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時我52歲,有糖尿病和關節炎,切除了膽囊和甲狀腺的大部分。可是我仍然深信,美好的日子就在前方,將會到來。”
寫下這句話的人叫雷·克洛克(Raymond Albert Kroc),這句話出自他在1977年出版的自傳,那一年他75歲,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之一,創造了當時這個星球上知名度最高的品牌。
20年的時間,他完成了從底層躥升到頂層的逆襲。
上周麥當勞中國公司因為改名金拱門而被群嘲,讓我不由得想起了雷·克洛克。
如果你熟悉麥當勞的歷史,就知道是他一手締造了龐大的麥當勞帝國,也是他最早發掘了金拱門標誌的內涵和魅力所在,並讓這個標誌永遠地和麥當勞聯繫在一起,成為麥當勞的獨特標記。
雷·克洛克打造麥當勞的過程極富傳奇色彩,今天仍然是很多商學院的經典案例。有人對他頂禮膜拜,奉之為商業奇才;更有人把他視為自己的人生偶像。
可是,有多少人崇拜他,也就有多少人討厭他。因為,他並不是真正創辦麥當勞的那個人。
他只是機緣巧合搭上了一趟便車,然後又用了一點點手段,把司機趕下車,然後自己開着車跑上了高速,最終到達了美好前程。
簡單地說就是,麥當勞兄弟倆——理查德·麥當勞和莫里斯·麥當勞——為他們的餐廳研發了一套快速供應系統,奠定了現代美式連鎖快餐的雛形,從此餐廳生意好得驚人。
而克洛克,原本只是受僱於麥當勞兄弟負責代理特許經營業務,卻暗中擴張實力,最後迫使麥當勞兄弟把餐廳賣給自己,兩兄弟黯然出局。
這個讓人唏噓不已的故事,從一個角度看是大器晚成和屌絲逆襲,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鳩占鵲巢。
麥當勞的這段黑歷史,在去年的那部電影《大創業家》裡有詳細的敘述。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商業傳記片之一,除了在一些細節上做了戲劇化的處理以增強戲劇衝突,其他大部分內容都基本上符合史實。
扮演克洛克的邁克·基頓,在不動聲色之間塑造出了一個堅韌、勤奮、追求完美、永不放棄,同時又老練、貪婪、冷酷的人物形象。
可是與其說片子拍得好、演員演得好,不如說是真實的世界、真實的商業太精彩,也太殘酷。
1、
電影一開始就是1954年。邁克·基頓扮演的推銷員克洛克一遍遍地對着鏡子練習自己的推銷話術。但是這番演講的實練效果卻不太好,大多數人根本不買他的帳。
和很多普通人一樣,克洛克的人生看起來毫無亮點。他很早就接觸了社會,13歲就謊報年齡加入美軍,當了一戰時的救護車司機。再後來,他教過鋼琴,也做過各種商品的推銷員。
唯一和別人不太一樣的是,每天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會在唱片機上放一段成功學演講:
堅持。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代替堅持。
天賦代替不了堅持,空有天賦卻無法成功的人太常見了。
天才也代替不了堅持,一事無成的天才隨處都是。
教育也不能,世界上充斥着高學歷的傻瓜。
只有堅持和決心,才是真正的力量。
堅持,persistence,請記住這個關鍵詞,這是克洛克自己總結的成功秘訣。
2、
但是除了堅持,人生有時候也需要一點點運氣。克洛克人生的轉機,是一份來自加州的訂單。那家餐廳先是提出訂購6台奶昔機,在克洛克打電話去確認時,又改成了8台。
一台奶昔機有5個頭,8台機子就意味着可以製作40杯奶昔。這餐廳要生意好到什麼程度,才需要同時供應40杯奶昔?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種力量在啟示着克洛克,他立即從芝加哥出發,長途驅車幾千公里,最終到達加州小城聖貝納迪諾,看到了這家名叫“麥當勞”的汽車餐廳,和別的餐廳有很多不一樣。
第一,別的汽車餐廳都是顧客坐在車裡,服務員上去點餐;而這家餐廳則設了一個櫃檯,讓顧客自己去排隊點餐。
第二,上餐的速度飛快,克洛克才剛點完餐,服務員已經遞上了他需要的食物。
沒錯,這就是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連鎖快餐模式。
更重要的是,所有排隊的人都一臉迫不及待的神往,而已經吃上漢堡的人則一臉滿足之情。
克洛克一下子感到十分振奮,因為他在這個行業幾十年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出色這麼受歡迎的餐廳。
3、
克洛克費盡口舌,終於說服餐廳老闆、麥當勞兄弟倆把秘密告訴了自己。
兄弟倆也是在長期的摸索中,思考發現了以往汽車餐廳存在的本質弊端:
目標客群不對,門口有香煙販賣機、自動點唱機等,會吸引來不良少年、小混混,就餐環境受影響;
服務效率低下。消費者等待時間太長,而且因為工作繁忙服務員經常送錯餐;
運營費用太高,大量的員工導致工資成本高,餐具的損耗也大。
然後他們根據這些問題,重新思考了商業模式,做了三件事去優化和革新商業模式,創造了一套快速供應系統。
第一,專注好賣的產品。
麥當勞兄弟發現汽車餐廳最好銷的三款產品是漢堡、薯條和飲料,而且占比是87%,所以他們優化菜單精簡到就以這三款產品為主,以至於後來品牌影響力強勢到提到漢堡包就是麥當勞。
原來的菜單:
改了以後的菜單,對比之下簡化了很多:
第二,儘可能減少成本。
取消送餐員變為用戶排隊自取,節約了大量員工費用;取消餐具改為一次性包裝,吃後即丟,沒有了餐具的損耗;取消香煙販售機、自動點唱機,這樣就不會吸引問題少年,而是為家庭消費創造環境。
第三,30秒等待時間。
麥當勞兄弟用了六個小時,讓工作人員模仿做漢堡,在網球場三易其稿,最終設計出了最佳的廚房設計圖,然後打造出了麥當勞30秒出餐的流程。
人力成本的減少使得麥當勞餐廳的價格非常便宜,漢堡15美分,薯條10美分。
電影把這一段拍得很好看,拍出了商業之美,尤其是在網球場上反覆試驗流程的那一幕。美式快餐模式最初的雛形,就是在這個網球場上誕生的。
4、
如此創新的經營理念和模式,克洛克馬上從中嗅到了商機,看出了背後所蘊藏的巨大潛力。他極力想讓麥當勞兄弟倆把餐廳的模式向全美國推廣,開辦連鎖餐廳。
兄弟倆一開始有點猶豫,於是克洛克發表了一通激情澎湃的演說,講了自己在路上看到金色拱門標誌的激動,着重強調了他對這個標誌的理解。
他說,自己開車經過很多小鎮,每個小鎮上都有兩樣東西,法院和教堂。法院的房頂上豎着十字架,而教堂的房頂上則飄着國旗。教堂和法院在某種意義上是相通的,是人們聚集的場所,代表着美國人看重的價值觀。
而現在,當他看到麥當勞兄弟倆給自己的餐廳設立的金色拱門標誌時,會情不自禁地把它和十字架還有國旗聯繫在一起。
金色拱門同樣可以成為新的十字架,而麥當勞餐廳也可以開遍全美國,提供方便快捷美味適合全家一起享用的食物,麥當勞可以成為美國人的新教堂。
這一番情真意切的講話,終於打動了原本只是想做一家“小而美”餐廳的麥當勞兄弟,最終同意讓克洛克去負責特許經營業務。
而克洛克為了這個等了半輩子的商業夢想,甚至把自己家的房子都瞞着妻子偷偷抵押給了銀行。
5、
1955年,克洛克的第一家特許經營麥當勞餐廳在芝加哥的郊區開業。
一開始,他說服自己的一批有錢朋友加盟。但在走訪時,他卻發現,一些加盟店非但沒有達到麥當勞的質量標準,反而偷工減料:醃黃瓜片由3片被減到了2片;生菜不新鮮;牛排熟過了頭......
一怒之下,克洛克跑到高爾夫球場,劈頭蓋臉把這些做事心不在焉的有錢人罵了一通,把漢堡扔到他們身上,從此和他們斷絕了來往。
他受夠了這些old money,開始找那些沒有任何資源卻懷揣美國夢、敢於奮鬥的年輕人。
在克洛克的監管下,所有的麥當勞餐廳都能保持嚴格的產品標準,這也成為麥當勞後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慢慢地,麥當勞餐廳大受歡迎,克洛克也聲譽鵲起。以前是他四處找人加盟,現在則變成了別人求着他要求得到一個加盟的機會。
他和麥當勞兄弟之間也在經營理念上接連不斷地產生了摩擦。克洛克想了很多賺錢的點子,比如在引進和可樂公司的合作,但都被麥當勞兄弟否決了,因為他們擔心這樣會讓餐廳變得太商業化。
說到底,麥當勞兄弟更感興趣的是做“漢堡匠人”,而不是做一個野心勃勃的商人。他們太過於小心翼翼,已經嚴重阻擋了克羅克開疆闢土。
6、
隨着麥當勞餐廳的極速擴張,危機也悄然而至。克洛克發現自己負債纍纍,當時加盟合同所規定的利潤,遠遠不能支撐他的擴張戰略,他瞞着妻子抵押的房子,也面臨着即將被清算的危急關頭。
就在這個時候,克洛克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個貴人,哈利·索納伯恩(Harry Sonneborn)。
在金融行業工作的索納伯恩分析了克洛克的財務報表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賺錢不能只靠連鎖店的分紅,應當涉足地產,買下熱門地段的土地,在土地上開連鎖店,然後通過收租獲取利益。
要加盟,就必須租下克洛克所擁有的店面,這樣的做法一箭三雕:
就此擺脫了麥當勞兄弟在合約中關於利潤比例的束縛,能夠賺取豐厚的租金回報;對於加盟商有了控制權;買下的地塊會增值。
這個天才的建議,讓麥當勞後來成為全球最大的房地產投資商之一,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無數黃金地段。
7、
麥當勞兄弟很快發現了克洛克的做法,提出質疑,但他們已經無力控制克洛克了。
克洛克近乎無賴地表示:合同里規定的是,麥當勞兄弟對店裡的一切擁有決定權,但是對店外的一切、不管是上方的空氣還是下方的土地,都沒有任何決定權。
他們之間的矛盾徹底公開化。可是這個時候,雙方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克洛克是一個在17個州擁有房產的大公司CEO,而麥當勞兄弟所有的,不過只是沙漠裡一間小小的餐廳。
圖窮匕見,克洛克亮出了自己的底牌:讓麥當勞兄弟開價,把麥當勞這個品牌全權轉讓給自己,不然就打官司,反正自己有錢有勢,耗得起。
最終,1961年,克洛克以270萬美元向麥當勞兄弟收購了全部的麥當勞餐廳,終於將後半生嘔心瀝血經營的餐飲企業收歸自己名下。這筆錢在繳稅以後,兄弟倆正好每人分了100萬美元。
這個金額在當時已經算是天價,克洛克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籌到了這筆錢。
據說當時雙方還有一個口頭協議,麥當勞兄弟以後將永久獲得所有麥當勞餐廳1%的利潤。不過因為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克洛克最後沒有認賬,一分錢也沒有多給兩兄弟。
在簽完合同後,麥當勞兄弟問克洛克,為什麼當初不偷偷把麥當勞的秘密學走,自己另起爐灶開一家新餐廳,而非要老老實實地做特許經營?
克洛克說了另一段著名的話:
“真正重要的不是什麼快速系統,而是麥當勞這個名字。這個光榮的名字有着無限的魔力,它可以是你想要的任何東西。它聽起來就像,就像是美利堅的感覺……一個叫麥當勞的人,是永遠也不可能被生活所催逼的。
8、
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兩兄弟附帶了一個要求,就是把聖貝納迪諾的第一家麥當勞餐廳留下來,他們想要把這家餐廳送給創始員工繼續經營。
克洛克同意了,可是他耍了另一個心眼,指出合同里只規定兩兄弟擁有這家餐廳,但沒有允許這家餐廳還能繼續叫麥當勞這個名字。
兩兄弟無奈,只能黯然摘下麥當勞餐廳的招牌,換了一個名字叫Big M。
而克洛克執意要對他們趕盡殺絕,示威性地把麥當勞的第100家餐廳開在旁邊,Big M的生意因此一落千丈,硬撐了幾年之後關門歇業。
麥當勞兄弟,就此徹底退場。
9、
今天,麥當勞餐廳隨處可見,無論走到世界的哪個角落都能看到的那個黃金拱門,金光閃閃,成為美式文化的核心象徵。
而麥當勞的最初創辦者——理查德·麥當勞和莫里斯·麥當勞,卻從此隱匿在歷史的背景里,只有當後人回憶往事的時候才會被提及。
克洛克這個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根標尺,你如何看待他,是崇拜他、欣賞他、還是厭惡他,很能說明你內心的一些處世態度和準則。
但是,無論喜歡不喜歡他,你都不得不承認,他身上有着那些只屬於成功人士的特質。
比如說,對成功的極度渴望,或者換個詞說,就是野心。最近有一句流行的話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其實真正限制想象力的不是貧窮,而是野心的缺乏。
野心比夢想更能驅動一個人。麥當勞兄弟有夢想,他們想要做一間高效快速的小而美餐廳,並且成功了。可是他們沒有更進一步的野心,所以他們的成功也就僅止於此。
而克洛克則有野心,他看出了麥當勞的模式背後所蘊藏的巨大商業潛力,並且敢於暢想讓麥當勞像教堂一樣開遍美國的每一個社區,所以最後他也得到了與這樣的宏大野心相匹配的巨大成功。
再比如,永不放棄的堅持。
在電影的末尾,再次出現了開頭那一段成功學演講,演講的標題叫做“正面思考的力量”。
在52歲以前無數個受挫的夜裡,這個曾經鬱郁不得志的推銷員,一遍一遍地從那段話里汲取着動力:
堅持。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代替堅持。
天賦代替不了堅持,空有天賦卻無法成功的人太常見了。
天才也代替不了堅持,一事無成的天才隨處都是。
教育也不能,世界上充斥着高學歷的傻瓜。
只有堅持和決心,才是真正的力量。
據說,現在很多麥當勞的高層,都會把這段話掛在自己辦公室的牆上。
當前新聞共有0條評論 | 分享到: |
|
||||||||||
評論前需要先 登錄 或者 註冊 哦 |
24小時新聞排行榜 | 更多>> |
1 | 視頻瘋傳 中共牛皮又吹破了 |
2 | DeepSeek:一場悲劇的預言? |
3 | 史無前例!川普政府宣布:撤換這4大媒體 |
4 | 突發:大S離世 家人證實消息 |
5 | 又一起!美聯航飛機發動機突然爆炸 |
48小時新聞排行榜 | 更多>> |
1 | 視頻瘋傳 中共牛皮又吹破了 |
2 | 大量黃金白銀被裝上飛機運至美國 |
3 | “保命要緊” 一尊荒唐事被扒 |
4 | 美國3商品必漲價 |
5 | 組織親巴勒斯坦活動 傳UCLA中國學生被吊銷 |
6 | 騰訊突然出現大量六四內容 |
7 | DeepSeek:一場悲劇的預言? |
8 | 計算機專業開始跌落神壇 |
9 | 盧比歐震撼發言:烏克蘭倒退了100年 |
10 | 史無前例!川普政府宣布:撤換這4大媒體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復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