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马克思居然又活了 (组图)

www.creaders.net | 2012-07-22 20:42:30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记者上官天乙综合报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848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着作《共产党宣言》序言开头这样写道。164年后的今天,马克思本人也成了“幽灵”,欧洲乃至韩国谈论马克思的人越来越多。冷战时期变淡,共产主义国家没落后被宣告“死亡”的名字——马克思现在何以能够重新招摇于世?这个问题引起了韩国《朝鲜日报》的兴趣。

英国《卫报》上月7日在题为《马克思主义为何重现》的长篇报道中,阐述了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复兴”现象。《卫报》说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马克思的着作《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销量激增,社会主义劳动党的年例活动“马克思主义2012”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在德国,采用着名人士肖像画的万事达信用卡中,申请马克思头像信用卡的人最多。拥护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也在这股马克思主义热潮中不甘寂寞,于14日介绍了两本资本主义辩论新书,分别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梅尔策的《为何是资本主义》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路易吉·金格尔斯的《为了民众的资本主义》。

韩国有关马克思的话题也大幅增加。今年以来出版的相关书籍达27本。除《马克思过后还是马克思》《如果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主义使用说明书》《青年要读马克思》等翻译书籍之外,《马克思的资本,打开潘多拉盒子》《马克思问我痛不痛》《猴子都理解的资本论》等韩国本土着作也陆续出版。另外还出现了《卡尔·马克思》《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儿童教育漫画。

韩国旨在完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翻译编辑委员会上月25日成立。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新话题的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书籍和演讲在韩国也备受追捧。

图:卡尔·马克思(左图)和采用马克思头像的万事达信用卡

马克思主义为何现在再次引人注目?《朝鲜日报》说答案毋庸置疑,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两极化、就业不稳定、青年失业等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陆续暴露出来,从而使“抨击资本主义的代名词”马克思重新有了市场。

对马克思主义的心理排斥感消失也是一个原因。有人指出,冷战结束后,对非“革命家”的“思想家”马克思的理解和肯定大幅加深。

但就能否真正成为现行体制替代方案的问题,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意见。左派阵营的一些人期待马克思主义成为反资本主义的实质性代替方案。韩国代表性马克思主义研究家J某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存在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大众对此的认识程度也逐渐提高,因此劳动阶级的自我解放愿望最终会向参与计划经济等代替方案发展。”

但也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庆南大学教授金容福(音)指出:“尤其是在IT时代重新推行马克思主义根本不合时宜。”标榜“可持续进步”的教授组织“好政策论坛”共同代表、庆北大学教授金炯基则表示:“每逢资本主义危机都会周期性出现关注马克思主义现象。可以作为批判依据,但很难成为真正的代替方案。”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英]特里·伊格尔顿着  李杨等译  新星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

马克思主义阵营中也有人承认,缺乏具体的代替方案。齐泽克最近在韩国发表演讲时说:“当今左派未就资本主义危机采取具有一贯性的措施。”首尔大学教授康元泽指出:“马克思的问题意识依然具有生命力,但作为代替体制已经在现实政治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但马克思主义仍会继续发挥批判资本主义局限性并刺激其变化的作用。”

《朝鲜日报》评论员朴海铉题为《马克思主义复兴》的文章写道,马克思的幽灵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60年代的68革命时期在西欧短暂复活,然后又很快消失。原以为社会主义政权90年代走向没落后,马克思永远也不可能再复活。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再次“复活”。《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激增,有关马克思的书籍层出不穷。43%东德出身的德国人表示希望重建社会主义国家。

随着欧洲经济不断恶化,“马克思主义复兴”现象进一步扩散。最近在英国举行的社会主义劳动党活动“马克思主义2012”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据说,对资本主义贪欲感到愤怒的年轻人都在很认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据分析,不再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主张“我们都是中产阶层”的年轻人开始倾向于阶级斗争。

在韩国书店,过去一年里出现的马克思相关书籍达36本。很多书籍不同于严肃、死板的80年代理论着作,从书名开始就感觉容易接近。有《猴子也理解的资本论》这种幽默型的,也有《马克思问我痛不痛》之类安慰型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越是失去梦想的青年,越容易憧憬马克思理想中的社会。

“大家没有被那些到处乱说‘马克思死了’的傻瓜所蒙骗。”美国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1999年发表了喜剧作品《马克思去纽约》。站在舞台上的马克思高唿:“巴黎公社是真正的民主主义政权。”他主张像1871年通过民众起义建立巴黎公社那样,重新打造不存在国家权力和私有财产的社会。“给人们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更少的劳动时间和更多的休闲时间。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资格。”这部话剧要传达的信息就是:在这一天到来之前马克思不会死。

(2011年11月9日,反华尔街示威者举着马克思、列宁画像,在洛杉矶一家银行前抗议。新华社)

《朝鲜日报》文章最后强调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曾梦想打造天堂的社会主义的百年历史最终以建立人间地狱而告终。马克思的主张中同时包含“正确预言”和“错误预言”。不要忘记,撼动上一世纪后消失的马克思预言不是“正确预言”,而是“错误预言”。

中国的《国际先驱导报》2月23日《西方世界重温“马克思主义”》报道说,在冷战时期,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意识形态的字眼,一度局限于非主流学术圈和左翼团体内讨论。经济危机显然令状况有了改变。在德国、美国以及韩国,马克思的着作开始变得热销,大学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变得受欢迎。

发生在马克思家乡德国的情况,或许更具意义。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德国凭借开放的市场、稳步发展的经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度很少有人提及马克思。但是,继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后,不少德国民众也走上街头,公开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我们是那99%的大众”、“读读马克思吧!”等标语甚是惹眼。

德国“马克思夜校”2006年成立,组织者贝亚特·兰德费尔德透露,在德国,像她一样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多,“或许只有几万人”,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正逐渐增长,马克思夜校的开课地点也在不断增多”。

(也有人揭露说马克思早年曾由基督教转入魔教)

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马克思的手稿就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近年来,位于德国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博物馆也颇受人们关注。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该馆留言簿上,两个月内就有来自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访客留言。尽管博物馆去年因维修闭馆5周,但2011年的展览及相关活动仍吸引近3.8万人参加。

德国国际政治分析师米夏埃尔·德尔施代特认为,在德国的知识分子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复苏”的迹象。按照他的说法,“金融资本体制引发的危机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新的现实意义。”

然而,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清资本主义的弊端,并借助马克思主义寻找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社会已经出现了彻底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心或条件。德国知名历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韦勒指出,为化解当前的危机,人们需要寻找一条务实的道路,采取相对的自由资本主义与社会国家、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方式,“改良”资本主义,进而走出危机。

中国也似乎在大张旗鼓复兴马克思主义。7月23日北京新浪网转载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同日的报道,把不知为何压了好几个月之久的“全国高校学者在皖研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信息终于公之于社会大众。

据报,4月上旬,“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十一次学科论坛”在合肥召开。论坛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办,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20多所知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参加了研讨。

报道说在当今时代,特别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影响力。在改革开放、知识获取渠道多元、知识形态丰富多彩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应始终以学科建设、学风建设、队伍建设为前提,以理论创新、体系创新、方法创新为根本,大力促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影响力。

与会学者表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经形成了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上海新民网23日也转载北京日报的报道介绍说,重庆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画传》、《恩格斯画传》、《列宁画传》是中共中央编译局组织权威专家编纂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平的权威着作,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生动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人生轨迹、革命实践、重要着作的写作背景和思想精髓,清晰准确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重要读物。画传集中收录了相关珍贵历史照片,首次披露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手稿,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新浪网转载的中广网消息称,新版《马克思画传》、《恩格斯画传》和《列宁画传》出版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致信祝贺,充分肯定画传出版的意义和作用,并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提出了要求。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在座谈会上讲话,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教育部党组成员顾海良、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庄福龄在座谈会上发言。中央编译局和重庆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画传编纂出版的情况,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座谈会,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主持座谈会。

(马克思墓坐落在伦敦北郊海格特墓地)

人民网2010年11月黄建军的文章《金融危机后的马克思主义解读》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思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必定导致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金融危机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有鉴于此,后金融危机时期除了必须确立中国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还必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继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新的高度认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构建出真正符合人的本性的新的生活方式。

文章说马克思之所以对资本主义不满,主要是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那种存在方式的强烈不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归根到底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马克思所要建立的新的社会形态,也是为了构建一种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截然有别的新的存在方式。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改变目前这种以“占有”为特征的生活方式,构建出真正符合人的本性的新的存在方式。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形成,从长远看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情况越来越糟 习急踩刹车
2 两件大事,突然暂停
3 突然间 北京风向又变了
4 比睡满8小时重要 做1事死亡率可降48%
5 当头一棒!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