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快要死了” 奥兰多屠杀令美国人焦虑

www.creaders.net | 2016-06-13 18:35:06  环球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位于奥兰多市中心附近的夜店“脉动”自称“奥兰多最火爆同性恋吧”。上周六晚,“脉动”在脸谱上发帖宣传当晚的拉丁主题:“叫上所有拉丁小伙、拉丁姑娘和喜欢拉丁风情的每个人!今晚是聚会时间!今晚,魅力四射的同时,还可以找点乐子!”到周日凌晨3点,它却发布了这样一条更新:“所有人离开脉动,快跑,别停!”

  令人惊悚的信息发布时,29岁的阿富汗裔美国人奥马尔·马丁正在“脉动”内干着他的大事。依据《纽约时报》的描述,12日凌晨2点前,家住皮尔斯堡(距奥兰多120英里)的他把车停在了“脉动”门外。2点02分,他手持AR15自动步枪和一把手枪进入夜店,朝随着热闹音乐跳动的人群开枪。42岁的DJ雷说,“一开始我以为是鞭炮响,但它总不停,人们一个接一个倒下,地板上都是尸体”。

  现场目击者汉森对CNN说,枪声持续了“整整一首曲子”的时间。能跑出去的人第一时间都选择了逃命,一些跑不出去的人躲进了洗手间,他们给警察和家人发短信,有人给父母留言说自己“快要死了”。警方先是与马丁对峙,并进行过沟通,大约僵持3小时后,一辆警用装甲车破墙而入,十几名SWAT特警冲入夜店解救人质,并打死了马丁。美国媒体13日公布的结果是,现场300人有1/3被马丁击中,38人死在夜店内(不包括凶手本人),11人死在医院。这些“成绩”让马丁超越2007年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32人的韩裔美国人赵承熙,成为美国现代历史上最致命枪击案的制造者。

  “如果你还活着,把手抬起来”,一名躲在吧台下幸存的女调酒师说,冲进来的警察对她喊了这句话,把她拖出了“脉动”。当类似的幸存者语录在美国各大媒体流传时,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发布消息称,马丁行凶前曾拨打“911”(相当于中国的110)报警,称自己“效忠伊斯兰国”。

  不久后,据信与“伊斯兰国”有关的Amaq通讯社发布简短声明称,“奥兰多针对同性恋并造成超过100人死伤的袭击是伊斯兰国战士所为”。这一下子让美国变得紧张,但CNN说,该声明与“伊斯兰国”此前惯用说法不统一,后者在阿拉伯文中一般不直接用“同性恋”一词。该报道认为,即使声明为真,“伊斯兰国”也未必直接指挥了奥马尔·马丁,而是在事发后“追认功绩”。但无论如何 ,大多数国际媒体13日已统一认识:这是“9·11”后美国本土发生的最严重恐怖袭击。法新社说,“伴随着同性恋吧大屠杀,恐怖重回美国”。而一家巴基斯坦乌尔都文报纸使用的标题是,“一个阿富汗小伙儿干掉50个美国人”。

  奥马尔·马丁为什么杀人?在枪击案频发的美国,事发后探寻凶手的动机是媒体与警方的常规做法,但马丁的死又让一切显得不那么确定。联邦调查局(FBI)主任探员罗恩·霍珀12日对媒体证实,FBI在2013年与2014年曾两次盘查过马丁,原因是他散布“煽动性言论”和被怀疑与第一个死在叙利亚的“美国人弹”萨尔哈有联系。但FBI最终认定马丁与萨尔哈联系“极少”,奥兰多屠杀发生前,他未受监控。同日,马丁的父亲塞迪克坚称马丁的袭击“与宗教无关。他说,两个月前在迈阿密看到两个男子接吻曾让马丁愤怒,那件事才可能与奥兰多袭击有关。而一些美国媒体开始向公众解释,“仇视同性恋”是“伊斯兰国”政策。

  “多么熟悉的场景,多么似曾相识的悲伤”,美国《纽约时报》说,白宫12日的画面给人一种令人寒心的熟悉,犹豫的总统带着冷峻的表情走上讲台,表达慰问,承诺行动,还誓言“新的决心可以阻止更多人死在枪火之下”。

  奥巴马当日正如《纽约时报》所表述,对他的“美国同胞们”发表了电视讲话,谴责袭击是一种“恐怖与仇恨的行为”。奥巴马说,12日对LGBT社群(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与变性人)是心碎的一天,但实际上袭击是针对“我们每一个人”,“没有任何恐怖行为能改变我们,动摇那些使我们成为美国人的价值观”。他还颁令美国全国下半旗志哀,直到16日日落。

  为什么奥兰多枪击案令美国舆论如此关注?《华盛顿邮报》的解释是,“周日凌晨,美国政治文化中最具争议的3个议题——同性恋权益、枪支管控与恐怖主义——以一种极其恐怖的方式在奥兰多一家夜店碰撞到了一起”。这篇题为“新常态:悲剧来临,美国分裂”的报道读起来显得颇为悲观,文章说,“9·11”曾一度令美国团结,但在那之后,灾难却似乎总是让左的人越来越左,右的人越来越右,国家陷入意识形态和党派分裂,而奥兰多屠杀无疑让这个国家焦虑重燃,两党也会不可避免地从中牟利。

  特朗普与希拉里事发后的反应12日被美国媒体紧密关注。《华盛顿邮报》说,他们的反应“非常不同”。

  该报道称,特朗普事发后在推特上发的第一个帖子“相当温和”,他说,“奥兰多枪击案非常不幸,警方在调查恐怖袭击可能性,许多人死伤”。他一个半小时后的第二条“推文”与此案无关。但在那之后,特朗普在推特上以及在随后发出的正式声明中向奥巴马与希拉里开火。他质问前者,“敢不敢在讲话中直接提及伊斯兰极端主义,如果不敢,趁早辞职!”对后者则表示,如果希拉里在枪击案后还不能说“伊斯兰极端主义”这个词,她就该退出总统大选。他在声明中指责希拉里想大幅度增加中东移民准入,并誓言“会成为全体美国人的总统,保护和守卫全国人民,我们要让美国再次变得安全,成为所有人心中伟大的国家”。而他最被美国媒体诟病的,是在推特中称,“感谢那些对我针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态度(禁止穆斯林入境)正确的祝贺,我不需要祝贺,我需要强硬和警觉,我们必须聪明!”英国《每日电讯报》说,特朗普的表态没有任何对死难者的同情,反而在鼓动恐惧。文章指责他“为私利牺牲社会责任”。

  与之相反,希拉里做起了“首席安慰官”(《时代》周刊语)。该刊称,特朗普就像个旁观者,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叫嚣自己预测准了本周末的大屠杀,而希拉里是个理性的政治家,为自己的声明小心谨慎地挑选合适的词汇。《华盛顿邮报》说,希拉里在推文中提及了事件中几乎所有议题——恐怖主义、控枪与同性恋权益,表现得非常传统,中规中矩。两个美国大媒体都得出了同样结论——今年11月,美国选民面临极其严酷的选择,是特朗普夸大其词的那一套能治得了这个危险的世界,还是希拉里传统而熟悉的方式可以给人安慰?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