人类的未来命运,开始期待一个更有可能性的世界。

同时我们对于孩子失败或者走弯路的态度,是不是有些太过于谨慎了?谁不是一次次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寻找自己的“星舰”?但我却常常陷入不想让孩子犯一次小错误的纠结中,只想一切做好完全准备,不愿意承担一点点风险。

直到养出一个“娇惯”、一次打击就一蹶不振的下一代。

以后当我焦虑时候,我或许就会想起SpaceX 的口号——

“Fail fast, but learn faster.”

走向“星辰大海”的人,有着为失败欢呼的毅力和自信。

#好用的资源,带孩子看起来

01 马斯克Ted访谈——一个无比令人期待的未来

这是马斯克接特斯拉工厂接受Ted的一次访谈,聊到了许多关于他眼中对于未来的天才设想,大开眼界。还有他对于实现梦想的决心,一点点投入在现实中敢做敢干从不言败的自信。

02  国家地理出品的《火星时代》

这是一部由国家地理出品的纪录片,采取了双线叙事的表现方法,由现实和未来构成,现实部分采访了科学家、天文学家、宇航员和工程师等等,每集 6 集,每集 45 分钟。

场景取景于 NASA、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还有一些民间企业,马斯克也接受了采访。一手展示人类对于星际探索的一代代的努力。

03  梅耶马斯克传记《人生由我》

作为一个教育自媒体,最后一本书推荐给家长们读一读,来自马斯克的母亲的梅耶马斯克的人生传记。梅耶马斯克上个月还来了中国,开通了小红书。

这是一个折腾不止,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女性。从15 岁毅然决然当模特、 22 岁结婚后被家暴,勇敢成为单亲妈妈抚养孩子们长大,到攻读硕士成为机构合伙人,72 岁回归老本行成为模特,年纪根本无法约束她。

甚至有人说,她是比儿子马斯克还酷的人。几个孩子都走出了自己的路,是一位硬核母亲走出自己人生的传奇故事。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