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组图)千面女人希拉里 越受打击越坚强

www.creaders.net | 2007-01-26 13:21:29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前几日,希拉里正式宣布竞选美国总统。自她踏足美国政治舞台后,有关她的生活、容貌、乳房、性事、婚姻的谈论便无休止。她的千面形象让人深深戒惧,嫌恶希拉里成为一种娱乐消遣。通往总统宝座的道路艰难曲折,但她从不放弃。未来的两年内,她坚信能得到一切。

    嫌恶希拉里是一种全美性娱乐

  南都周刊报报道,丹尼尔·爱德华兹是名雕塑家。 几个月前,他最新的作品——希拉里·克林顿的半身像,在纽约曼哈顿性别博物馆展出了。仿效在任何市政公园都能看到的19世纪政客的英雄风格,雕像把这名纽约州参议员塑造为:在两个极其滚圆的、充满青春活力的、被依稀遮盖的乳房——估计有36罩杯——上面,是长而优雅的脖子和严肃的表情。

  爱德华兹解释道:“是莎朗·斯通的一句话激发了我创作这座雕像。”斯通是个以展露身体特殊部位而闻名的女星,她最近对希拉里能否成为总统表示疑问,因为“一个女人在竞选的时候,会忽略她的性欲。希拉里现在仍有性能力,我认为人们不会接受她竞选总统,这太有威胁性了。”

  爱德华兹说,他把希拉里想象为美国的总统,因而创作了一座纪念式雕像。“但这还不够”,他解释说,“我还要确定不疑地表现出,她是个女人,明确无误是个女人。这就是我把她的乳房雕得比正常看上去更显眼的原由。”

  爱德华兹对希拉里乳房的看法饶有趣味,他没有选择希腊雕塑的古典风格,描绘裸露无遗的希拉里乳房。他的希拉里半身像上有件紧身胸衣,颇有维多利亚式的隐秘风格。“我不想让这尊雕塑太过香艳,也不想它成为一件绘画写实主义作品”,爱德华兹解释说,“它更多地象征着女性气质,揭示她是个女人。”

 
 


  希拉里·克林顿的半身像

  


  希拉里坚信能得到一切


  希拉里的“女人气质”需要公众来揭示?这些揭示又是怎么评品她的?自她登上美国政治舞台之后,15年来,关于她的生活、容貌、政治、婚姻,如今是她的乳房,依然是这个国家咖啡店里茶余饭后的谈资。

  最开始,美国人经常对希拉里的头发争论不休。现在,在自家的厨房里和电视谈话节目上,他们很舒坦地把想加到她身上的任何邪恶之事推给她。她是同性恋还是非同性恋,是血盆大口的母狼还是心灵手巧的甜饼师?希拉里生活的任何部分,无论多么神圣的隐私,都不是禁地。参议员麦凯恩曾听到这则笑话狂笑不止:“为什么切尔西·克林顿长得这么丑?因为她父亲是珍妮特·里诺。”

  2006年,《纽约时报》头版刊载故事,采用新闻调查的策略,推测克林顿婚床每月的空床率。文章作者得出结论,“自2005年始,克林顿夫妇每月平均有14天聚在一起。有时候,他们全天都在家休闲放松,有时候则深更半夜才聚到一起……在过去的73个周末里,有51个在一起度过。”

  希拉里超越一般政客那种老一套。她的生活细节几乎人尽皆知;或许这就是她过去10 年的形象总是显得沉闷单调的原因。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对希拉里有自己的看法。大多数政客起步时面对的是大量对他们“毫无看法”的选民,他们接下来的事就是让这些选民形成对他们的看法。而希拉里竞选,需要创制一套全新的竞选战略模式:她必须把那些非常嫌恶她的选民转变过来。

  嫌恶希拉里是一种全国性的娱乐消遣,对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都是如此,它还有专门的动词“希拉嫌恶”。对希拉里的嫌恶分多个层次,从她的婚姻选择、时尚感到她在禁止酷刑或支持禁焚国旗修正案上模棱两可的态度。

    没有哪个政客像希拉里这么善变

  1993年,希拉里退隐家庭当个妻子;在以“一位国际领导人”面目出现前,她是一名严格意义上的第一夫人;1990年代晚期,她作为克林顿不忠丑闻的受害者重塑了自己;而后再次以参议员候选人的面目走了出来。

  自尼克松下台以来,在同一个人身上还没有哪个政客有如此多的变种形象。曾经一度,“新新尼克松”一词被高频率地引用着,成为政治上见风使舵类型的简称。希拉里就具备这种文化生境,在每一种情况下,她总是会创制出一副新面孔和更“人性化的”自我,组合成各种希拉里。

  玛莎·斯图尔特·希拉里:以家政女王形象出现的希拉里是条“母狼”,或“天生的谎言家”。诸多狡诈阴险的细节揭示她是个心思缜密的人,所得的成就超过她的能力。

  塔米·韦内特·希拉里:恰如这位西部乡村歌手所唱的,希拉里在接受60分钟电视杂志节目访谈时,为丈夫的拈花惹草辩护说:“我坐在这里是因为我爱他。我要像塔米·韦内特般地支持丈夫。”在莱温斯基性丑闻案高潮当中,希拉里拍摄了她穿着连衣泳装与克林顿在沙滩上温存的照片,使整个国家为之退缩。

  埃莉诺·罗斯福·希拉里:罗斯福总统夫人式的希拉里首先出现于她1969年的大学毕业典礼,她当时在典礼上的演讲,使她被看作是有争议的女权主义者。这次演讲让卫斯理学院校长勃然大怒,在发现希拉里游泳后,让一名校园保安拿走她的衣服以羞辱她。就是这个希拉里,精心算计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第一夫人并获得成功,在此后的几年里迅速成为“美国最值得钦佩的妇女”。这个希拉里,在白宫东部有一间办公室,处置餐巾纸草案,在白宫西部的办公室,老道地保持对当时最重要的政治问题的秘密参与。

  黛安娜王妃·希拉里:即便你恨她,你也得佩服她的筹款能力,以及她800万美元的传记预付款。你会听说一则笑话,讲克林顿看到希拉里在一个加油站的油泵前与旧情人聊天,克林顿说:“你想想,假如你过去与他结了婚,那么你现在可能就是一个加油站侍应生的老婆。” 希拉里回答说:“比尔,如果我跟他结了婚,那么他可能已当上了总统。”

  麦克白小姐·希拉里:变身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小姐后,希拉里戴黑色墨镜,在镜片后面她盘算着接管整个世界。无情、狡诈、精心算计、冷酷,这种形象的希拉里,吓得她竞选参议员的潜在竞争对手——前五角大楼官员麦法兰德指控说,她“今天让直升机在我家的屋顶上盘旋拍摄照片”。这种形象的希拉里,为了眼前的政治利益不惜抛弃任何原则,如果需要,会冷酷地割断昔日老朋友的喉管。

  这些不过是人们对希拉里认知的一半,每一种类型的希拉里都具有特定的政治光谱。你可以预期从批评者嘴里听到:她不值得信任、两面派、机会主义者、诡计多端怀有不可告人的计划、把美国视为实现她勃勃野心的平台。

    希拉里唤醒男人内心深处的恐惧

  与其他任何公众人物相比,希拉里更能让我们明白,美国妇女通往权力之路晦暗不明,更像是一场冒险旅程而非浩荡进军。当希拉里逾越了女主内的预定角色时,这个国家的创伤发作了,密苏里大学教授温费尔德说,他自1992年选举以来,一直监测希拉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认知。“关于第一夫人如何行为举止,人们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看法,公众要求的是一个支持型的而非坦率直言的妻子”,温菲尔德说,“希拉里没有从事诸如高速公路美化、文盲问题这些从家庭领域出发的东西,她要去改变整个国家的医疗保健体系。”

  这不好,温菲尔德说,部分是因为,女人通过依附伟大男人而获得权力或公众认同,会比女人通过自己的成就登上公共舞台遭到更多的批评。当然,在成为第一夫人之前很久,希拉里就已经成就不菲,成为阿肯色州最古老、声望最隆的律师事务所首个女性合伙人。

  然而,所有这些迅速被遗忘了。大多数男人,尤其是周围没有妇女的时候,都会谈论希拉里。他们在谈及她的政治前,首先闲扯她的容颜,评判总是很苛刻。贬损希拉里是个老娘们,是一个没有性吸引力的废品,这似乎是谈论她时必不可少的导言。去年10月,她的参议员竞选对手约翰·斯宾塞指责她太丑陋。《纽约每日新闻报》援引他的话说,希拉里花费数以百万美元整形。“你看到过她背部的照片没有?”斯宾塞说,“我真不明白比尔为什么要跟她结婚。”

  关键是,真正的希拉里无论是性欲旺盛,抑或已完全弃绝了性,任何有关她的谈论总是以无休止地回顾她的各种隐私、容貌、性事和女性特征开始,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也是这个国家情不自禁谈论她的原由之一。但一个答案是:希拉里唤醒了现代男人内心深处的恐惧:妻子为了自己的职业而漠视床第之欢。

  希拉里的雄心还激起了每一位职业女性最大的恐惧。婚姻有多么脆弱?婚姻可能在送比萨饼女孩裤腰带突然断裂中就迅速分崩离析,没有什么成就可以阻止这种潜在的羞辱。看看另一位希拉里吧:当玛莎·斯图尔特达到她名声的顶峰时,丈夫安迪拉下帷帐,压在年轻的助理身上。

  总之,她没有得到任何一方的爱。对于右派,她保持婚姻不是为了原则,不是为了女儿,而是因为她是一个泼妇,为了获得权力不惜遭受任何耻辱。对于左派,她有机会,代表所有受过婚姻羞辱的妇女表明立场,但她没有这么做。

    受打击越多,希拉里看上去越坚强

  2000年,拉齐奥穿过舞台,把一份竞选传单举到她脸上,试图用暴力迫使她在上面签名。希拉里冷静地请他走开,这成为那次竞选的转折点。突然之间,女选民从希拉里身上看到反抗男性羞辱的勇气,男选民看到了一位受压迫者的坚强并聚拢到她身边。她以12个点的优势击败了拉齐奥。

  希拉里是个人革命中最具转折意义的偶像。她是拥护妇女解放的第一批人。她有职业,有家庭,有丈夫。他们俩都是雄心勃勃的开创者,她追求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打上了自由选择的烙印。在她第一次竞选参议员时,所有人都还在为她是否应该继续保持婚姻讨论不休。一次演讲后有人问她关于继续与克林顿呆在一起的决定,她说:“我终生为妇女在她们的个人和职业生活中能够做出自由选择而奋斗,我也为我自己的自由选择奋斗。”

  尽管整个美国都已从1970年代风格的女权主义中抽身而去,希拉里仍然艰难前行。让我们再次使用一个旧式的话语吧:“我能拥有一切。”希拉里衷心地相信这句话,她会拥有一切的,在两年里,她可能得到一切。

  这在柏林业已发生,下一个或许是巴黎和华盛顿,妇女正摩拳擦掌准备接管政治权力。他们的男性竞争对手则显得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三位政治女强人

  在女人当政上,美国和法国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令人惊诧的是,传统上对改革踌躇犹疑的德国领先了,默克尔当上了这个国家第一个女总理。谁还能忘记 81岁的撒切尔夫人呢?她早在1979年就当上了英国首相。与此同时,在亚洲,妇女领导强大的国家几乎已经成为传统,诸如印度(英杰拉·甘地)、菲律宾 (阿罗约)或巴基斯坦(贝布托)。她们都是大家族的后代,她们也因此当选为国家领导人。

  然而,世界上两个先进工业国家,怎么到现在仍然为选一个女总统而非男总统犹豫再三呢?希拉里与罗雅尔什么都相同,她们不同的只是在风格和容貌方面。但她们参与选举变得可行的条件是类似的。无论在法国还是美国,几乎为男性独占的统治精英,在雄心和对政治及其礼仪规范的理解方面,都已达到极限。

  在法国和美国,女性候选人同时被放在可以直觑国家最高职位的位置上,这是创造历史的巧合事件。因为这两个国家都趋向于结构性的保守,女性可以充当某个公司的领导,如于莱特-帕卡尔公司或法国国营铁路公司的总裁,但她们仍然不能进入国家最高的政治职位。对她们来说,现在是这样做的最佳时机了。

    男人统治使国家陷入想象力贫乏

  一代人是如何让这个国家变得平庸和缺乏想象力,巴黎是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范例。希拉克是一头政治恐龙,在他身上体现出法国政客所具备的一切。像他以前的政敌密特朗一样,他代表着一种精英治国的法国,这个国家,总统用国家基金滋养他浪漫的绯闻逸事,用公共机构促进自己私人的目标,安然度过一个接一个的丑闻,丝毫没有损害他的声誉,犹如大树增加年轮般地继续自己的政治统治。

  维拉潘——希拉克的顾问和学生,看上去是自然而然的接班人。他天生一副好相貌,在幽暗的夜晚还能吟诗作对,并且有一个贵族名字。但糟糕的是,法国似乎已经受够了希拉克的体系,它开始迷上反叛者,如51岁的保守派尼古拉斯· 萨尔科奇,他许诺给法国带来变化,当然还有塞格莱娜·罗雅尔,她在法国比在自己的党内有着更多的拥趸。

  在美国,变化也是迫在眉睫。现任总统不能继续参选,副总统切尼已经放言,他不想走上这个国家的最高职位。尤其是,鉴于乔治·布什领导的美国一再撞上难以逾越的障碍——在伊拉克,在阿富汗,或在伊朗和北朝鲜的政策上。历史上,这个国家在处于这种情境下都倾向于重新洗牌。

  而且,民主党中的头面人物,如戈尔、约翰·爱德华兹和约翰·克里,都一再被击败,让他们的可信度大为降低。因此,这是新面孔乘机显露的大好时机。民主党的2008年总统候选人,一个是女性,一个是非洲裔美国人,这足以表明,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是史无前例的。

  现在,这位白种女人的前景更佳:希拉里·克林顿可以依托她的知名度,她广泛的经历,以及她与丈夫建立起来的民主党筹款机器。当然,她还可以指望丈夫比尔·克林顿,把美国最好的政治竞选专家网罗到自己阵营里来。

  法国人和美国人对女总统有何期望?没人会认真地相信,一位女总统就真的能够把国家带往一个新的方向。希拉里和罗雅尔到处批评的全球化,对这两个国家的益处大于害处。伊拉克和索马里的冲突,无论男性总统还是女性总统,解决起来都一样困难。选民很少相信一切都会变好,他们只不过希望一些东西至少在风格层面上有所改变。

  不管是真是假:女性对意识形态的关注甚少,更多地注意问题的解决。默克尔、希拉里和罗雅尔,这三个人都有敢于直面问题、不装腔作势蒙混过关或炫耀权力的美誉,在她们看来,男人围着篝火进行的战争游戏是白费力气。

  当然,这种女性的阴柔也有其不利之处,默克尔、希拉里或罗雅尔都不能鼓动听众的狂热情绪,她们都不喜欢宏大的场面,她们是卓越的组织者,但在需要表达政治激情时显得平庸。她们是向男性丛林挺进的先驱者,冲破了一直由男人占据的最高职位的隔离板。

    孩子和丈夫是女强人难以回避的话题

  罗雅尔是一个保守的天主教家庭8个孩子中的老四。在法国这个封闭严肃的世界里,女人被认为是要嫁出去的。这个国家直到1944年才给了妇女选举权。当时,她的父亲,一个领养老金的炮兵司令,离开了妻子和孩子,罗雅尔走上了法庭,并成功地为母亲争得了离婚赡养费。当她宣布自己有意接替希拉克的位子时,男人们觉得这是在搞笑。前总理法比乌斯问到:“那孩子由谁来带?”

  到今年4月法国大选,53岁的罗雅尔只剩下4个月的路要走。在节假日法国国家机器暂时休息期间,她是位模范母亲和妻子。她有4个孩子,让她在新闻界得到了相当大的空间。事实上,新闻界偏爱她胜过任何其他总统候选人,因为她有如此多新的东西可供新闻界炒作。

  对于希拉里,要变成从椭圆形办公室统治这个超级大国的首位女总统,被称为总统夫人,尚有一些小疑问。在她前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距离美国选民 2008年11月4日走向投票箱还有22个月。只要克林顿不再做让她下不了台的事,这位卓越的竞选斗士就是她的一份财产。他的朋友们现在已经奔赴竞选战场,散布舆论说他们之间的婚姻是真诚的。不过,美国《新闻周刊》发现,这种生硬的舆论仍然是个危险的问题:“希拉里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她的性别,而是她的丈夫。”

  当然,克林顿可以为改善她的某些弱点提供帮助,为掌握如何更有效地影响她的听众,她有一个现成的公开演说训练专家。她的顾问们也力图让她相信,她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幽默和自我调侃。

  罗雅尔对自己的弱点也心知肚明。为了进军她为之努力拼搏的总统宝座,她必须在全国做大量的旅行,扭转对她缺乏外交政策经验这类可预料得到的批评。现在,事情已变得越发紧迫起来,竞选倒计时已经启动。

  旁边是虎视眈眈的男人,从到麦凯恩到萨尔科齐,他们正在等待着他们的女竞争对手犯错。

  一场总统大选的胜负有时仅在毫厘之间。如果你是一位容颜俊俏的候选人,恭喜你,美貌能让你比丑陋的对手多争取到10%的选票。

  法国总统候选人尼古拉斯·萨尔科齐面临着一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新闻界溢美之辞横飞的塞格莱娜·罗雅尔。她堪与艺术作品蒙娜丽莎和神话人物塞壬(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鸟的美丽女妖,传说歌声异常优美,经常用美妙的歌声吸引航海者前来并食之)相媲美。

  或许,萨尔科齐应该拜访一下美国田纳西州的查塔努加,该城前任市长鲍勃·科克尔去年11月在竞选参议员时遭遇到类似的问题。他成功地战胜了一名众议员—— 小哈罗德·福特,小福特曾经被计入华盛顿国会山里“最漂亮”的50人之列。作为应对之策,科克尔祭出竞选史上最怪诞的凌辱,他指斥小福特先生是“一个魅力十足的年轻人”。

    美丽容颜值10%的选票

  “这不是美人的表演舞台”,罗雅尔的批评者总喜欢这么说。但什么让他们如此确定竞选就不是美人的舞台?正如一个英国选民在1950年代说,“如果政党愿意提名的话,人们会给一头猪投票”,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政客们必须是打扮齐整的动物,兜售自己的人格魅力而非他们的政党。因此,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林达·比尔姆说,对直接决定选举结果的大多数摇摆不定的选民来说,容貌可能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

  譬如,在厄瓜多尔,拉斐尔·科雷亚去年曾以友善的承诺和上镜的容貌赢得了总统职位。在印度,政党似乎经常偏好明星候选人云集的竞选运动,其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开风气之先,首先选出一位电影明星作为州长。1987年他死后,州长之位落到了两名前女演员——他的第三任妻子和银屏之星加亚拉姆——手中。

  学者力图证明美好容颜能赢得选票。但难题是,美貌取决于旁观者的眼光,你难以在没有任何外在偏见妨碍的情况下去审视某个政客的脸,布什不就拥有令人警戒之心全无的憨笑,或令人忍俊不禁的傻笑么?很难找到任何一个人,在不从政治和身体上估量总统的情况下看待他。

  然而,这样的难题不适用于卡斯维,这个容貌俊美的无名之辈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芬兰议会里代表尤西马选区的选民。去年,在一次由3名瑞典和芬兰经济学家进行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美貌与政治研究中,他是数千容貌受到评估的芬兰议会候选人中的一个。各个候选人的竞选照片被拿来,由2000多名非芬兰人进行评估。这样,撇开了政治的遮蔽(评估者对这些候选人的情况毫无所知),得分纪录表明,跨文化的认同一致高得惊人,尽管法国人素以评判苛刻闻名。

  俊雅容貌果真与选举成功联系在一起么?研究发现,已经在任者在没有俊雅容貌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胜利,但对新进候选人来说,容颜魅力可能会让选举结果迥然不同:在女性当中,65%成功的候选人比普通的非在任者要美丽;在男性当中,这个比例是57%。一个俊雅的男子要压过容貌丑陋的竞争对手一筹,他的容貌约值 6-8%的选票,而对娇美的女候选人来说,这个数字高达10%。

    美容是政客们的必修课

  当然,对美的看法会有不同。威斯康辛州参议员费恩戈德在2004年击败了比他小10岁且容貌较好的竞争对手。根据爱默生学院心理学教授泽布洛维兹的解释,导致他竞选对手落败的东西是那张“青春永驻的脸形”,简言之,就是他的“娃娃脸”。显然,圆脸、大眼睛、小鼻子和高额头的男人,无论年龄大小,一般都被认为能力较低。

  这副尊容对英国保守党人及其“青春永驻的”领导人卡梅龙来说都是坏消息。但在田纳西州,科克尔“魅力十足的”竞争对手年轻,且非娃娃脸。那么,科克尔还为什么如此关注容貌呢?“那就是为了贬低对手”,福特竞选顾问汤姆·李说。但李对科克尔的策略影响到选举结果表示怀疑。他认为,选民对他们的政客的要求是“真实”,在你露面的时候确切地知道你是谁。他说,福特在演说时穿上名贵西服,在拉选票时戴上随意的棒球帽,看上去会更真实。

  当然,如果你真的很美,这样的建议会很容易被忽视。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考虑如何真实起来。戈尔对此所做的努力还不够,他在第一次总统竞选辩论中穿得太过矫饰。尼克松太过真实了,1960年,在与肯尼迪面对面的电视辩论中,由于缺少一些粉遮掩他粗短的下巴而失败了。

  2007年,在两个保守的工业大国里,两位向男人独占领地发起冲击的女性,在面对即将来临的选举时,改变自己的风格外貌,或许也是容颜政治的另一个绝好的诠释。

  罗雅尔将自己的外貌改变为朝她有利的一面。前几年,她穿老式的褶皱裙和白色的宽松上衣,用天鹅绒绳圈将头发扎在后面,属于典型的法国保守中产阶层的流行风格。与此同时,她还减肥,并将牙齿矫正好。她束起新的发型,穿上为女性设计的巴黎时装。现在,她看上去比20年前还漂亮。“她有点像玛丽安,法兰西共和国的理想化身”,政治学家雷加纳说,“她是一个强力政治家,一位出色的母亲,也是每个男人都想与之结婚的那种类型女人。”

  法国为这个魅力十足的女人而陶醉,崇拜她的法国人建起照片集,展示她穿比基尼时的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所穿的夹克衫颜色是国民关注的焦点。这个国家和她所在的政党,都为她进军爱丽舍宫提供机会,她也正小心翼翼但极其坚定地利用这个机会。

  希拉里的容貌曾经是人们贬损的目标,一个记者在写希拉里的传记里,援引她的朋友的话,对希拉里的容貌评论说:“作为一个年轻女性,希拉里非常绝望地感到自己没有魅力,以至她经常刮腿毛和腋毛,而且她还故意把自己打扮得很难看。”不过现在,希拉里也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她几乎总是穿同样的套服,只是颜色变化而已。她染成金色的头发看上去很漂亮。美国媒体在评论这位纽约州参议员说:“希拉里的头发不是问题,她的问题是她强硬的国家安全立场和她丈夫的意志。”如果风流的克林顿在节骨眼上再次流传让她窘迫不堪的桃色新闻,或许是她通往白宫之路的最大障碍。
   0


相关新闻
希拉里捡到“枪” 大酸川普开玩笑川普宣布 拜登贺锦丽希拉里布林肯等15人…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