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种经验:路经洛杉矶或纽约大街边一个公共垃圾桶,突然联想里面有没有炸弹?会不会爆炸,造成自己死亡或受伤?这种“美国经验”不是夸大,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只是谁运气太差会碰到而已。
纽约市布碌仑(布鲁克林)和新泽西州,日前被激进伊斯兰恐怖分子拉哈米,在街头垃圾桶放置九个土制压力锅或钢管炸弹。幸好只有两个爆炸,造成29人受伤,其他八个未爆,证明街头垃圾桶,已成恐怖分子最佳掩护设施。
自九一一恐袭以来,这十多年,所有在美国生活的人,包括华裔移民,或多或少都在死亡威胁下“赌命”。恐袭威胁不仅搭飞机才有,加州圣伯纳汀诺市法鲁克夫妇枪枝滥杀、纽约的炸弹攻击,各地随时可能出现的精神状态失常的滥杀枪手,担心家人出门和孩子上学安全,都成“美式生活”的新负担。
街上的垃圾桶本是供行人丢弃废物,但因藏置炸弹的潜在威胁,如今各地市政府减少垃圾桶数量,或设计成丢入口很狭小,想放进背包大小的物件很困难,以为这样可防止炸弹客。但实际上,街上隐蔽死角还是很多,让人防不胜防。
有没有注意到,现在每逢重大群众活动,譬如巴沙迪那玫瑰花车游行,或纽约时报广场的跨年倒数计时等,很多场合都临时把街上的垃圾桶全部移走,防止它成为放炸弹的死角。有些地方会设临时的开放无盖垃圾桶,透过大众随时检视和清洁人员频繁收取垃圾,不让垃圾桶成藏置炸弹的空间。
南加州华裔大部分生活在市区以外的郊区,或许对恐袭威胁的感受,不像纽约、首都华盛顿迫切。东岸都会区人口密集,是美国政治、商业中心,也是恐怖分子首要目标。走在纽约街头,经过垃圾桶时,旁边挤满人潮,常会油然萌生美国社会其实很脆弱,恐怖分子要造成重大伤亡,一点都不困难。垃圾桶放炸弹,靠手机接通遥控引爆,除了波士顿马拉松赛,这次新泽西州和纽约市模式都一样。
反恐让美国人神经紧张,经常小题大作、风声鹤唳。譬如百货公司、车站等地突然出现一个无主背包,警方就大举疏散人群,如临大敌。动用机器人检查、拆弹,最后十之八九是被遗忘的背包,虚惊一场,整个社会都付出代价。但不这么做,没有人能承担万一炸弹威胁是真的,人命的严重损失。
大洛杉矶都会区人口分散,除了市中心大楼密集,大部分地区开阔分散,恐怖攻击通常不选择这类地区,使南加州相对于东岸都会区,恐怖威胁程度较低。东岸华人常爱随主流人士嘲笑西岸“没有文化”。但看到纽约的恐袭威胁,西岸华人该庆幸,其实有另一种“幸福”。只是走过路边垃圾桶,常还是会不自觉有联想和几分疑虑,你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