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荷兰政府宣布23日为全国哀悼日,悼念在MH17空难中遇难的同胞,而英国《卫报》当日的一篇报道指出,荷兰民众对此次空难的反应平淡,不少民众仍选择当天选择搭乘马航去吉隆坡旅行。
距离马航MH17坠落已经一周,在罹难的298位乘客中,193位是我的同胞。
人们该如何应对这种莫名的痛苦?对于遇难者的亲人而言,一段铃声、一本书或是一个玩具都足以让他们感受失去亲人痛苦,他们会跟踪每一篇报道,不放过任何的细节。虽然飞机上没有我的亲人,但本周我也是这样度过。
但对有些人来说,保持忙碌同样也是一种应对的方式。
这几天,我阅读到一些大报关于荷兰全国哀悼日的报道,很多记者就像是温度计,他们试图测量我们对空难的悲伤、愤怒或是不满的程度。
《卫报》一篇报道写道:“在阿姆斯特丹的机场内,学生们若无其事地抽著香烟,对空难的事件反应平淡,而在马航的登机柜台前,照旧排著大批准备前往吉隆坡度假的乘客”。
我不得不停止阅读这则新闻。难道没有人排队才显得合理?犹如所有人都得取消他们较早定好的马航机票,才是《卫报》所期许的哀悼方式。
另一篇《纽约时报》的报道标题为《荷兰陷入哀悼 却更在意同俄罗斯的关系》,新加坡《海峡时报》则援引马来西亚驻荷兰大使的话称:“荷兰人的反应显得非常‘高贵(very dignified)’”。
这是对受害者的一种污蔑,就好像我们没有达到一种特定的标准,这种标准要求人们表现出集体的悲伤,呼吁打击报复。
叙述而非评论或许是更合理的报道方式。也许你会发现,有节制的表达是我们对MH17空难的表达方式,即便希尔弗瑟姆市的市长,他呼吁将正在福尔斯霍滕居住的普京女儿赶出荷兰,但却很快做出了道歉,称那只是表达他个人的愤怒。
而对于关注MH17空难和荷兰官员表态的人而言,他们会感知到荷兰人过山车似的情绪变化,从震惊、哑口无言到悲伤和忧虑,再到现在的厌恶和困惑
荷兰首相吕特週一虽表示:“设立哀悼日并不是荷兰的传统”,但随后他自己也意识到,这样的悲剧还是超越了我们一贯的传统。
今天,第一批遇难者遗体运抵了埃因霍温,全国将对此默哀一分钟,随后在阿姆斯特丹的达姆广场,将会举行白衣游行悼念遇难者。
或许就是这样,选择平静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我们情绪。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传习近平将辞去中央军委主席 胡春华升任… |
2 | 四中全会前新华社“午夜惊魂” 习近平终局 |
3 | 天摇地动!最劲爆消息来了 |
4 | 快讯: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李成钢被免职 |
5 | 中国拆解DUV 惹出大麻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传习近平将辞去中央军委主席 胡春华升任… |
2 | 彭博社:中国终将后悔 |
3 | 四中全会前新华社“午夜惊魂” 习近平终局 |
4 |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
5 | 网传秦刚近照,华春莹曝秦刚现状 |
6 | 天摇地动!最劲爆消息来了 |
7 | 快讯: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李成钢被免职 |
8 | 下周 中国股市即将迎来巨变 |
9 | 四中将有重量级人事变动?!军报信号诡异 |
10 | 习的命运会怎样?解放军报社论 信号很明确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铁娘子日本女川普行将就任.议 | 木秀于林 |
2 | 逮着机会就酸两句,谁让你欠我 | 体育老师 |
3 | 说说川普 | 老莘 |
4 | 从加州大学频繁获诺贝尔奖谈起 | 文庙 |
5 | 回复老莘等:虚无与原教旨文化 | 遍地是贪官 |
6 | 从杨振宁放弃美籍看中国读书人 | hare |
7 | 这是在跪舔川普,还是在诅咒川 | 爪四哥 |
8 | 转发:沉痛悼念挚友万润南兄逝 | 末班车 |
9 | 中国文人无耻的顶峰 | 旅泉 |
10 | 公民、奴才衡量标准:心中有无 | 横断万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