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重庆晨报报道,最终调查结果公布,黄禹锡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系伪造,只有克隆狗是真的,检察机关禁止其离境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10日公布“黄禹锡造假事件”最终调查结果,证实黄禹锡及其研究小组除成功培育出全球首条克隆狗外,其余科研成果均系造假。
韩国政府当天也表示将考虑撤消部分科研项目资金,并可能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
论文确系伪造 由9名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黄禹锡造假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
调查委员会负责人郑明熙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确定黄禹锡并未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出匹配的胚胎干细胞系,没有任何证据可证实黄禹锡及其科研小组曾获得成功。”
此外,调查报告还指出,黄禹锡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关于胚胎干细胞系克隆技术的论文确属伪造。2004年2月黄禹锡发表了有关全球首例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论文,2005年5月,黄禹锡又发表论文称,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利用多名患者的体细胞克隆培育出11个干细胞系。
黄禹锡的支持者手持黄禹锡海报,抗议调查委员会的结论。 克隆狗还是真的 尽管否定了黄禹锡两篇论文,但调查委员会承认,全球首条克隆狗“斯纳皮”确系黄禹锡科研成果。这或许是调查报告唯一能令黄禹锡感到欣慰的一点。
调查委员会说,黄禹锡领导的科研小组能克隆出“斯纳皮”,说明他们的确掌握了一定技巧,但是这项技术在克隆技术方面并不突出。郑明熙说:“他们掌握的只是基础技术,毕竟他们没有培育出与患者DNA匹配的胚胎干细胞系。”
可能入狱15年 韩国检察机关本月7日曾说,将在调查报告正式公布后,考虑是否对黄禹锡使用政府研究资金的情况展开调查。
最终调查报告10日公布后,一名检察官员说,检察机关将着手开始调查黄禹锡造假事件,并于当天晚些时候公布具体调查计划。黄禹锡及所有卷入造假事件的人目前已经被禁止离开韩国。
检察机关的调查将着重于黄禹锡及其科研小组如何伪造论文,以及如何获取并使用国家提供的科研资金。如果黄禹锡欺诈政府科研资金罪名成立,他将面临至多10年监禁及2000万韩元(约合200万美元)罚款。
此外,检察机关还指出,黄禹锡曾通过助手交给在美国的研究小组成员5万美元。一旦这5万美元被证实出自政府提供的科研基金,那么黄禹锡还将因挪用公款罪被判至多5年监禁并被处以150万韩元(15万美元)罚款。
检察机关计划于这个周末开始传唤黄禹锡及其他涉案人员。
黄禹锡还不认错 黄禹锡教授对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10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表示,痛感责任重大,但不能完全相信调查结果。
黄禹锡最快可能在今天发表立场。黄禹锡身边的人透露,黄禹锡仍然确信干细胞被调包,检方必须查明真相。
韩国政府拟撤资 韩国保健福利部10日宣布终止向“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提供资金。这个研究中心去年10月在首尔大学成立,保健福利部此前曾表示将在2006年向研究中心提供115亿韩元(1170万美元)资金。
同日,韩国科学技术部也宣布,计划采取相应方式加强管理国家投资科研项目。当天早些时候,科学技术部曾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终止向其提供科研资金。综合
调查受限尚存疑点 一直负责验证黄禹锡教授科研组干细胞研究成果的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10日公布最终调查结果,阐述黄禹锡科研组编造论文的事实,并拒绝黄禹锡重新实验的要求。
黄禹锡要求再给六个月的时间用于重新实验,但调查委员会大部分人认为,要求给重新实验的机会是论文造假被揭露后、科学家们为延长时间而惯用的手法。
由于是首尔大学的内部调查,受调查权限制,“干细胞被调换说”和给金善钟研究员的5万美元的出处等疑点将在未查明的情况下交由检察机关调查。
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得到郑云灿校长的全权授权,因此对本校研究员可以进行高强度的调查并调阅实验资料,但对首尔大学以外的研究员等外部人员,只能指望他们以“自觉性”配合调查。
黄禹锡一方指控在米兹梅迪医院工作后来转到匹兹堡大学的金善钟和朴钟赫研究员等,并反复提出“干细胞被调换说”,也是因首尔大学的调查权受限给他们留下了机会。综合
科学家撒谎应受到惩罚 韩国联合通讯社10日发表“黄禹锡丑闻”给我们的惨痛教训评论。现摘录如下:
“黄禹锡丑闻”给整个韩国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仍在沸沸扬扬的风波,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我们应以何种方式解决围绕黄禹锡形成的“反黄集团”与“亲黄集团”之间的“感情战”。事件的本质简单而明了———黄禹锡作为科学家编造论文,撒了弥天大谎。但现实却是,社会上的一些人可能因一直很相信黄禹锡而一时难以接受现实。
黄禹锡事件使我们失去了很多。随着“黄禹锡神话”的破灭,学术界首先受到了沉重打击,国际信誉也必定受损。
尽管损失给我们带来了伤痛,但也让我们有所收获。年轻的生命工程科学家和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在短时间内全面投入调查,证实论文作假,向国内外展示他们的自我更正能力,这是很大的收获,也证明我们还有希望。
外国的先例提醒我们,撒谎的科学家应当受到相应惩罚。科学需要在外界信任的基础上求发展,如果再给像黄禹锡那样的“数据加工和编造型”科学家以机会,便会给诚实的潜心研究的其他科学家以沉重打击。学术界呼吁尽快建立评估研究过程和成果的常设评估体系。
此外,黄禹锡事件还敦促整个韩国社会改变思维模式,不能将科学当成开发经济和赚钱的工具。科学家们应该摒弃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的不正常的国粹主义与爱国主义,认识到“基础”和“基本”的重要性。综合
《科学》评审论文过程不科学 2005年3月15日,一篇科学论文出现在《科学》杂志网站数据库中。《科学》杂志的编辑们立即意识到这篇论文具有引起轰动性效应的潜力:韩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详细描述了他们从患者DNA克隆出11个胚胎干细胞系的过程。经过了评审人员和编辑双层把关后,这篇论文在《科学》上刊登出来。一个科学史上的最大骗局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无法未卜先知 《科学》杂志的编辑们和其他9位进行评审的研究人员当时的确没意识到这篇论文的轰动性。然而,今天,该论文的主要作者黄禹锡被指制造了有史以来最大胆的科学造假事件之一。
这件丑闻被揭露后,很多人都在问,权威的《科学》杂志为什么没有提前看出黄禹锡论文是假的?《科学》杂志的编辑们的答案是不能:2005年那篇论文已得到《科学》杂志同级评审人员的认可,该杂志主要根据同级评审人员的观点决定论文是否值得刊登。《科学》杂志主编唐纳德·肯尼迪说:“如果造假之处设计得很巧妙,同级评审根本不能发现问题。”黄禹锡论文中弄虚作假之处———图像处理和伪造DNA数据———是评审人员难以轻易发现的。
事实上,《科学》审稿编委会的确不会检查一篇论文的数据,只是查找“结合新奇、创意和时髦之处。”
《科学》杂志没有制订防止弄虚作假的政策,例如要求论文作者详细说明他们对论文的贡献或者进行独立的图像分析。
杂志恶性竞争的结果 知名杂志总是争做科技事件报道“先锋”。《科学》杂志生活科学版副主编卡特里娜·凯尔纳说道:“你期望一种令人激动的研究成果,但有时前卫的、令人激动的研究成果并不具备与一些重复多次的研究成果同样多的支持性数据。”她表示,在权衡是否刊登诸如此类的论文时,“我们总是依靠自己的判断。”杨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