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冠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蔓延。截止到6月10日,全球的确诊人数已经超过700万,死亡人数超过40万。其中,排在全球首位的美国确诊人数超过200万,死亡人数超过11万。更让人担忧的是,美国的确诊人数自3月底爆发以来一直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时至今日,仍以日均2万上下的速度增加。
疫情这个话题在美国失焦有其特殊背景。美国今年最大的政治话题便是总统大选,谋求连任的川普(Donald Trump)从疫情爆发开始都在以选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美国死亡人数超过10万时,川普则宣扬"如果不是我,美国可能要死150万到200万",希望减弱严峻疫情对其选情的影响。
接下来,6月19日,川普将在俄克拉荷马州举行竞选集会。 据《纽约时报》报道,川普的竞选官员不太可能为参加集会的民众采取任何社交距离举措。川普也已经明确说,他不想站在看起来空空的集会前发表讲话,也不想在自己向外界传递美国正在恢复正常时,面对的是一群面带口罩的人。 也就是说,川普要给外界营造一种"他已经带领美国走出疫情"的印象。
距离美国大选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不少民调显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Joe Biden)领先川普,川普藉助竞选集会为自己造势的心情愈发迫切。在川普的眼中,疫情对人们健康和性命的影响,可能还不如股市高低更重要。当川普如此对疫情"轻描淡写"时,谁还会为美国当下的疫情紧张?
从美国社会来看,黑人男子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一事引发了全美的抗议示威。人们的焦点很快从"抗疫"转向"抗议"。川普的回应诸如动用军队平乱、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攻讦、民众推倒雕像等等占据了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
即便有人担心大规模的聚集和抗议导致病毒的进一步传播,但政客之间的口水战、民众的群情激昂更有看点,舆论已经暂时忘记了病毒的可怕——毕竟疫情的严重性此前已是连月报道的头条新闻,民众看多了也自感烦厌。
再者,比起关心疫情,现在人们更关心经济。疫情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冲击非常之大,6月8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的商业周期预测委员会称,美国经济2020年2月正式陷入了衰退,5月的失业率高达13.3%,超过4,000万民众失业。
尤其是美国有众多人口是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有数据显示,打零工的人数占全美劳动力的的35%,加之普通人存款水平(此前有新闻称美国三分之一的中产阶级拿不出400美元的存款),乃至信用卡负债水平之高,社会保障体系缺失,都意味着美国尤其要尽快重启经济。
即便新冠病毒的威胁仍在,人们的生活正在"回归正常",还会如此关注这场危机吗?
疫情还未远去
其实,不只是在美国民众对疫情"麻木",这种情况在很多国家也是如此。仅以6月10日为例,排在美国之后的巴西,确诊人数超过了77万,新增确诊人数超过3万。俄罗斯的确诊人数已经超过50万,排在全球第三位,新增人数超过8,400人。印度的确诊人数超过了28万,日均超过12,000。
这些数字并没有阻拦各国推进自己的政治和经济日程。俄罗斯已经宣布重启经济,将在6月24日举行红场大閲兵。印度则在6月8日分阶段重启经济。
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已经结束或者过去,全球超过10万确诊人数的国家仍有16个。民众对这些数字变得麻木诚然有重启经济诉求更为迫切、医院承压减少的因素,但必须正视现实:人们还会与这场病毒共存一段时间,每日新增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仍会是触目惊心的。
民众对热点话题的关注产生"审美疲劳"是正常的。有不少专家也提到,在新冠肺炎疫苗开发出来之前,新冠肺炎病毒仍会困扰人类。在危机尚未终结之前,对病毒的轻视只会以生命为代价,美国、英国等未能做好疫情的最初防控导致疫情难以控制是前车之鑑。
更让人悲叹的是,在民众习惯了疫情这个"常态"之时,总有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客,在竭力营造危机已过的假象。政客藉疫情来收割个人利益,疫情所带来的健康问题、经济问题则由普通民众来承担。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近平说了这句话后,越南沉默不语 |
2 | 北京404:中国籍战俘出席记者会,内容惊人 |
3 | 北京恐撑不住了 人民币年底将跌至… |
4 | 让他死刑!立即执行 |
5 | 北京对波音动手,川普怒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突发!美巨头宣布退出中国农作物交易 |
2 | “习近平同志”终于消失 |
3 | 习近平说了这句话后,越南沉默不语 |
4 | 关键时刻 德国出手了 |
5 | 市场突传“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 |
6 | 美国拟与北京达成“重大”贸易协议 |
7 | 习听到这个消息一夜白头 |
8 | 一场史无前例的涨价潮来了 |
9 | 摆脱中国稀土 马斯克有重大突破 |
10 | 刚刚,川普释放重磅信号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