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滴血成金?戏弄了整个美国的创业骗局

www.creaders.net | 2019-01-09 20:40:39  三联生活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女乔布斯”的诞生

2015年5月,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博士遇到了一点麻烦。

几个月前,他还亲自出席了自己颇为欣赏的年轻人伊丽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的生日聚会,加入了她创办的公司的董事会,甚至和夫人一起张罗着为她介绍男朋友。2014年的这场盛大的生日聚会是在他的老朋友、同样为前美国国务卿的乔治·舒尔茨(Georg Schultz)家里举办的,当时舒尔茨94岁,基辛格92岁,而伊丽莎白只有30岁。

但到了2015年,大家开始发现,伊丽莎白向这些重量级支持者们隐瞒了太多东西。不仅是已经有男友的她隐瞒了感情状况,她的估值近9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也是一场骗局。她宣称研发出了一种设备,将革命性地改变疾病诊断与预防的流程,这种神奇设备最终被证明并不存在,一切不过是她吹出的一个泡沫。

2015年内,基辛格先是悄悄退出了伊丽莎白公司的董事会,主动降格为“顾问”。再之后彻底切断了和此事的联系,不再谈起。而随着媒体的聚焦,这位一度被称作“下一位乔布斯”的创业者和她的创业骗局在2018年末的美国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讲述此事的书籍被人们作为圣诞礼物争相购买,整个纽约都一度脱销。

故事的主人公伊丽莎白1984年出生在美国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曾出任安然公司副总裁,后在美国政府任职,母亲在美国国会工作。伊丽莎白从小就对成功有着超出常人的渴求,9岁的一次家庭聚会上,姑姑问她以后的理想,她回答:“成为亿万富翁。”日后的公开采访里,她也多次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相信私人企业是产生影响力最好的方式,它是改变世界的工具。”

对于一个有着这样理想的年轻人,入学斯坦福大学是无需犹豫的选择。相比于其他学校,斯坦福尤其强调商业与科技的结合,地处硅谷心脏地带,孕育出了无数改变世界的企业,均由斯坦福辍学生或年轻校友创办:雅虎、谷歌、领英……2002年,伊丽莎白高中毕业,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她相信生物科技领域适合自己,因为这既可以促进社会公益,又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入学仅一年,伊丽莎白就决定辍学开始创业,看似疯狂的举动却获得了老师和家人的鼎力相助——大家都希望且相信她能成功。斯坦福工程学院的明星教授钱宁(Channing Robertson)成为她的公司的第一位顾问,钱宁的博士生成为第一位雇员,父母的朋友、同学的父母等人成为第一批投资人。伊丽莎白在只有一份26页的商业计划书的情况下,就融资了600万美元。

伊丽莎白的创业口号是“一滴血改变一切”。她宣称要研发出一种便携设备,只需戳一下指尖抽取一两滴血,便可进行全方位生化信息提取,这种设备小到可以放在社区便利店甚至每个人家中。数据将无线传输给医生,迅速反馈回身体状况报告和诊疗方案,可以实现癌症筛查在内的数百项项目。她将公司命名为Theranos,正是Therapy(治疗)和Diagnosis(诊断)两个词的组合。

如果成功,这将大大提高疾病预防的效率,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包括医院、药企在内的医疗体系运行模式。在日后的无数演讲中,她会动情地谈起自己的舅舅如果能早点筛查出皮肤癌就不会那么早离开人世,世界上每天都有太多人因无力负担程序繁琐、费用高昂的血液检测而错失治疗良机。讲到动情处,她总会流下泪水。她所许诺的未来是“一个和所爱之人不必早早挥手告别的世界”。许多听众都称自己被这位天才演说家身上“那股震慑人心的力量”打动了。

从数年前就关注Theranos的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约翰·约安尼季斯(John P. A. Ioannidis)告诉本刊,理论上一滴血里确实包含了足够多的生化信息,简化诊疗过程的想法也并不新鲜,伊丽莎白的想法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但若执意降低取血量、缩短数据分析流程、将设备小型化等,会面临一系列不易解决的技术难题而难以实现,或者会降低检测的准确性。现行的血液检测看似繁琐不便,是有其技术上的原因的,绝不是医疗机构故意刁难患者。“重要的在于,对于医疗科技这个行业,无论多少主流媒体的赞扬、商业逻辑的推演,都不能替代一篇经过同行评议的、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上的实验数据论文的价值,而这恰恰是Theranos一直拿不出来的。”约安尼季斯说。

但是研发的困难并不意味着融资的困难。硅谷盛行着一句话,“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投的是人,而不是项目”,伊丽莎白是各方面看起来都无比合适的人。凭借“斯坦福辍学创业”标签、一个好的故事以及家庭背景,伊丽莎白吸引了最初的资金后,在设备研发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就开始让资源之间互相叠加、彼此背书。在公司估值约1600万美元时的一次投资人会议上,她宣称接下来的一年内会有5家公司采购Theranos的产品,带来1亿到3亿美元的营收。这一信息是她虚构出来的,但成功骗取了这笔投资,她随即又利用刚到手的投资真的游说来了数家公司的采购订单,假变成了真。

在创业投资领域,有一种心态被称为FoMO,Fear of Missing Out,即“害怕错过”。越是大企业,机会成本越高,一旦错过一个新兴科技,差距将和对手越拉越大。伊丽莎白成功利用了美国第一大连锁药店沃尔格林(Walgreen)高层的这种心理,暗示如果不尽快投资,她将与第二大连锁药店CVS合作。而如果她的科技能够实现,将是连锁药店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毕竟能够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身体检测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2010年,在尚未见到核心技术的确凿展示之前,沃尔格林签下了5000万美元的订单,并贷款2500万美元,计划在全国药店网店铺开Theranos的小型检测中心。

2010年前后,硅谷的投资行情也处在高位。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资本从楼市、股市等撤出,寻找着新的去处。这也正是Facebook创造奇迹的一年,年中时估值230亿美元,到年底就翻了一番变为500亿美元,许多资本都希望能够复制投资下一个Facebook的传奇。伊丽莎白有意塑造着自己将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气氛。

如同滚雪球一般,伊丽莎白把泡沫越吹越大,获得了主流社会的高度关注。她开始频繁登上《福布斯》《财富》等杂志封面,入选各类“改变世界的年度十大企业家”等名单,还被时任总统奥巴马任命为美国全球创业大使。对她疼爱有加的舒尔茨更是介绍了一众老友加入她的董事会为其背书,除基辛格外,还包括前海军陆战队将军、后成为特朗普政府国防部长的马蒂斯(James Mattis)、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弗里斯特(Bill Frist)等。

当这些政商精英齐聚2014年伊丽莎白的30岁生日聚会时,伊丽莎白迎来了人生的高峰。或许还有唯一的缺憾,就是她许诺的那个“一滴血改变一切”的科技仍然没有研发出来。

覆灭

2015年10月15日成为Theranos公司命运转折的一天。当天的《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了第一篇揭露Theranos内幕的报道:《一家高估值创业公司的挣扎》,副标题“硅谷实验室Theranos估值90亿美元,但并未在全部测试中使用其自主科技”。这篇语气克制但包含惊人信息的报道拉开了Theranos覆灭的序幕。

戳穿Theranos泡沫的《华尔街日报》记者约翰·卡瑞尤(John Carreyrou)告诉本刊,他最初注意到Theranos公司并发觉其中蹊跷是在2014年末,当时他读了一篇《纽约客》对伊丽莎白及其公司的正面报道,“最显眼的一点是她19岁辍学创业。人们自然会类比在相似年龄辍学创业的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但他们从事的行业不同。计算机是一个可以出现少年天才的领域,可生物医药不是。我的直觉告诉我不对”。

卡瑞尤本身是一位在美国新闻界享有盛誉的调查记者,有丰富的医疗领域报道经验,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在对Theranos进行了深入调查之后他发现,不仅Theranos的研发不顺利,而且他们使用一系列造假手段欺骗投资人和公众,甚至直接购入西门子公司的大型分析仪,将输出结果伪装为自家小型设备的数据。从2015年末开始,卡瑞尤连续在《华尔街日报》推出数十篇关于Theranos公司和伊丽莎白的揭露报道,并于2018年将其补充形成了《滴血成金》(Bad Blood)一书。正是这本书的热销,使Theranos的惊人骗局在2018年引发了美国公众的关注。

随着其他媒体的跟进和官方调查机构的进驻,一系列发生在Theranos的荒诞情景被披露。2015年7月,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Joe Biden)应邀前往Theranos的实验室参观。为了给拜登塑造一个最前沿的公司研发形象,伊丽莎白竟指挥手下伪造了一个假实验室,使其看起来是全自动化的。为避免暴露的风险,她甚至要求实验室的非亲信工作人员在拜登参观的当天不要来上班。匆匆带拜登看过那些视觉效果上非常高端的仪器后,她组织了一个圆桌讨论阐述其健康和医疗理念,这是她最擅长的部分。拜登也真的“中计”,在参观之后感慨:“这是代表未来的实验室。”

早在2006年,Theranos的首席财务官(CFO)亨利·莫斯利(Henry Mosley)就发现了公司的蹊跷。伊丽莎白当时和团队去瑞士给制药巨头诺华演示原型设备归来,虽然莫斯利本人未去瑞士也不懂技术细节,但他发现了反常。不同于伊丽莎白说的演示大获成功,技术团队的同事都显得十分低落,一番打探之后他才知道,设备在瑞士临时出了故障,伊丽莎白用假数据糊弄了过去。当他向伊丽莎白挑明了此事并且劝她不要再这样做时,他被当场开除了。

如此规模的造假行为怎么可能在公司内部被压制下来?“大卫·博伊斯(David Boies)是整个骗局能够持续这么长时间最关键的人物之一”,卡瑞尤告诉本刊。博伊斯是美国律师界的传奇人物,从90年代代表司法部参与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开始就在全美家喻户晓,还曾在代表总统候选人戈尔(Al Gore)辩护在最高法院对小布什的总统选举案诉讼,以及参与涉及金额数十亿美元的信用卡诉讼案。在律师作用极为关键的美国司法制度下,博伊斯获得的名声是“看到他的名字最好直接撤诉”。伊丽莎白以450万美元的报酬聘请博伊斯为法律顾问,并赠予其股份,博伊斯从2013年起便出席Theranos的所有董事会议。

从入职起,Theranos的员工便被层层法律条款所套牢,被迫接受严格的保密协议。于是只有两种出路:与公司管理层同流合污,一同造假;或者离开公司,但不得向外界透露任何相关信息,否则会被博伊斯的团队告到破产。

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卡瑞尤的调查得以进行,正是Theranos内部员工冒着巨大压力和风险提供了材料。最为关键的信息来自年仅25岁的泰勒·舒尔茨。他的身份也非常特殊,正是Theranos董事会成员、前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的孙子,当初因被伊丽莎白的创业愿景打动,一毕业就加入了Theranos,直到发现其中的欺诈。“泰勒付出了很大努力去提醒他的爷爷,不过并不太起效。在他的感受里,老舒尔茨似乎把伊丽莎白当成了更亲的孙女,而且老舒尔茨的信念是科学可以改变世界,这让他对伊丽莎白的说辞更为深信不疑。”卡瑞尤说。当泰勒开始反对伊丽莎白后,博伊斯的团队甚至也对他送去了法律威胁,泰勒的父母动用各种关系并且花了40万美元的律师费才平息,舒尔茨家里也被搞得鸡犬不宁。

在持续三年半的调查中,卡瑞尤访谈了超过60位前Theranos员工,《滴血成金》一书完整讲述了从2003年伊丽莎白辍学创业开始到2018年被美国政府提起诉讼的过程。因为故事本身的传奇元素,以及卡瑞尤足够出色的写作技巧,一经推出就风靡全美。比尔·盖茨也把此书作为年度五本推荐图书之一。

与此同时是伊丽莎白和Theranos形势的急转直下。2017年,亚利桑那州起诉Theranos,指控其在该州销售不合格的血液测试产品,单方面投入超过1.4亿美元的沃尔格林连锁药房也发起诉讼,大卫·博伊斯团队最终也宣布放弃代理相应案件。2018年3月,伊丽莎白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为“大规模欺诈”,6月联邦检察官对其提起刑事诉讼,9月Theranos公司正式解散,剩余资产用于还债。目前相关案件正在审理之中。

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这场马拉松式的报道,卡瑞尤说,回首整个过程,除却此前的艰辛和现在的荣誉不说,倒是有一个人让他感情复杂——自己的老板默多克(Rupert Murdoch)。伊丽莎白同样迷倒了传媒大亨默多克,获得了高达1.25亿美元的投资,这既是Theranos收到的最大个人投资,也是默多克自己在传媒领域之外做出的最大投资。2015年9月,卡瑞尤的第一篇报道即将见报,而默多克正是《华尔街日报》母公司的所有者。伊丽莎白多次找到默多克,要求压下这篇“错误”的报道。默多克给出的答复是:不会干涉编辑部的独立判断。

黄粱硅谷梦

这样一场荒诞的骗局,为何竟得以发生?被揭穿之后,伊丽莎白本人又如何解释?

卡瑞尤说,伊丽莎白本人拒绝和他进行任何接触。“但是据我了解到的其他信息,日后在法庭上她会这样为自己辩护:这不过是又一个创业失败的故事。硅谷90%的创业公司都失败了,虽然各路人马投进来的数十亿美元已经打水漂,但她没有上市套现,谈不上任何欺诈。”卡瑞尤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狡辩,“医疗行业和互联网不同,如果你做了一款软件,可以在不成熟的时候推出,大不了最终‘失败’,但涉及病人生命健康的则不同”。因为Theranos的不成熟检测技术,有的病人一度延误病情。

“但我也很肯定的是,她15年前从斯坦福辍学时是真的想改变世界,不是从最开始就蓄意诈骗。只不过当进展不顺利时,她对成功的渴望蒙蔽了自己,让她走上了不归路。这其中更有许多人在利用她,将她一步步推向深渊。”卡瑞尤说。

将伊丽莎白推向深渊的人中,就有她向基辛格隐瞒了的男友萨尼(Sunny,化名),比她大19岁的巴基斯坦裔美国人。在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时期,他就曾创办了一家并未有任何实际盈利的电子商务公司,套现超过4000万美元。卡瑞尤分析说,萨尼热衷投机,但他的“老”“男性”“少数族裔”的身份都让他不可能获得掌控政商资源的白人男性的青睐,于是和年轻、漂亮、主流社会出身的伊丽莎白组成了一对搭档。有前Theranos员工将他们的关系描述为“二联性精神病”(folie à deux),这在医学上指两个患有相似的妄想症的人彼此印证、鼓舞于是不断加重病情的关系。2016年Theranos出现崩盘迹象时,萨尼就退出了公司事务,不过他仍被美国政府列为相关诉讼被告人。

有意思的是,伊丽莎白和萨尼第一次相识是在北京。当时还在上高中的伊丽莎白来参加交换学生夏令营,她和父母认为学习中文未来会有用,她也称考虑过向中国售卖计算机编程的软硬件服务,因为这是中美有技术差距而中国存在巨大需求的领域,只不过后来无暇实现。萨尼当时正好也在北京从事商业活动,二人得以认识。两个投机之人在被称作“巨大市场”的国家相遇,或许并非偶然。如果Theranos的骗局再晚一些被拆穿,是否也会进入中国市场呢?

2015年卡瑞尤的文章见报之后,伊丽莎白曾试图攻击他患有“厌女症”,是看不得女性成功才对其进行诋毁。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在利用着自己的性别身份,例如有意和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母女接近,共同出席活动,营造着自己女性代言人的形象。美国社会也确实普遍期待着这样的人出现,硅谷涌现的创业天才中,还从来没有过一位女性。即使有如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前雅虎首席执行官玛瑞莎·迈尔(Marissa Mayer)等成功女性企业家,但她们都不是企业最初的创始人。

伊丽莎白更是将自己刻意和乔布斯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据前Theranos员工反映,她不仅明确称公司的产品是“医疗领域的iPod”,更在一系列行为举止上模仿乔布斯,例如常年穿着黑色外套和黑色套头衫,办公室空调都要调低温度以配合她的这身打扮,因为硅谷所在的北加州四季如春不需要总穿着外套。

对创业公司文化有专门研究的《福布斯》撰稿人德里克·利多(Derek Lidow)告诉本刊,伊丽莎白利用对乔布斯的模仿使自己获得了一系列“豁免权”,例如其看似完美主义的作风、神秘感、专断的治理风格、不到最后一刻不让产品亮相等,因为人们印象中乔布斯就是这样的,最终改变了世界。“但这是人们对乔布斯的误解。伊丽莎白在太多根本的层面都和乔布斯不同。比如乔布斯并非自己实际运营苹果公司,他有专门的管理团队,而伊丽莎白是亲自管理,但她并无相关经验。再比如,乔布斯尊重技术专家,他会对市面上的产品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而不是像伊丽莎白一样试图做出一个底层科技尚未实现的产品。”德里克说。可以作为佐证的是,硅谷的投资人中对Theranos产生怀疑并且持谨慎态度的正是一批曾和乔布斯密切工作过的前苹果员工,或许他们更清楚真正的乔布斯意味着什么。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希望伊丽莎白能够成功,今天的美国需要这样一个人给年轻女性做出榜样。可现实是,在没有管理能力和技术突破的情况下,创业不可能成功。”德里克说。

这出大戏已经落幕,但它的余波还会延续。这个真实故事的电影改编权也已经被传奇影业买下,奥斯卡奖得主、《大空头》导演亚当·迈凯(Adam McKay)将出任导演,詹妮弗·劳伦斯(Jennifer Lawrence)将饰演伊丽莎白。

这出活剧中,伊丽莎白不是唯一的主角。推波助澜的萨尼、被蒙蔽的年长者舒尔茨、因焦虑心态而着急“上车”的沃尔格林药房、看出破绽却仍然“击鼓传花”的投机者们、期待着一位新时代偶像的媒体和民众……每一个人都是演员。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