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硅谷新潮:创始人卖掉自己 分钱给员工和股东…

www.creaders.net | 2024-08-04 10:51:02  硅星人Pro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Character.AI终于把自己卖出去了,或者更准确的说,Character.AI的创始人终于把自己卖出去了。

8月2日, AI 聊天机器人独角兽公司Character.AI突然宣布与谷歌达成重大“收购”协议。谷歌将支付一笔许可费使用Character.AI的技术和模型,并直接收编其两位联合创始人及多名研究人员。

具体交易细节来看,原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将以每股88美元价格被买断,使得Character.AI估值达到25亿美元,约为其23年A轮融资时的2.5倍,但对比去年披露的50亿美元还是缩水近一半。

未授予的员工期权将继续以每股88美元的价格在26年7月底前授予,通过谷歌这笔协议金支付。

而引发更大热议的是,Character原CEO 、Transformer 论文作者之一的Noam Shazeer和总裁Daniel De Freitas将在离职谷歌近3年后重返老东家,加入DeepMind研究团队。临时CEO暂由总法律顾问Dom Perella接任。

不仅如此,公司约130名员工中从事模型训练和语音人工智能的30人也将被纳入谷歌 Gemini AI部门。

同时Character将不再使用内部模型,而是改用Meta平台的Llama 3.1等开源模型驱动产品。

“我们特别高兴Noam回来,他是机器学习领域的杰出研究者。”谷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协议将为Character.AI提供更多资金,以继续发展并专注于为全球用户构建个性化AI产品。”

Google DeepMind首席科学家Jeff Dean喜迎老同事回归过去几年中,Character.AI凭借创新技术和个性化服务迅速崛起,成为AI聊天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之一。然而高昂的训练成本和付费用户不足等挑战,使它逐步陷入了商业化困境。

早在去年7月,Character.AI就开始与谷歌、xAI和Meta等巨头们讨论合作可能,并在最近几个月深入洽谈潜在收购方案。此前The Information报道其面临融资困难,很可能被xAI收购,遭到马斯克公开否认。

而今随着最终“花落谷家”,Character.AI也几乎原样重演了另外两家AI独角兽公司Inflection和Adept的剧本,这也快成了硅谷这一波大模型创业公司创造出的新潮流:

创始人卖掉自己,分钱给员工和股东,参与者皆大欢喜,而至于那个曾以各种名义寄托了“AGI梦想”的公司?留个骨架就行了。

01

Character.AI高开低走的一生

Character.AI由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于2021年共同创立。Shazeer是大模型界OG级别的人物。曾任谷歌首席软件工程师,参与了包括拼写校正和广告算法开发等多个重要项目,并且是2017年开创性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主要作者之一。而Daniel De Freitas在谷歌期间与Shazeer共同开发了名为Meena的聊天机器人,后来演变为对话语言模型LaMDA。

New York Times凭着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模型开发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两人带领团队于2022年推出了Character.AI平台。核心技术是能够模拟各种角色的AI聊天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生成逼真的对话,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互动体验。

Character.AI允许任何人自由创建和定制AI角色,极大激发了用户的创造欲和参与感,迅速走红社区,吸粉无数。并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来自a16z、SV Angel、以及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和天使投资人Elad Gil等共1.9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0亿美元,成功跻身AI独角兽行列。

数据统计,人们已经在该平台上制作了数百万个聊天机器人,其中心理咨询类角色“Psychologist”累计收到7800万条消息。最受欢迎的角色当属游戏和动漫类,如《原神》中的雷电将军和影就已经收到用户发送的3.71亿条信息。

可惜,尽管取得了显著的用户增长,Character.AI仍没有跨过变现能力这座大山。

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导致运营成本非常高。而Character.AI之前一直是基于自建模型打造产品。尽管推出了每月9.99美元的订阅服务,但在其7月份的600万月活用户中,付费用户仅有10万。整个2024年预计收入也才1670万美元,显然不足以覆盖高昂支出。

特别是Character.AI用户画像集中在18-24岁的年轻Z世代,区间窄、破圈难。虽说粘着性高,但不可避免经济基础也相对较弱。再加上面对免费的重度用户时,Token消耗非常庞大,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

此外,由于Character.AI的许多热门角色基于游戏和动漫IP,很容易引起版权纠纷。前面提到的《原神》雷电将军和影、《火影忍者》卡卡西就因此被迫下架。平台对一些情感陪伴类机器人的内容监管也时有疏漏,被一些开发者实现了模型“越狱”,生成不适宜的内容,造成用户流失。

总之,各种艰难之下想继续活下去,Character.AI只能忘却出道时的风光、放低身段,给自己找个好人家。曾因“不满公司官僚作风”选择离职谷歌创业的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也转而重回老大哥怀抱。

02

硅谷在玩一种很新的“收购”

这次谷歌的操作属于典型的“反向收购”,作为一种新兴的并购模式,近年来在科技巨头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时多次出现。

与传统的直接收购不同,反向收购通过雇佣初创公司的核心团队和签署技术授权协议等,实现对其技术和人才的控制,同时避免了因直接收购而可能引发的反垄断审查。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也能迅速回笼资金,得以继续推进开发进程。

在谷歌“隐性买下” Character.AI之前,微软已经采用过类似策略,支付6.5亿美元获取Inflection AI的技术使用授权,同时两位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和 Karén Simonyan携公司大部分技术骨干加入微软新成立的AI部门。

至于那个AI明星产品Pi,再也没人提起过了。

另一家巨头亚马逊也用高额费用换取了Adept部分技术的非独家使用许可,以加强自身在AI和自动化领域的能力,特别是提升其语音助手Alexa的竞争力。Adept联合创始人兼CEO David Luan将领导亚马逊的AGI Autonomy团队,直接向人工智能总监Rohit Prasad汇报。其他几位创始成员和部分员工也自此加入亚马逊。

不过,即便这些交易在技术上不被视为收购,也开始引起反垄断监管机构的注意。比如上个月,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就发布通知称,他们正在调查微软从Inflection AI聘用关键人员事宜,以了解大型科技公司是否试图规避监管审查。FTC在六月也展开了对微软6.5亿美元交易的类似调查。

而对于谷歌收编Character.AI,绝大多数网友的评论都是:真让你赚大了!

Notion工程师Linus Lee认为谷歌回流了一员猛将:“Noam Shazeer在GPT-2发布前六个月就训练了一个50亿参数语言模型,预测MoE专家混合模型、模型并行性、超大规模模型和数据集上在未来的可能性。他几乎从原始Transformer模型开始就一直在同一个领域努力。”

一起共事的Character机器学习研究员Ying Xiao表示,“大家都知道Noam Shazeer是个天才,但很多人不知道他有多么善良和诚实。今天Noam对待所有员工的方式非常公平和慷慨,百分百会继续为他工作。”

Perplexity创始人Aravind Srinivas也评论道,“在与OpenAI的规模和基础设施竞争中,这是谷歌的一个重大胜利。”

不过作为大众眼里被“反向收购”的下一名理想选手,Srinivas马上被友情提醒:

“一定要按时卖给萨提亚·纳德拉,没必要挣扎太久 。然后在4年归属期之后(确保在此期间生所有的孩子),去进行第二次创业。会失败,但你很快会上新闻。”

03

“每周都会收到十家初创公司的收购请求”

其实,除了Adept、Inflection、Character这几家已成功“上岸”大厂的知名AI独角兽,还有许多公司也在苦苦挣扎,似乎随时也会进入这股浪潮中。

一直很受欢迎的AI搜索引擎“当红炸子鸡”Perplexity虽然融资和估值耀眼,仍无法撼动谷歌牢固的市场份额,据报道,其管理层已与至少四家公司讨论了合并可能性,目前尚未达成交易;企业级AI写作平台Writer尽管在去年完成了1亿美元B轮融资,也在积极寻求被收购的机会,并至少接洽了三家公司进行谈判;然后在一个已经快要碎了的角落,Stability AI还在焦灼中。

另一边Hugging Face CEO Clément Delangue曾透露,越来越多的AI初创公司创始人向他表达了出售公司的意愿,Hugging Face每周都会收到大约十家初创公司的收购请求。

2023年,生成式AI领域经历了一轮显著的投资热潮,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为“生成式AI泡沫”。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生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吸引了广泛的市场关注,资本巨量注入,AI初创公司估值急速攀升。

然而,尽管技术进步明显,高昂的计算成本、版权隐私、内容监管和用户体验等问题仍使许多公司难以持续盈利。来到2024年,市场逐渐回归冷静,进入“去泡沫化”过程,生成式AI行业也开始面对现实。商业化困境使得许多AI独角兽难以独立生存,小型公司更是被洗掉了一批又一批。

人工智能专家Gary Marcus认为3家知名AI公司CEO投奔大厂、微软15年才能收回投资,正是生成式AI泡沫即将破灭的迹象。这个时候,与科技巨头合作或被收购自然成为一种更为可行的出路。除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还会获得先进的资源和基础设施、成熟的市场渠道和品牌认可度,减少市场竞争压力。打不过时就加入天平的另一端——捧着铁饭碗吃饭,终究还是更安心一些。

只是这种资本市场对AI初创公司的整合趋势,也可能掏空一个小实体,导致创新多样性受限。

比如已经开始有Character用户抱怨,自己无法正常登陆了,并且后台无人响应。

所以Character.AI到底是倒下了,还是站起来了?

这些AI独角兽们到底是被按灭了,还是重生了?

也许只能让时间来给答案了。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