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4歲、擁有哈佛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的郭威賢,9年前毅然放棄大企業主管、大學教授工作,在紐約市開設詠春武館,至今教授逾千名學生。從小習武的郭威賢師承葉問徒孫,他表示,西方社會着重科學邏輯,連運動健身亦大有學問,他將美國運動學理念,結合功夫課程,把詠春發揚光大,「西洋拳可以有系統訓練,中國功夫也行」。
一身西裝、戴着眼鏡,外表相當斯文的郭威賢,打破一般人對習武人士的刻板印象。他擁有哈佛大學、聖約翰大學雙碩士學位,父親則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之下,要說他是一名詠春師傅,不如說他更像一名學者。
事實上,郭威賢習武近40年,師承葉問徒孫、即李小龍好友溫鑑良,兩年前更獲加州「武術歷史博物館」頒發優秀武術家獎。他透露,大學畢業後,曾在紐約市立大學當兼職教授,又做過大型電訊公司高層,「但始終華人在美國社會發展有限,自己喜愛武術,35歲時決定開班授徒,是人生轉戾點。」2007年,郭威賢毅然放棄高薪,在紐約市開設「紐約武術學院」,教授實用詠春拳及跆拳道等,至今學生逾千人。
可能受到濃厚的學術成長經歷影響,郭威賢對武術的鑽研,更添一份書卷氣,「以前師傅叫你扎馬兩小時,你就得照樣做;在美國,教育強調邏輯思考,詠春學生常反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必須覺得合理才去做」。因此,郭威賢特別去進修體育學、人體力學等,改良教學方法,「能解釋清楚,學生更容易接受,亦虛心學習」。
郭威賢相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對推廣武術發展有更大幫助。他舉例,西洋拳訓練「打多少分鐘?如何練習?如何取得最大效果?」都有明確指示;相反,功夫雖有套路,卻不夠科學及專業,「『中國功夫』只是一個名稱,其實也算是運動,有手有腳有動作」,他希望花一至兩年時間,把已經重新編排、加上科學分析元素的詠春課程,透過學生發揚光大。
雖然採用西方教學方式,但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郭威賢強調,武術精神中「武德」不可或缺,「學生第一堂課拜師,必須先學懂鞠躬敬禮」,在採訪過程中,便常見到不同性別、膚色的學生,以廣東話「師父、師姊、師兄、師弟」等相稱,氣氛融洽。郭威賢坦言,辦學近10年,成功感遠遠大於以往其他工作,「看到不同種族學生聚在一起,對功夫充滿熱誠,已經十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