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当房价崩盘后 美日“房奴”这样过生活

www.creaders.net | 2017-03-26 11:59:36  北美留学生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愤怒的淑女

亚利桑那州的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阳光洒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室。

外头的好天气丝毫不曾触动房间里的人。

四十岁的朱丽安娜是个五官看上去分外柔和的女人,可现在,这张脸上仿佛落了一层霜,让人不敢轻易亲近。

她窝在沙发里仿佛是浑身上下没了骨头,紧皱眉头,眼神一直在游离,仿佛在追寻光线中飞舞的灰尘的轨迹。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突然,她又挺直腰杆,躬身向前,像一头随时要腾空而起、挥舞利爪的母豹子。

这一举动显然把她对面的资深房产经纪人吓了一大跳。

朱丽安娜把手机从左手到右手不停地掂量,垂下脑袋,好像专心致志在玩一把刀子,这一幕即便是十几年之后,经纪人回想起来也心惊肉跳。

谁也没想到,她把手机猛地向他砸去,经纪人一闪身,身后的墙上留下了一个坑——手机碎了,她失控了。

因为,就在刚才,经纪人告诉她,她房子的价值又缩水了6万美元——对朱丽安娜来说,房产就是他们最有价值的财产,是对退休后养老的投资。

大幅缩水?这才是个开头。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原来,克林顿总统在任期后期,就有把中产阶级队伍扩展到低收入阶层的愿景。再赶上布什经济学家家有房产的新政,有恒产者有恒心,更坚持给穷人一个家。

部分没房没积蓄的美国家庭,自然是欢欣鼓舞接着从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零首付或者低首付,一夜间变成有产阶级。

于是,朱丽安娜看见,在宽松的贷款政策下,有人用这笔钱做首付继续投资房地产,做发财梦;更多的人则是拿这笔钱把现有的房子高档装修,然后是买豪车,买奢侈品,出国旅游,沉浸在贵族梦中不可自拔。

他们挥霍无度毫不可惜,因为过个一年半载,他们投资的房价或许又涨了一大截,于是再融资,再挥霍,如此循环,这场梦似乎没有醒来的时候。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甚至到2006年6月,许多美国人还为没有及时买房或少买了房子而懊恼:她的一位朋友以前买的60万-70万美元一套的别墅,当时已涨到了150万美元左右!

朱丽安娜出身的中产家庭,原本靠积累的财富再融资进行房地产投资,可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之下,他们也忍不住投身这场“金融创新”、 “万众炒房”的狂欢。

越尽兴的时候,她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这场梦太空了。

“股神”巴菲特也曾经感慨:“当时所有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认为房价会永无止境地上涨,基本上,四五年前,几乎每个美国人脑袋里都有这样一个概念,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认为房价不可能大幅下跌……这是愚蠢的想法,也是从众心理使然。”

其实,早在1987年春,上一轮美国房地产牛市开始破灭时,大波士顿地区地产商会会长诺拉·摩兰说:有人拉响了警笛,但只有狗儿和地产买家听见了。

果然,从2006年起,变天了。

朱丽安娜开车出去,目所能及是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广告,拥挤着喧闹着成了街道两旁的风景。街边大声招揽的、电视上播放的经常是房子降价促销、赠送礼券的消息,卖房者使出浑身解数,购房者却日渐寥寥。甚至在首都华盛顿,不少刚建成的楼盘在销售不畅后,建筑商只能打出“暂时出租”的广告。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建筑商不好过,实际上,买房者也不好过。甚至当初懊悔没有再多买房的人,心有余幸。

房产泡沫被戳破时,朱丽安娜,是买房者,也是房东。

此前一直利用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来偿还贷款,可是,房市降温,房价突然走低,次贷还款利率却大幅上升,她的家庭入不敷出,甚至已经背上了还贷的沉重负担,不能按期还款。

有无数个像朱丽安娜这样的借款人存在,银行只能收回房屋。

比如,朱丽安娜的邻居,祖孙三代在一栋大房子,在金融危机后还挺了几个月,后来人不知去处,房子被银行拿去拍卖。可是,当初市价近40万的房子,银行最终拍回来也只有20万出头,银行大面积亏损,次贷危机发生了。

面对资不抵债,部分穷人把轻易得来的房子,再轻易地扔给银行,而朱丽安娜所在的中产家庭,受到的冲击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房价最低时,下跌到二三十年前的水平。

住房资产净值大幅缩水,很多人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原有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老本拿去抵债都还不够。整体退休资产减少了22%,无数辛苦一辈子的退休者,面临老无所养的窘境。

有人因此轻生……

日本:独居的男人

日本东京,一处公寓。

一居一厨一卫外加5人合用的浴室,不足二十平。逼仄的房子里当时蜗居了一个男人,他的名字叫做井藤。

平时只有塞得满满的家具、电器,镜子里有井藤苍白的脸颊与暗沉的神色,还有一个人吃饭时餐具碰撞的清脆与上班时关紧门的闷响。

他仿佛是一头习惯了暗夜的野兽,分外的安静。只有阳光照进窗子的时候,这间屋子似乎才有了温度。

这是一个从事商业设施管理,每月工资40多万日元(并不算低),却只肯为房租花费3万多日元的男人。

谁能想到,他不久前搬出了耗费足足6000万日元买下的一套二层别墅。

井藤的这段经历或许放在当时当地的背景下,更好理解:他1988年入手的别墅,恰逢泡沫经济时期,已经跌到了3000万日元。

于是他把别墅出租,成为蜗居一族是为了省下钱用别墅的租金来还银行贷款。

可是,即便是如此节省也要等到他65岁才能还清贷款,他打算的是,到时候把房子抵押出去拿到一笔钱够自己养老送终。

当时,他48岁,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房奴生涯,妻子无法忍受住这样的房子,于是,两人离婚了。

面对自己的境遇,井藤无法有更多的埋怨。

一切要从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说起。东京奥运会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之一,日本也成为首个借助奥运会带动了自身经济发展的国家。

当时,东京被认为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国际大都会。

甚至1969年,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在《即将出现的超级强国》一书中预测,日本将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而井藤,也正是此时伴随着汹涌人潮,冲进东京。


(图片来源于:昵图网)

进入80年代,井藤目睹了日本经济令人炫目的鼎盛时期。房地产行业也强劲发展,当时有个笑话是:仅东京23区的地价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他与无数埋头苦干的上班族一样,生怕房价不断涨上去,就赶紧贷款买房,于是房价被推高了。

仅仅在1987年,东京房价就涨了53%。而开发商更组织了一帮无业人员,扮成购房者深夜排队。

电视屏幕上,播放着东京某团地商品房摇号抽签式,55平方米总价6200万日元,摇号1/3700。

一位没中签的年轻妈妈表示,明年要继续努力。

但实际上1988年摇号率到了1/6200,希望更渺茫。

而井藤,当时正排在浩浩荡荡、看不见头的队伍里,他坚信:一线城市房产,只涨不跌,尤其是号称“永不跌”的东京房价。拿到房子的那一刻,他的东京梦似乎圆满了。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可1990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

而井藤亲历一系列变故:曾买下了美国洛克菲勒大厦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下加拿大的森林,澳洲铁矿,香港最贵的房子,在全世界走到哪儿买到哪儿的日本商人不见了。

在街上,井藤再也看不到每个行人都穿着名牌服饰,扔海了钱喝最高级的洋酒到酩酊大醉,然后不管车费多贵都要打的回郊区的住家去的情景。

而电视上,最热门的节目居然是教人们如何省钱,比如教家庭主妇如何用烧饭的余热煮鸡蛋——至此,天天过年、晚晚过节的全面性疯狂结束了。  

泡沫破碎后,三大都市圈(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的房价跌得最惨。

有人在炒买炒卖中一夜暴富,但也有不少人,比如井藤,高利率借来的钱还没来得及还清。

他搬出了别墅,背负债务独自前行。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中国:相似的泡沫?

不只是美国、日本,天朝民众裹着棉被排队抢购房子的场景并不罕见。

在沈阳等二三线城市,政府曾宣布大学生可以零首付购房,农民进城购房另有奖励的政策;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房市,更像是被打了鸡血,房价如脱缰野马一般飙涨。

面对无节制的疯涨,央行旗下的媒体《金融时报》早在去年已经指出,部分城市楼市“高烧”正朝泡沫化的方向演变。

那么,当前中国楼市,是否会走向美国日本的全面崩盘?

《碳客地理》从首付额度、银行业房贷审查制度以及国民买房心态等三方面分析,对照梳理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过程,它提出:由于中国房市繁荣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虽然繁荣程度比美国次贷前高,但可靠度更高。所以,中国房市不会重演美国次贷危机。

而据搜狐财经报道,经济学家易宪容指出:中国楼市不会出现美国式的次贷危机。但是就银行信贷过度扩张程度、鼓励有房者炒作住房,并把住房公积金耗尽的情况来看,中国楼市泡沫与风险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泡沫破灭,危机会更大。


(图片来源于:华尔街网站)

随着一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银行放贷数据成为新增贷款的主流军,房奴的还款负担也引起社会关注。

据华尔街财经报道,从居民家庭的贷款负担来看,按照目前的收入、利率、房价的水平测算,天朝居民家庭的还款负担压力甚至已超次贷危机时期的美国人。

其实,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不管是股票还是房屋,如果价格脱离了实际,市场最终会作出反应。

对照房产崩盘时的美国与日本房奴曾经的狂欢与萧条,大家在背债买房的同时,还是要谨慎评估自己的偿还能力。

毕竟,退潮之后,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