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大选道路上且看希拉里如何涉险过关?

www.creaders.net | 2007-02-01 14:39:39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目前,在希拉里通向2008年总统大选的道路上,评论家认为,鲜花和荆棘一样多,她还将面对数不清的明枪暗箭。除了党内外的对手,她还必须顺利通过一道道涉及外交内政和选举战略的险关。最近,《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的资深记者都对希拉里可能面对的险关一一道出,最主要者包括:伊战、筹款、开博客和宗教等。

《新闻周刊》的首席政治记者霍华德﹒法恩曼(Howard Fineman)撰写的分析文章说,到目前为止,希拉里·克林顿的政治生涯还都一帆风顺。她用圆滑、专业的姿态发起了竞选总统的宣传造势,让人想起小布什在8年前出道的情景。虽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如下的信息是不变的:我们了解游戏的冷酷的规则,它是家族血统的传承,我们是改变不了的。希拉里出乎意料地在布什发布总统国情咨文前的周末,宣布参选的决定,她打出的口号大胆而实际:把美国带回到克林顿时代,她以一名“回到未来”的候选人来自荐。这就像大多数的民主党一样,她把布什执政的时期说成是美国历史的空缺和美国人的噩梦。

她的突击改动了民意数字。最新的《新闻周刊》民调显示,希拉里在与任何民主党候选人的竞争中都占踞优势,例如以55%比35%高出参议员奥巴马,以62%比29%高于原参议员爱德华(John Edwards)。她在与共和党的对比中,也比其他民主党同僚要好,例如,她以50%比44%高于参议员麦凯恩。即使在参议院里“衣帽间”这种讨论总统政治的“蛇窝”-秘密角落里,民主党的党鞭们,也对她抱有高度评价。一名立场中立的匿名者说:“此前分析家的看法是,她的声望有所下跌,甚至失去了一些制高点。但是,在过去的几天里,她干得很漂亮。”

虽然如此,希拉里进军白宫之路仍然是一趟难关重重的旅程。以下是其中几个难关和希拉里目前的处境:

伊拉克:建议不可行

《新闻周刊》的文章说,基层民众对希拉里的反战姿态仍抱有深深的疑问,她在参议院提出和支持的反战反增兵的提案,虽然严辞反对伊拉克战争,但是几乎没有任何可行的实际意义。目前,这类反增兵的选民比较欣赏的重要候选人,倒是爱德华。爱德华称自己在2002年投票支持伊战的决定是个“错误”,并支持减少总统增兵军费的提议。

经常吸引政客和选民的互联网站MoveOn.org和他们的盟友在总统大选时的影响力将非常小,但是,在党内初选时,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据闻,他们今年计划在网站上举行“竞选议题”活动,每名候选人都以发在YouTube上的声明来代表自己。头一议题就是:伊拉克。而赢家多半不会是希拉里。

《时代周刊》记者马西莫·卡拉布雷斯(Massimo Calabrest)的文章指出,对于今年初选的党派色彩来说,伊拉克战争就好比漂白剂:随着候选人们纷纷抢着解释他们会如何不点燃中东战火的情况下,让美军安然撤离伊拉克之际,政党间的界限逐渐淡化。连共和党最保守的候选人、堪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布朗拜克(Sam Brownback)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态度,比起麦凯恩来说,也更接近于民主党的拜登。同时,在这个问题上,民主党约翰·爱德华和希拉里的差距,也是两个世界。

今后,伊拉克局势走向,可能将成为共和党面临的最严峻的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共和党选民对布什不满,但是,大多数仍然支持伊战,而3名领先的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和鲁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都表示,将会改变伊战政策,但是,不会放弃改造伊拉克这个使命。3人都支持布什的增兵决定。但是,马凯恩曾攻击布什行政当局处理伊战的手法。布朗拜克则像共和党同仁,同时也可能成为候选人的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一样,支持减少美军的军事任务,并下赌注:到明年冬季时,共和党的候选人将会寻求出一个可行的撤军策略。

大多数民主党选民抱有反战心态,并希望结束战争。但是,现在就保持鸽派立场,到大选时,在独立派和中立派眼中,就会觉得这位候选人十分软弱。希拉里直到去年11月竞选时,还一直支持战争和各项驻伊美军任务,但是,自那以后,突然变脸,呼吁限制美军兵力。

目前,没有哪一种立场是最保险的,他们在伊拉克未来的结果出来之前,都是一种赌博。如果目前的局势稳步发展下去,民主党和希拉里看起来将得手,如果局势变得糟糕,民主党的拜登、爱德华和共和党参议员布朗拜克的行情会更好一些,他们会显得更精明。

金钱战:钱包深不见底

《新闻周刊》的文章说,候选人争取巨额资金赞助人的战斗打响了,特别是在希拉里和奥巴马之间。如今,出现了通过避险基金而致富的新一代富翁,政治职位的候选人对他们的钱袋的竞争十分激烈。希拉里的筹资人、前总统克林顿和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特里·麦可利夫(Terry McAuliffe)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一个人同时给多名候选人捐款是个坏主意,但是事实上,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他说:“如果他们这么做,并不等于是在帮助自己,因为,在他人眼里,他们并不是任何候选人的支持者。”

在纽约,这个问题没有太多争议:希拉里多多少少已经占据了这个城市;同样,这也是奥巴马在芝加哥的情况。从不轻下结论的洛杉矶则是另外一回事。一些知名人士,像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杰芬(David Geffen)等人,都答应为奥巴马主持筹资活动;但是现在,在希拉里一些支持者的活动下,斯皮尔伯格也答应为希拉里主持筹资活动。

《时代周刊》记者的文章认为,实际上,谁能筹集最多现金,是候选人面对的第一道测验题。奥巴马的筹资方式是是十分直接了当的传统手法,他在发布到网上的录像中公布他参加总统竞选,并保证带来新的政局。之后,他花大部分时间打电话筹资,争取有钱的民主党成员支持他,来对抗希拉里的深不见底的钱包。

希拉里则在几天后宣布参选时,明确表明,她的竞选筹资活动会避免筹集公共资金。因为,她认为,她可以筹集到的总金额将远远超出在初选时接受对等资金(match fund)的5,000万元限额。

对等资金指总统选候人所得的公共资金,该款与来自私人赞助的资金相“对等”。初选期间,合格的候选人每得到一笔个人捐款均可相应地获得一笔上限为250美元的对等磆资金。

他们是否能够通过打电话、博客和捐献基金筹到足够的资金,将意味着他们参选能否有一个较好的快速的起点。今年如果为初选筹到5000万美元就意味着每天要筹到13.7万美元。

网络风险:改变形象

《新闻周刊》的文章说,在网络上,希拉里表现出像是一名敞开心怀,无所不谈的邻居姿态,非常热心地参与聊天。这确实是一个吸引人的形象,希拉里一个竞选顾问团精心设计了策略来保护她的形象,例如,采取像前不久在艾奥华州等地方那样,限制美国的重要媒体接触她的手法。但是,希拉里是否真如我们坐在沙发上看到的那样友善与和蔼呢?朋友们说是,但是,相反的证据可以随时在任何地方出现,包括竞选活动的录像和手机摄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人能控制网络的所有东西,就算是克林顿家一员的希拉里也不例外。

《时代周刊》的报导说,希拉里在竞选的现实世界中是领头羊,但是,但是在博客调查中,支持率仅是很低的数目。为此,她已雇佣克里的原左右手彼得·道尔(Peter Daou)来重塑她在的网络形象。道尔说,说服博客的方式,其实就像说服其他记者或者选民一样。他说:“还是老办法。我一个一个与他们接触。”

除了上述竞选难关,《时代周刊》的报导还指出,此外,竞选人们都面临着要到教堂里追选民的任务。目前,两党候选人都希望在宗教问题上发出正确的声音。希拉里当然很在意,在希拉里的竞选网站上,刊登的希拉里的自传里有一段很长的文字描述说“信仰是她家庭的中心。她母亲在周日学校教课,希拉里则是她教堂的年青组织的常客。”

在竞选策略上,希拉里还有很多的宣传要做。本届选举候选人中有众多是畅销书籍作家:麦凯恩写有《我父亲的信仰(Faith of My Fathers)》,奥巴马出版了《我父亲的梦想:一个种族和遗产的故事》(The Audacity of Hope and Dreams from My Father),高居精装和简装书籍畅销榜,而希拉里的《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Living History)卖了120多万精装本。

当然,还要招揽新智囊希拉里·克林顿有不用配薪的最高级政治顾问:她丈夫。本次竞选中名气最大的希拉里和麦凯恩在初期都有雄厚的人才优势。克林顿和希拉里王国由一组忠诚、资深的专业官员组成,此外还加上几名从她丈夫执政时的顾问中精心挑选的人员。

   0


相关新闻
希拉里捡到“枪” 大酸川普开玩笑川普宣布 拜登贺锦丽希拉里布林肯等15人…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