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躺在地上,一手按著肚子,另一只手依然举起摄影机拍照。站在旁边的一位缅甸政府军士兵,正用枪指著他蜷缩的身子。警察在不远处挥舞著棍棒;再加上持枪士兵的追赶,恐慌的示威者四处逃窜。这是日本摄影记者长井健司临终一刻,发生在仰光的一幕。9月27日下午,在大批示威者在仰光市中心与军警发生冲突时,他不幸中弹身亡。
随后,日本电视台播放了长井健司的遇害经过,国际传媒也刊载了躺在潮湿街道上的尸体图片。然而,大部分中国媒体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敢于刊登那张长井健司挣扎在死亡边缘之照片的中国媒体,屈指可数;而广州的《南方都市报》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即使是以“敢言”著称的《南方都市报》,也不敢将那张照片完整地呈现给读者,而是裁掉了站在长井健司旁边的持枪士兵,大批奔逃的示威者也被裁掉,仅剩下其中一位示威者的两条腿(从照片看,显然是属于一位女士)。
从这幅经过裁剪处理的照片,人们很难了解当时的情形,更无法得知这位记者是在缅甸军方镇压平民示威时被枪杀的事实。
当然,也有中国媒体刊载了未经剪裁的照片。例如,《京华时报》就将原图与剪裁过的照片,一起刊注销来。尽管如此,《南方都市报》剪裁照片的做法,仍显示了中国媒体对这起发生在“家门口”的事件中的谨慎态度。
在缅甸形势9月27日恶化前,中国对缅甸示威游行的报道已非常低调。即使当游行人数达到数以万人,是缅甸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但要在中国报纸上看到相关消息,非要花一番功夫仔细寻找不可。
这些获得报道的消息,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它是为数不多的能在仰光设立分社的新闻社之一。新华社9月25日报道,示威者打出了“改善民生”、“释放政治犯”、“实现民族和解”的标语,但丝毫不提他们的“民主改革”要求。
大多数报道只简单地介绍示威活动,多引用缅甸官方的消息,而不关注示威者的声音。镇压开始之初,一些中国传媒提出相反的论调。《北京青年报》9月27日称,“缅甸官方在处理各地僧侣示威游行时一直保持克制,没有动用武力驱散示威者。”中国的电视新闻,则显得“毫无兴趣”报道缅甸的示威浪潮。
但当冲突爆发后,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反映缅甸政府残酷镇压示威活动的照片与视频。无奈之下,中国媒体感到不能继续忽略这一新闻了。它们开始引述缅甸官方的伤亡数字,报道国际社会对此的关注,并呼吁双方保持克制。然而,它们大多依然不敢提及示威者的要求,还是引用军政府的说法照本宣科。
当西方媒体转载仰光民间对伤亡数字的统计(比官方数字高出很多)时,当人权组织批评缅甸军政府逮捕数千僧人与示威者时,英文版的《中国日报》却选择引述缅甸外长吴年温(U Nyan Win)的讲话。10月1日,吴年温在联合国大会上称,“某些强权国家”支持的“政治机会主义者”策动了这场骚乱。这种言论与对西方媒体夸大报道的指责,随即出现在中国各大媒体上。
9月28日,《人民日报》主办的《环球时报》派记者进入仰光,进行现场报道。在其译为英文的博客文章中,记者任建民对西方媒体从“记者难以取得签证”(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签证)到“仰光发生武力镇压”等等报道提出质疑。他说,街道上一切都很平静。值得一提的是,他到达的时间是夜晚,而缅甸军政府刚刚宣布实施宵禁。
任建民写道:“对西方媒体所谓的“血腥冲突”,尚无可信证据来证实。”他没有去倾听示威者、当地人、外国参赞的说法,而是引述官媒《缅甸新光报》的话称 “美国之音与英国广播公司都在扯谎”。在北京,一位关注中国媒体动态的美国人称:“虽然这篇新闻来自记者的海外报道,但所有观点更象是在国内制造的。”
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hina Media Project)的研究员班志远(David Bandurski)坚信,即便如此,《环球时报》仍然是敢于刊载新华社以外观点的少数几家媒体之一。“它在泰国有一名常驻记者,经常发回一些来自新加坡《海峡时报》、泰国报纸及西方传媒的文章。它还特别关注西方社会呼吁中国在缅甸局势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文章。”
不过,《环球时报》还是引述了一些质疑西方选择此时干涉缅甸事务的学者观点。任建民写道:“军队控制缅甸已有多年,欧美如今才对它产生兴趣,无非都是为了争夺资源。”
一位分析国际事务的中国消息人士称,北京认为缅甸示威的新闻太敏感了,因此不敢大张旗鼓地进行报道。他说:“鉴于两国政府关系密切,媒体在报道这类新闻时不得不分外谨慎,以免对双边关系制造麻烦。”
班志远表示:“这种说法,毫不出奇。缅甸不仅仅是中国的贸易伙伴,更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有人说,缅甸是中国的附庸国;更有人相信,缅甸实际上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但中国根本不理会外界对于两国关系的看法。中国只是重申,不会干涉他国内政。在这样的官方政策面前,媒体自然不敢去挖掘更深、更复杂的报道。”
班志远还指出,讽刺的是,如果这的确纯属缅甸的国内事务,反而更会在中国引发广泛的媒体报道。“实际上,它属于外交政策范畴,一个更为敏感的领域。若只是诸如征兵法等国内事务,根本不可能变得如此敏感。但一旦进入外交范畴,它就会像宗教活动、迷信和法轮功一样,成为绝对不能触及的高压线。”
也许中国政府更担心的是,要是报道缅甸的示威活动,可能会让不少国民“触景生情”,想起了1989年学生运动遭到血腥镇压一事。也许中国政府亦担心,要是播放缅甸僧人游行的新闻,可能会令西藏喇嘛们深感鼓舞,纷纷要求民主自由。
况且,即使在最平静的日子,传媒也会小心这类新闻。更何况中共十七大召开在即(10月15日),媒体们自是更加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