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纽约时报:美国的经济灾难的确来了

www.creaders.net | 2013-09-08 19:45:56  纽约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再过几天,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的五周年纪念日就到了。雷曼兄弟的破产标志着一场已经够糟糕的衰退,转变成了某种更可怕的事情。突然之间,我们看到了发生经济灾难的真切可能性。

  而灾难的确来了。

  你或许会说,等等,什么灾难?人们不是都警惕地谈及第二次“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吗,而所谓的大萧条也并没有发生,对吧?没错,他们是那样警告的,而且也的确没有发生大萧条——尽管希腊、西班牙,以及其他国家或许不会同意第二点。不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认识到灾难有不同的程度,经济政策即使出现巨大失败,也可能不会引发全盘崩溃。而实际上过去五年间政策的失败程度的确十分重严重。

  在某些方面,可以用美元和美分来衡量失败有多么巨大。过去五年中,合理估算的“经济产出差额”(output gap)——也就是美国本来可以、也应该产出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与实际产出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之间的差距——远远超过了2万亿美元。这可是白白浪费掉,再也拿不回来的2万亿美元啊。

  除了浪费金钱之外,对人的潜能的浪费更是一种悲哀。在金融危机之前,63%的美国成年人有工作,这个数字迅速降到了59%以下,至今如此。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懒惰症大爆发。右翼人士声称,美国失业人群因为靠食品券和失业福利过得很滋润,所以找工作不够努力,对这种论调应当给予理所当然的鄙视。就业率的下降有一小部分可以归咎于人口老龄化,但其余部分,正如我所说的,源于经济政策的巨大失败。

  暂且把政治问题放在一边,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如果美国政府的确有意愿做,也做到了宏观经济学课本上提出的做法,过去五年的形势会如何?也就是说,付出足够大的努力去推动创造就业,从而冲抵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市场崩盘产生的影响,此外再将财政紧缩和增税举措推迟到私营部门站稳脚跟时再实行。我曾经粗略地计算过这一套举措会产生什么效果:其规模会是我们实际得到的刺激规模的三倍,而且会更关注于支出,而不是减税。

  这样的政策能够奏效吗?过去五年里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它能奏效。奥巴马的经济刺激,尽管并不充足,但也在2009年停止了经济的衰退。欧洲反刺激的实验,即迫使债务国实施的严厉开支削减措施,并没有像承诺的那样,促进私营部门的信心。相反,正如经济学课本里预计的,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收缩。而政府花钱创造就业,就的确能创造就业岗位。

  然而我提出的这种开支方案不会加剧债务吗?会的,根据我的粗略计算,如果那样的话到现在由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会比当前的实际水平高1万亿美元。然而事实证明,对于债务水平略微提高而提出的危言耸听的警告,并不成立。与此同时,经济也会走强,而债务与GDP的比值(衡量一国财政状况的指标)的确也会提高,但只有几个百分点。真的有人会认为这么一点差异会引发财政危机吗?

  而在账簿的另一侧,这个国家也会变得更富裕,前景更光明——而不像现在,数以百万计的失意民众可能永久性地退出了劳动者的行列;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可能已经发现,一生的职业规划受到了永久的损坏;公共投资的削减对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产生了长期的损害。

  我明白,作为政治问题,充分的就业促进计划压根就没有实质上的可能性。而且出现失误的也不仅是政治人物,许多经济学家非但没有指出一条创造就业的解决方案,反而成了问题的一部分,助长了对于通胀和债务的恐惧。

  然而我还是认为,认识到政策失误之严重,而且错误仍在继续,是很重要的一步。现在共和党人与奥巴马的忠诚者似乎已经把华盛顿分裂了。不管政府做什么举动,前者都会谴责,他们坚持认为所有意在缓解危机的政策和项目,实际上都加剧了危机;而后者则坚持称他们做的不错,因为世界并没有完全崩溃。

  显然,奥巴马周围的人错得没有共和党人离谱。但无论以何种客观标准衡量,自雷曼兄弟倒闭以来的美国经济政策都是一场骇人的、可怕的失败。

  (作者保罗·克鲁格曼 2013年09月09日。翻译:王童鹤)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胡春华一直遭围剿 传胡锦涛硬顶死保
2 新规敲定!中国制汽车几乎被全面禁止
3 王小洪最新讲话 调门也变了
4 离婚25年 李连杰与前妻黄秋燕在北京重逢
5 处境凶险 习已六神无主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