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奥巴马“寿命不长” 希拉里认错

www.creaders.net | 2015-03-10 19:40:00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东时间3月10日:美共和党议员给伊朗公开信事件、希拉里邮件门以及缅甸学生警察冲突等是今日美国政府主要关注的议题。

  白宫

  美国47位联邦参议员联名写信给伊朗领导人,警告说跟美国达成的任何核协议都会在美国总统奥巴马2017年年初离任后被修改或者被废除。奥巴马说,这封信迎合了伊朗强硬派立场。

  白宫9日指出,公开信代表了“一种党派策略,目的是削弱总统执行外交政策和推动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能力”。他说:“我们多次听到包括主笔在内的共和党议员明确表示,他们的目标就是破坏这些谈判。这不是我加到科顿参议员头上的立场。这是他自己极力鼓吹的立场。他认为这是他策略的特点,而不是缺陷。”白宫发言人9日强调,此公开信干扰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让德黑兰承诺不发展核武器的努力。

  白宫在3月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对此进行再次进行了回应。白宫发言人舒尔茨(Eric Schultz)当日表示,美国认为这封信是草率的、不负责任的、错误的,是一个党派企图破坏总统与外国政府的谈判能力。舒尔茨继续表示,从历史上看,外交政策是由总统制定执行的,国会起到一个监督协商的作用,而不是试图破坏谈判。

  新当选的共和党参议员科顿(Tom Cotton)执笔、其他46名共和党议员联署的公开信试图让伊朗领导人明白,任何有美国参与的核协议都会遇到宪法阻力。公开信说,虽然美国总统可以谈判达成国际协议,但协议是否获得批准,国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中说,行政部门签署的协议,必须在国会参众两院获得多数票,而且要得到100名参议员中五分之三的人、也就是60名参议员的赞同。公开信还警告说,未经国会批准,与伊朗核武器项目有关的任何协议,充其量只是一项会被下任总统否决或是被国会修改的行政协议。

  奥巴马9日谈到这封公开信时说,美国议员迎合了伊朗国内反对这些谈判的人。他说: “我认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议员想跟伊朗的强硬派追求相同的目标。这种同盟异乎寻常。我认为,我们现在的重点应该是,切实考虑是否能够达成协议,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就能够向美国人民有所交代,我坚信我们能够做到这点。”

  奥巴马8日承认,距离自行规定的达成框架协议的最后期限还剩下不到一个月,各方谈判立场仍有差距。他警告说,如果缺乏透明度,不能证实伊朗没有在研制核武器,他就会退出谈判。

  现阶段,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的谈判已经进入关键时刻。按照新的时间表,双方寻求在3月底之前达成框架协议,6月达成全面协议。本月15日,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和伊朗外长将在瑞士举行新一轮对话。

  国务院

  处在风口浪尖的希拉里首次露面对邮件门进行表态。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10日对邮件门召开记者会,她承认使用私人邮件是个错误,应该和自己私人的移动设备和邮件账户分开。她表示:“我当时是为了方便起见,不过现在看来,从一开始就用两个设备才是正确的决定。”此前,一直有人批评希拉里使用私人电子邮件帐户处理公务,并质疑她是否违反相关联邦法规。希拉里表示,她已经向国务院交出共5.5万页的电邮。

  希拉里喜欢暗箱操作的习惯又给自己惹了新麻烦,而这恰恰发生在她可能宣布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之际。美国国务院表示,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时,法律并未禁止使用私人电子邮箱处理公务。希拉里的两位前任,鲍威尔(Colin Powell)及赖斯(Condoleezza Rice)也使用私人电子邮箱来处理公务。

  当前希拉里已向美国国务院提供了约5.5万页的电子邮件。但外界仍质疑希拉里是否已提交了所有涉及公务的电子邮件,因为私人服务器中的哪些邮件与公务活动有关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希拉里本人手中。对外界的怀疑,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表示,这已是一个可观的数字,邮件的时间跨度涵盖了希拉里的任期。她也表示,希拉里自愿递交了这些文件,国务院将对这些邮件进行检讨,再公布结果。然而,因为邮件数量多,审查5.5万页电子邮件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路透社报道称,这对希拉里迅速平息该事件的打算构成了冲击,也给她的共和党对手提供了大量的时间来发动攻击。

  3月10日,缅甸学生抗议者与警察在中部一个城镇发生冲突。一个多星期来,地方当局一直阻止活动人士游行前往仰光要求实行教育改革。抗议运动领袖泰哈文迪称,警方逮捕了至少32人,多名抗议者在冲突中受伤。他说,很多人受伤,警察用警棍殴打学生头部,向他们投砖头,有些学生头部出血。

  普萨基当日对此事进行回应,称美国促请缅甸政府尊重示威者进行和平集会的权力,并谴责缅甸对和平示威者采取武力,美国会继续密切监察有关情况。  (牟一 编译)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