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特朗普忙着煽风 希拉里忙着灭火

www.creaders.net | 2016-06-14 18:45:56  观察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6月11日发生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枪击事件,可谓是美国史上最恶劣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毫无疑问会对当下的美国选情造成影响。美国两党政治人物纷纷表态哀悼慰问的同时,也没有放过推销自己政治主张的机会。尤其是有“大嘴巴”之称的特朗普,更是直言“奥巴马应该辞职!希拉里应该退选!”

  据当地司法部门公开的案情,凶手曾声称向“伊斯兰国”(ISIS)效忠,这不仅使得美国民众将该袭击与不久前发生在欧洲的一系列恐怖袭击相联系,而且让人更外关注枪手的宗教背景。对于一贯主张对穆斯林群体强硬的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特朗普而言,这很可能是个利好消息,他在推特和脸谱网上也收获了大批“祝贺”。原本选情占优的民主党竞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则不得不处理这个意外情况。希拉里作为身经百战的政客,想必对特朗普的抨击有所准备;然而这次民主党的其他政客、特别是奥巴马总统很可能拖了希拉里的后腿。

  在枪击事件后,民主党的宣传机器另有一套说辞,奥巴马也没有放过借题发挥、抨击共和党的机会。但这次枪击事件无疑给民主党方面出了一道难题:当他们的两大票仓发生震惊全国的暴力冲突,民主党的政客应该怎样表态?总体而言,是以照本宣科的“官样文章”为主,强调个人因素,避免提及宗教,同时不忘提倡禁枪。然而这次事件距离美国普通选民太近,人们总能发现奥巴马等人反复回避的一些事实,部分人以此为契机反思奥巴马执政时期的政策。到了这一步,辩论双方的焦点已经不以希拉里的意志为转移,她因此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

  很显然奥兰多枪击事件包含两个要素,暴力恐怖袭击和文化冲突。前者想必美国群众并不陌生,数日前歌手圭密就在同一座城市遭到枪杀。后者则是这次夜店袭击的特有现象,无论凶手的动机如何,他都挑战了美国社会的“政治正确”:公开反对LGBT团体。美国左派拒绝将此次暴力事件视作族群冲突,因为反对歧视穆斯林也是他们的文化多元论调和“政治正确”的一部分:奥巴马总统和大多数民主党人甚至不使用“极端穆斯林”这样的说法,在奥巴马的回应中也没有提及凶手提到的“伊斯兰国”。

  虽然特朗普在族群言论上屡次使用“极端穆斯林”来指出他只针对该宗教中的一小撮人,美国自由派仍然视其为煽动族群仇恨的代表人物。在这些评论家看来,凶手之父声称儿子行凶与宗教无关、只是“看见同性恋接吻很沮丧”而开枪的说法是完全站得住脚的,有人甚至大胆猜测凶手是同性恋,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解读为凶手拒绝承认自己性取向的心理挣扎。倘若某位暴恐分子在中国或者伊朗、俄罗斯犯下同等罪行,很难想象这些媒体会用同样的逻辑揣测凶手的犯罪动机。在世界各地都面对类似族群问题的今天,这种欲盖弥彰的辩解无异于火上浇油。

  除了媒体提及的凶手父亲与塔利班的关联以外,其他一些近期事件也引人关注。数周前,一位英国籍穆斯林学者Farrokh Sekaleshfar在枪击案发生的奥兰多演讲时声称,同性恋应该被“毫不留情地消灭”(exterminated without compassion)。虽然联邦调查局否认凶手与“伊斯兰国”的关系,这次袭击不但符合该组织先前宣称的“斋月期间将发动更多袭击”的威胁,而且发生在奥兰多城的“我是同性恋我骄傲周末”(Gay Proud weekend),在LGBT人群的聚会上造成大量伤亡。当然,最直接的事件莫过于凶手行凶前拨打的911电话,他明确提到自己“效忠”“伊斯兰国”。

  即使凶手只是如自由派声称的是单纯的恐同症,他的表达方式也与其宗教背景紧密相关:2011年,他在脸谱网上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就是极端分子Moner Abu-Salha发布的、有关一名伊玛目以死亡威胁谴责同性恋的视频(这位Abu-Salha在2015年成为叙利亚战场上首名美国籍的人弹)。倘若此人反复从某种文化中引证自己对同性恋人群的仇恨,那么有意回避文化冲突而讨论个人动机的“政治正确”就显得有悖常理。而且此人显然受惠于他的宗教信仰,凶手先前的一名同事声称他公然讨论杀人,雇主害怕被控宗教歧视而不敢采取措施。此外,为极端穆斯林发言的美国社会团体“美国与伊斯兰关系协会”(CAIR)在事件发生后公然驱逐提及枪击案的记者,这种反应显然不利于淡化文化冲突。

  民主党的职业政客第一时间将矛头指向控枪,在抨击共和党的同时转移人们对文化冲突的关注。例如伯尼·桑德斯在枪击发生后声称,相比个人动机、恐怖主义等因素,缺乏枪支管控才是罪魁祸首。奥巴马在谴责“恐怖与仇恨行为”的同时也不忘提醒人们枪支管控的重要性。民主党这种说法的一个依据是,凶手使用的AR-15是高度危险的自动化武器,远远超出“保卫个人权利”的需要,应该立法禁止。虽然凶手先前已经引起联邦调查局注意,他仍然可以从合法渠道买到这把危险枪支;某些报道还声称他还受雇于一家与美国国土安全部合作的国际安保公司。考虑到联邦调查局未免有失职之嫌,凶手轻易获得危险武器,不排除希拉里能够从近来的暴力袭击中得分。

  然而更关键的问题正是人们调侃的“是什么让他举起了屠刀”,行凶者不会因为难以取得武器就变得安分守己,他们会诉诸其他的暴力方式。民主党方面努力将暴力事件的成因解读为“个人问题”,将枪击动因定性为“恐同症”,但凶手的种种行为都表明这或许不是又一个耳熟能详的“神经病”杀人事件。人们对这次袭击的关注点,很可能还是会回到文化冲突上。

  由于枪击事件的双重性质,美国的保守派也涌现出两派观点,一派自然是剑指凶手的文化背景,另一派保守基督徒则不忘借机谴责同性恋人群的夜生活。然而无论他们是否同情被害人,这些保守派不会因为枪击事件而转向希拉里;至于民主党方面,希拉里能否保住陷入冲突的支持者群体就不好说了。

  穆斯林和LGBT群体均被视为民主党的票仓。事件发生后,以批判极端宗教群体著称的同性恋评论家Milo Yiannopoulos公开发问,美国社会是要LGBT权利、妇女解放和宗教自由,还是要极端宗教?另有人指出女权人士目前对凶手前妻曾经遭受的家庭暴力保持沉默。民主党屡屡提及控枪的同时,竭力回避任何有关穆斯林的词汇,甚至没有提及“恐同症”,不排除某些LGBT群体由于民主党在极端宗教上的不作为而倒向特朗普。民主党目前采取的措施仍然是口号式的“宽容”,但此次枪击案的规模之大、影响之恶劣远远超过寻常的文化冲突,这种老调重弹的策略能否奏效还未可知。当然维系民主党支持者的,还有对特朗普和保守派(虽然这两者并不重合)的仇恨,然而特朗普和保守派不会威胁杀死弱势群体,近期来甚嚣尘上和极端宗教言论和行动则未必客气。在近距离面对死亡威胁和目睹民主党的“绥靖政策”后,部分摇摆选民可能会转向特朗普。

  这次袭击也暴露出民主党未来的挑战。在美国两党的政治版图上,民主党近年来逐渐成为稳定的多数党,因为在推特上,希拉里对枪击事件的表态非常谨慎克制,只是表示同情哀悼,避免口号式的政治推销;大选在即,希拉里的竞选团队大概比任何人都清楚偏袒其中一方造成的政治后果,他们也很聪明地避免留下“吃人血馒头”的印象。然而民主党人替她做了表态,很难说希拉里能够掌控事态的发展和民意的变化。

  对于许多美国人而言,奥兰多的枪击事件很容易让他们朝着两个方向延伸联想:首先是近年来发生的恐怖袭击,巴黎、布鲁塞尔、俄罗斯客机等近期袭击都反映出国际上愈发显著的极端宗教威胁,特朗普很早就对极端势力抱有强硬态度,因此在每次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之后都被赞为先知;这次枪击案可能进一步证明,特朗普所谓“吸引眼球”的强硬言论或许反映出美国社会、西方社会乃至现代文明难以回避的问题。

  其次是奥巴马政府在安全政策上暴露出的问题。此次凶手提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而波士顿的袭击同样发生在奥巴马任期、同样造成全美震动、发生在被认为最安全的美国城市之一、而且凶手没有用自动步枪。除了经常被提及的经济不安全感,美国社会的人身不安全感在近年来同样突出,而美国社会长期争论的控枪问题似乎不是这种潜在威胁的唯一成因。人身感到威胁,又迫于“政治正确”无法点明问题,特朗普的支持者往往拥有这种心境。

  总而言之,奥兰多的惨剧很可能在本已白热化的美国大选中掀起更大的波澜,两党政客和支持者无疑会因此大做文章,凶手的敏感背景使得特朗普再次成为“先知先觉”的赢家。(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生金君达)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人民币突然跳水 发生了什么
2 不可思议 “习近平”消失!
3 黑天鹅突袭 北京守不住了
4 暴跌第一城,从4.5万每平跌到1.3万每平
5 已确认离世,年仅29岁……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