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会这么惨:问题出在房市,笨蛋!」CNN站点日前以斗大标题点出一切问题的症结点:房市泡沫化。
从1996年到2006年全美房价足足飙升85%,利率低平,房市景气,居住小区许多无利息可赚的银行在「住者有其屋」社会正义趋动下,更有理由另辟次级房贷之门,借款给信用不佳、甚至还款能力不佳的人。
银行不是不担心,但反正房价一路飙涨,如果借款人交不出贷款,银行转手卖掉房子还是赚一笔,银行不怕赔钱。「时代」周刊报导,「二房」在1990年仅担保或持有7400亿元房贷,到2006年变成抱着5兆3000亿元房贷的巨兽,膨胀率达600%,其中次贷数量就占五分之一。
造成当前危机的房市泡沫化因素众多,但主要引爆点在2006年,债券评等机构认为次级房贷风险太大,而调降银行等借款公司的评等,评等一降,投资人不敢买银行股票,紧张的银行开端紧缩贷款,调高利率,利率一高,次贷借款人开端还不出钱,房价飙升就此打住,变成卖房还赔钱,就只能弃房躲债,法拍屋增加,但市场上现房开工率并没有降低,银行因此接下大笔卖不掉、卖掉还赔钱的房子,于是,坏帐愈滚愈大。
三波大冲击由此一层层爆开。第一波受冲击的就是银行和直接承担美国半数房贷的「二房」;第二波打击的是包装贩售大量房贷衍生金融商品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李曼兄弟、美林;而AIG则因为购入大量次贷商品而成为第三次浪潮受害者。第四波会是谁?「新闻周刊」提出,早已伸手跟政府要钱的三大车厂将是下一批,若跟次贷关联性不大的三大车厂都破产,经济衰退将全面引爆。
「三年前,联准会其实就嗅出地产泡沫化的危机,当时他们就召集银行业者和经济学家开会,希望了解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当时参与会议的纽约国宝银行董事长孙启诚回忆说,「可是当时没有一个人有料到危机会演变到这么严重,真是此生未见!」
次级房贷风暴一年多来,银行一家一家倒,倒到连保障存款人权益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都说「再倒一家就挺不住了」,风暴还延烧到「二房」房利美、房地美、接着李曼兄弟、美林、AIG都遭殃,不知道接下来溃堤的会是谁。美国经济究竟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
悲观弥漫中,有人仍乐观。「凡事一体两面,」纽约「第一理财」刘锦杭表示:「政府救市决心已现,被救企业的资金已涌入,问题已解决一半,剩余的一半,要靠人民的信心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