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川普和习近平 何时办“婚礼”

www.creaders.net | 2025-07-31 20:47:34  上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作者韦安:重新入主白宫的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处于一种微妙的“准蜜月期”。

这不是浪漫,而是一场精算中的外交试探。 “蜜月期”代表双方言语克制、释放善意,彼此保留空间; 而婚礼则象征双方正式敲定新的战略框架,从竞争走向合作、从试探走向制度化安排。

问题不在于还有没有蜜月期,而是这场婚礼究竟办不办?

答案或许就在2025年秋冬之交,而这场婚礼是否举行,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的全球格局。

一、当前的准蜜月期:表面和谐下的战略试探

川普重新上台后,对习近平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转变。 除了在竞选期间曾短暂放话“若中国对台军事行动,将轰炸北京”之外,自他正式就任以来,尽管一度将对中关税调高至145%,但随后又迅速调降。 在整体言论上,他始终未曾对中国或习近平做出严厉批评,言辞克制,态度保留,甚至可说维持一种礼貌性的互动基调。

这样的语气,与他对其他主要国家领导人的作风形成强烈对比:对于他曾视为友人的普京,因无法促成停火协议,他在5月底社交媒体上公开批评“普京可能疯了”; 对普京的对手泽伦斯基,更在一次白宫会晤中当面羞辱他“手中没有筹码”,随后将其赶出白宫。 至于加拿大,川普更戏谑前后任总理:“乾脆成为美国第51州好了。”对欧洲领袖亦毫不留情,接连批评其贸易保护主义、军费过低与移民政策,甚至指称欧盟就是为了坑美国而成立。

川习会可能就在今年秋冬之交,并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的全球格局。 (资料照片/美联社)

这种准蜜月期的重要特征是:双方都在释放善意,但都在等待对方先出牌。 川普需要证明其“交易艺术”的有效性,习近平则需要为中国经济发展争取稳定的外部环境。 可以说,中国是川普第二任期以来唯一保持正面互动的大国关系。

二、第一任期的教训:从表面友好到全面对抗的代价

回顾川普第一任期,中美关系的演变充满了戏剧性的背叛与算计。 2017年习近平访问海湖庄园时,川普在中式晚宴中突然告知对叙利亚发动导弹攻击; 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当天,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 这些事件的时机选择,展现了美式外交的冷酷计算,最终导致两国关系跌入谷底。

川普当时对中国的攻击毫不留情,从偷窃美国技术、偷走美国人工作,到疫情期间“中国病毒”的指控,展现了典型的美式鹰派风格。 但八年的较量证明了单纯鹰派打法的局限性:中美科技战首要打击对象华为,虽然在制裁下营收一度从2019年的8588亿人民币跌至2021年的6368亿人民币,但2024年已强势反弹至8621亿人民币,基本恢复到历史高位水平。

尽管中国在这一过程中遭遇重大冲击,特别是房地产危机导致经济动能疲弱,出口市场环境恶化,但整体对外贸易仍维持强劲支撑——2024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6.1万亿美元,贸易顺差近万亿美元,显示其经济体系虽承压仍具韧性。

这种结果让精明的商人川普意识到,中国并非如美国主流预期般容易打垮,全面对抗只会让双方都付出沉重代价。

三、战略现实的重新计算:时间压力与经济考量

川普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战略现实的重新评估。 首先是时间压力。 川普最多只有三年半任期,而习近平的执政期可能延续十年、十五年甚至更久。 对于急于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川普而言,没有时间在中美对抗上虚耗光阴。

更关键的是经济现实。 美国联邦债务从2017年的20万亿美元激增至2025年的36万亿美元,八年累计增长80%。 2024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高达1.2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仍然超过3000亿美元。 这些数据提醒川普,美国同样需要中国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

与此同时,过去八年的“去中国化”尝试让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欧洲和日本等第三方。 这种结果对第一、第二大经济体都不是好消息,促使双方重新思考合作的可能性。

四、中国新优势的展现:制度动员下的产业突围

更让华盛顿警醒的是,中国在制裁压力下反而在新兴领域建立了全球竞争优势。 2024年中国“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电动车出口200万辆,占全球出口约60%; 锂电池出口额达611亿美元,全球市占超过70%; 太阳能产品出口超过600亿美元,制造链市占超过80%。

在无人机领域,大疆占据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超70%份额,在北美市占率高达90%。 工业机器人方面,中国2024年产量占全球50%以上,2021-2023年每年安装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

在AI领域,尽管中国整体仍落后美国6-12个月,但DeepSeek等企业通过开源策略和成本优化正快速缩小差距。 与OpenAI年亏损50亿美元维持技术领先不同,中国企业正探索更高效的发展路径。

这些成果反映的是中国制度动员能力的成功转型。 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启动后,地方官员的升迁体系从GDP导向转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了“谁能带动新产业,就有政治前途”的激励机制。

五、缓和政策与婚礼的可能时间表

2025年6月5日,川普与习近平进行了90分钟通话并互发访问邀请,成为科技战以来两国首次重要的缓和动作。 随后一系列政策调整释放出积极意向:美国商务部7月解除EDA设计软件出口限制,英伟达H20 AI芯片出口禁令也被取消; 中国则调整稀土出口审查程序作为回应。

这些行动显示,双方正在重新评估全面对抗的成本效益,为正式的战略协议做准备。 从时间节点看,最可能的“婚礼”时机包括:

2025年秋季联合国大会期间的双边会晤,或者年底前的高峰峰会。 届时,川普需要展现外交成就为中期选举造势,习近平也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支持经济发展。

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在台海、南海、技术标准等核心议题上找到可接受的妥协方案,建立竞争中合作,对抗中管控的新框架。

六、婚礼的实质内容:从对抗走向规则重建

真正的婚礼不会是回到过去的全面合作,而是建立一种新型的战略稳定关系。 这种关系的核心特征可能包括:

承认彼此的核心利益和发展权利,避免零和博弈思维; 在AI伦理、气候技术、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上保持必要合作; 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防止意外冲突升级; 在标准制定和规则建立方面加强沟通,避免技术标准分化导致全球市场割裂。

这需要双方都做出战略让步:美国需要接受中国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优势,中国则需要在市场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展现更大诚意。

七、蜜月期的终点与新开始

当前的准蜜月期为战略协议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川普的实用主义和习近平的战略耐心,如果能够有效结合,或许能在2025年下半年为中美关系确定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新框架。

但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从来都充满变数。 真正的婚礼何时举行,仍取决于双方能否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战略选择。 最终的答案可能就在今年秋冬之交,而这个答案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的全球格局。

蜜月期终将结束,问题是它将以一场正式的“婚礼”收场,还是再次走向分道扬镳。 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最高层重新分工 习仅剩国家主席
2 落入陷阱 北京有大麻烦
3 大换血! 最新9常委名单传出
4 他们一丝不挂裸体参观博物馆 画面曝光
5 习落败退场?四中全会敲定10月举行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