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警惕!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www.creaders.net | 2023-11-07 20:04:39  如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墙内自媒体如松分析文章:9月21日议息会议结束之后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但鲍威尔强化了美联储的鹰派立场,根据当时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委员们认为年底之前还要加息一次。

  但11月2日议息会议结束之后,美联储决定不加息,最重要的是鲍威尔的话风大变,罕见地释放了“鸽派”信号,他表态称,在这次加息周期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接近周期结束,鉴于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及货币政策已取得的进展,美联储将在今后的会议上谨慎行事。也不再提及将利率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上的说法。

  有记者问鲍威尔为何美联储不再坚持9月份的点阵图,鲍威尔说美联储会随着时间而调整。

  是什么因素让鲍威尔开始认怂?

  对于这些问题,每个专家都会有自己的观点,最终总是莫终于是。最典型的说法是11月3日公布的非农人数不如预期让美联储开始认怂。11月3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10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5万人,预期为18万。9月的新增就业人数由33.6万人下修至29.7万人,10月新增就业仅为9月新增就业人数的一半,为2022年以来第二低的就业增长人数。

  10月美国汽车工人进行了大罢工,参与罢工的人数达到3万,而且汽车业工人罢工肯定会导致相关产业链新增就业减少,所以,实事求是地说10月非农就业人数比预期少3万人是可以接受的,主要还要看未来两个月的数字变化,用一个月的数据来解释美联储由鹰转鸽的行为显然非常牵强。

  如果考虑到3季度美国GDP增长率达到4.9%这样的高水平,美联储的转变就更值得斟酌。

  是什么因素在逼迫美联储?个人认为很可能是美国国债。

  2022/2023财年是从去年10月开始,到今年9月结束。本个财年开始之时,美国政府的债务总额是31万亿美元,到今年9月18日就达到了33万亿美元,一个财年尚未结束美国政府的国债总额就增加了2万亿美元。

警惕!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2022年美国的GDP是25.47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刚刚结束的财年内美国政府的负债率提高了约2/25.47=7.9%,这个速度显然是十分快速的。

  上个财年美国政府的负债率上升的速度很快,可惜还在加速,到11月初,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美国政府的债务又增加了1万亿美元达到34万亿。

  美国政府的债务利息增长的速度更让人恐惧,见下图,完全可以用飙升来形容。

如松:警惕!她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要注意的是,美国政府目前还在按照比较低的收益率来支付大部分债务利息,源于过去发行的低息债务多数还尚未到期。未来,随着债务陆续到期,就必须将过去的低息债务按照现在的高收益率置换成高息债务,而2024年开始恰恰是低息债务集中到期之年,见下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每年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还会在现在的基础上继续飙升,美国政府的负债率还会加速飞奔。

警惕!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美国政府的负债率越高,信用等级就越低,美债投资人就要求美国政府支付更高的债务利息,这会让美国政府的债务成本继续上升,负债率上升的速度也更快,直至崩掉。最后就只能由美联储进场买单,就像去年英格兰央行进场收购英国国债那样,这就是债务危机。

  现在的美国国债在代替黄金充当美元发行的保证金,一旦美联储进场压制美债收益率,意味着美债收益率无法对通胀做出合理的补偿,美债就无法继续承担黄金的职能,所以美债危机就是美债去黄金职能的过程。

  有报道说,现在美国政府的债务是34万亿,如果再算上医疗福利社保养老等各项的净债务,总共211万亿美元,更严重的是这个数字在以加速度增长,过去两个月就增加了9.3%!!!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美国政府的负债率和美国包含医疗福利社保养老在内的总负债率上涨的速度在基准利率的推动下继续加速,美国政府很快就会违约。

  有人说现在的美国家庭很难负担8%的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但美国家庭的负债率还在低位、还不必过于担忧,所以鲍威尔应该首先替美国政府操心,负债率已经超高的美国政府能否承担基准利率的继续上涨?这才是最核心问题。

  议息会议之后,鲍威尔的讲话推动了美国国债收益率暴跌,暂时让美国政府喘了一口气。

如松:警惕!她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现在需要拷问鲍威尔的是,如果美联储确实是因为美国政府的高债务问题将货币政策预期转为鸽派,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美联储已经被美国政府的高债务绑架,只能通过鸽派的货币政策压制美债收益率,这是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压制国债收益率的起点,也就是美债去黄金职能的起点。

  如果美联储确实因国债问题转为鸽派,这个做法就十分的隐晦,也不容易让市场察觉。虽然隐晦,但未来依旧有可能露出狐狸尾巴:看看未来两个月美国的经济数据,最重要的是非农就业数据和工薪增长率,如果经济数据依旧平稳,就做实了美联储转鸽的根本原因就是压制国债收益率。

  这是投资人士最重要的观察窗口,是所有投资决策的基础。也就是说,虽然鲍威尔做的非常隐晦,但很快就会露出狐狸尾巴。

  经济学上有一种特殊的病症叫“荷兰病”,指的是特定行业(比如自然资源)的繁荣与其他行业(比如制造业和农业)萧条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这其中的机制是,由于特定行业的空前繁荣,让本国的货币汇率过强,就会对其它行业形成冲击导致这些行业的萧条,比如有些国家以石油生产为支柱行业,在油价上涨周期就会推动本国汇率走强,但其它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没办法随着油价的上升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会减弱,这些行业就会走向萧条。最典型的是,在本世纪的前十多年,油价上涨让委内瑞拉经济空前繁荣,这推升了委内瑞拉的货币汇率,如此一来就严重损害了其它行业,让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下降,这些行业的进口就会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石油行业的空前繁荣会从其它行业强力抽取生产要素,对其它行业造成破坏,最终导致委内瑞拉除石油之外的其它行业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当石油收入再也无法满足进口需求之后,委内瑞拉的国际收支平衡就被彻底破坏,让委内瑞拉陷入了长期的恶性通胀中,这是典型的荷兰病发作的过程。一个国家如果过于依赖房地产,也会导致一样的结局,源于房地产过度繁荣会吸引国际资本加入,这会推升汇率,就会损害其它行业,同时房地产对生产要素尤其是居民的收入形成强大的虹吸作用,推动家庭负债率快速走高,让社会的消费能力萎缩,就会对其它行业形成严重的破坏,这也是一种荷兰病。

  美国的“荷兰病”是什么?就来自美元发行。

  从次贷危机到2020年的疫情爆发,美国一直依赖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通过美元超发来解决所有问题,“美元发行”已经是美国的“支柱行业”,既然通过货币超发就可以解决内部经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也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源源不断的廉价商品满足内需,就会对本国产业结构的平衡、对本国的产业活动形成强大的破坏作用,这就是美国的荷兰病。今天就是美国的债务压力越来越大,让美国政府不堪重负,一旦逼迫美联储不得不进场压制美债收益率,债务危机就爆发了,这是荷兰病发作的结果。

  回归孤立主义、放弃欧亚大陆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内部调整,或许是美国应对荷兰病的有效手段,这是美国极右势力开始崛起的根本原因,他们的最核心诉求就是必须抑制美国政府的支出实现财政收支的再平衡。但一个帝国在世界上总有众多的利益与责任,美国与北约、美日、美韩、美国与五眼联盟关系中都有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美国已经走到了外部责任、利益与内部要求之间再平衡的最后时刻。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华尔街大鳄警告 它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2 突发:全球最大光刻机巨头爆雷 股价跳水
3 复旦研究生珠峰地区登山死亡 真相更令人愤
4 火箭军又将大地震?习四个字批示
5 惊曝:俄乌签署协议最后一刻,乌方突然退出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北京扣动扳机 人民币贬值开始了
2 撤出中国,苹果跑的也太快了
3 铁拳再现!中国将禁止公布这些数据
4 不好,爆雷越来越密集了
5 中共情色档案中的薄熙来情妇有名有姓
6 重庆,又一次刷新了底线
7 这一幕,终于在深圳上演了
8 拜登祭出重招 堵上北京这个漏洞
9 华尔街大鳄警告 它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10 突发:全球最大光刻机巨头爆雷 股价跳水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习近平一盘神秘大棋成就了大日 文庙
2 周傥:美国迫在眉睫的危险 万维网友来
3 速战速决 伊朗真乃大丈夫也 体育老师
4 康生的儿子死了/漂亮国的象征 体育老师
5 达唐:故宫博物院遭公开举报 万维网友来
6 谁是中国人? 谢盛友文集
7 日本电影《追捕》中的杜丘和真 弓长贝占郎
8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施化
9 辛峰:特鲁多为什么不信加拿大 万维网友来
10 前瞻:习马再相会 花蜜蜂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川普就是美国的毛泽东 右撇子
2 前瞻:习马再相会 花蜜蜂
3 警惕有人把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关 karkar
4 美国为何选择这个时候公布中共 山蛟龙
5 周傥:美国迫在眉睫的危险 万维网友来
6 习近平一盘神秘大棋成就了大日 文庙
7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施化
8 抖音在大选年被禁的可能性不大 随意生活
9 去......化 山蛟龙
10 康生的儿子死了/漂亮国的象征 体育老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