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经济爱国主义 奥巴马连任多亏这张牌

www.creaders.net | 2012-11-07 11:26:51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奥巴马在11月6日晚大选投票中大胜罗姆尼(Mitt Romney),结束了美国史上耗资最多的一场选举,改革得以延续。但从此次选举暴露出的问题可以看出,美国在种族、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层面愈趋分化。就连在初选中就两党合作“闪烁其词”的罗姆尼在败选演讲中也唿吁美国党派之争能够消弭。

  而选举激情过后,奥巴马需要集中精力面对第二个四年挑战,继续扭转经济颓势及外交困局,设法突破首个任期裹足不前的议题阻力,真正带来改变。

  美国本届选举总开支已超过60亿美元,其中9大摇摆州的花费就高达7.1亿美元,是美国史上最昂贵的选战。双方大买、特买广告狠批、抹黑对手,近九成选举广告是负面宣传,候选人原本希望激起选民的政治热情,但美国经济低迷加上飓风带来的灾情惨重,他们激起的反而更多是民怨。这种民怨某种程度从多个州选情持续胶着就可以看出。但与其说奥巴马能够赢得连任,还不如说罗姆尼表现实在“太差劲”,甚至不如4年前的共和党竞选同僚麦凯恩(John McCain)。罗姆尼本人立场摇摆幅度过大,而且出现致命口误,加上经济口号空虚,选民很难将他当做那位替换奥巴马的人选。

  有媒体说,“桑迪”飓风给予了奥巴马展现三军统帅和党派合作形象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帮助奥巴马连任。但其实此次飓风受灾地区不是什么摇摆州,都是一些奥巴马稳操胜券的州。最重要的还是奥巴马10月份抛出的“爱国经济主义”(Economic Patriotism)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民主党战略师曾表示,其实奥巴马在10月份第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之后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选情的紧张,民主党内部也担心奥巴马是否能够连任。由于罗姆尼在经济方面发力过勐,奥巴马为了保持和巩固自己的选情优势,在素有大选“荆州”之称的俄亥俄州,亲自宣布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同时使用“经济爱国主义”吸引选票。

  这是奥巴马的一步妙棋,他借“经济爱国主义”强调自己不会利用中产阶级来减少财政赤字,凸显美国解决债务问题的觉醒。而罗姆尼由于没有具体的经济政策,在竞选中相对淡化了可能在年末到来的“财政悬崖”。如果此次债务问题持续拖延下去,只会拖累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信用和地位。由于共和党此次仍然只掌控众议院,加上罗姆尼败选以及美国就业及房产数据向好,国会共和党人不会像去年夏天那样,冒天下之大不韪。连任后的奥巴马也应该会更有底气和共和党就新的债务问题达成协议。

  奥巴马连任意味着现行政策固然得以延续,美国经济可能会继续缓慢复苏。而经济一旦复苏,奥巴马将会把更多视线转向外交。而美国最新外交战略就是要从中东抽身,因为中东反美情绪正升高,宿敌伊朗又坚持强推核计划,盟友以色列则扬言报复,中东地区战云密布,这一泥淖将持续掣肘美国外交。所以,奥巴马需要在外交上展现更多的魄力,继续推进自己首个任期未能取得实质进展的外交战略,尤其是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

  对于中国,之前有观点认为,虽然两国仍在意识形态、经贸、网络自由、人权等问题上争执不断,但奥巴马多次拒绝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奥巴马安排由副总统拜登(Joe Biden)代替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主导美中交往,体现出他以务实、理性的态度处理两国“求同存异”的现实。虽然美国“重返亚太”的政策刺激了中国,但未妨碍两国多方位的合作和沟通。特别在中共储君习近平访美后,两国“讲原则做朋友”继续将关系“平常化”的默契正在摸索中形成。而寻找新型大国交流模式共识正需奥巴马在其第二个任期实现。

  也就是说,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完全是处于认识和摸索阶段,在对华关系方面稍微走了点弯路,但是最终还是以理性和中庸的方式开始了新的对华关系认识。接下来奥巴马应该更加注重调整和磨合,在推行亚太战略再平衡的过程中不要轻易造成“围堵中国”之势,在自己战略不明晰的情况下,切勿轻易应某些亚太盟友关系挑唆,破坏亚太稳定大局。尤其是在新型大国地缘政治的演变下,奥巴马和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应该加强私人化的沟通,在某些地区热点冲突性议题方面开始某种默契。

  最重要的是,这种默契更有利于增加两国互信,并在朝鲜核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寻求突破。但是,要想寻求这种突破,奥巴马除了展现个人魄力之外,还要进行适当、必要的人事调整。这一点,我们拭目以待。

  奥巴马首个任期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为连任而劳心劳力、耗民伤财。连任后的奥巴马不需要再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于竞选,而是要考虑自己作为首位非洲裔总统的“政治遗产”,最起码要让自己的诺贝尔和平奖名副其实。不过,要想在外交有所作为的话,就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国内改革,奥巴马应该有这样做的魄力。但综合国内外复杂因素来看,美国眼中的各种“威胁”时时刻刻都在警惕奥巴马,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