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对美国来说,减税竟是服毒自尽啊?

www.creaders.net | 2018-01-22 09:52:24  华尔街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税改法案的实施可能在未来几年将美国年度联邦预算赤字推升至接近1万亿美元,虽然眼下能提振经济增长,未来却可能面临更多痛苦。

  降息、增支和减税是美国政府应对经济萎缩的三板斧。但预算分析人士警告说,由于税改将进一步推高本就居高不下的政府债务水平,当下一轮经济衰退到来时,决策者的行动空间将缩小,使下一轮经济滑坡来得更加猛烈,并给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应对今后的危机带来更大的压力。

  前参议院共和党预算顾问、现供职于华盛顿两党政策中心(Bipartisan Policy Center in Washington)的William Hoagland在谈到去年12月份被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为法律的税改法案时说,虽然他一贯支持改革税制,但此次税改选择的时机不合理。他说,如果经济真的出现衰退,从联邦政府的角度来看,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手段吗?

  好消息是,几乎没有经济学家认为短期内会发生经济衰退。去年12月份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预测人士认为,未来12个月发生衰退的可能性只有13%。

  不过衰退终有一天会发生,而届时政府可能措手不及。

  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成本,即使没有去年1.5万亿美元的减税行动,美国未来10年的预算赤字也毫不乐观。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美国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和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支出增加,可能导致个人收入及家庭支出增速放缓。

  财政灵活性下降不仅会导致对抗经济滑坡的弹药减少,还会加剧年度预算方面的角力,从周六开始的美国政府局部停摆就反映了这一点。重建军事力量等其他优先事项可能会成为牺牲品。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简称CBO)预计,到2027年美国利息支出将超出军费开支。

  白宫和国会共和党人称,经济增长的加快将带动税收增加,最终弥补减税造成的收入缺口。但他们没有给出支持这一论点的详细分析,并且国会税务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ttee on Taxation)、CBO以及许多民间分析人士估算出的结果与此相悖。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里根(Ronald Reagan)时期担任顾问的Martin Feldstein支持税改法案。他说,减税可能相当于给未来的经济冲击投保;如果将来出现衰退,人们会很高兴政府现在推出了这些刺激政策。

  Feldstein并不认为减税能够自我埋单,但他预计,减税(通过刺激经济)带来的更多税收能够抵消债务膨胀造成的额外利息支出。

  专业预测人士认为,新税法将温和提振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但他们也预计新税法将扩大赤字和国家债务水平。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认为,假设经济稳定增长,那么到2020年,减税将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4.9%,去年6月份的预期为3.6%。

  在2007-09年经济衰退期间和之后,美国公共债务与GDP之比扩大了一倍,税改前,人们预计这一比率将在未来10年从今年的78%升至91%。而CBO现在预计,税改将使这一比率升至97.5%。

  货币政策也将面临局限性。因为利率已经处在低位,无法在经济低迷时期通过大幅下调利率刺激信贷和支出。Hoagland称,如果财政政策的推动作用下降,一切又将重新压到美联储头上,届时美联储将陷于一个糟糕的境地。

  在将基准短期利率维持在近零水平长达七年之后,美联储从2015年12月起累计加息五次,最近一次是去年12月将短期利率上调至1.25%-1.5%区间。美联储官员预计,到2020年,美联储将把利率上调至3%附近。这一水平仍远低于以往的利率水平。过去三次经济经济滑坡后,美联储分别将利率下调5.25、5.5和4.75个百分点。

   0


相关新闻
不管谁赢 美州税与地方税抵扣上限将面临修改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胡春华一直遭围剿 传胡锦涛硬顶死保
2 新规敲定!中国制汽车几乎被全面禁止
3 王小洪最新讲话 调门也变了
4 离婚25年 李连杰与前妻黄秋燕在北京重逢
5 处境凶险 习已六神无主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