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纽约时报:珠峰登山者描述地震恐怖景象

www.creaders.net | 2015-04-28 08:31:10  纽约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周日,救援人员帮助伤势严重的登山者从尼泊尔的珠峰大本营撤离。 Nima Namgyal Sherpa/Associated Press

  尼泊尔加德满都——上周末席卷而来的巨砾、岩石、冰块及碎片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就算是对于17次登上珠峰峰顶的受人尊敬的尼泊尔登山者拉科帕·里塔(Lakpa Rita)来说,这也意味着这座山峰展现了一种新的可怕的破坏力量。

  地震发生后,里塔周一在尼泊尔东部的这座营地通过电话表示,“珠峰大本营以前从未遇到这种情况。”此次地震引发了那里的雪崩和地质震动。营地位于海拔1.8万英尺(约合5500米)的地方。在它所在的地区,至少有18人死亡。“这是一场非常大,非常大的雪崩,”他说。

  在营地周围搜寻遇难者遗体很可能是一项漫长且艰巨的任务。在攀登珠峰峰顶之前,登山者会在这座营地汇聚。

  索卢坤布的地区长官简卡纳斯·达卡尔(Jhankanath Dhakal)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周一,在撤离20名受困登山者并找到11具遗体之后,由于天气糟糕,救援工作受阻。珠峰位于尼泊尔境内的部分属于他管辖的这一地区。他说,周日有60人从珠峰撤离。

  对于很多游客和探险人士来说,珠峰之行——即便是在海拔较低的大本营——意味着完成一项探索极限的追求,极其个人化,而且费用高昂。然而,对于很多担任当地向导的夏尔巴人来说,最直接的动力就是高收入。他们往往为自己的高海拔技能而感到非常自豪。

  去年,珠峰发生的一次雪崩导致至少13名夏尔巴人向导死亡,另有3人失踪,很可能也已丧生。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次有多少夏尔巴人在大本营遇难,但地区长官达卡尔表示,周一找到的11具遗体中有7个为尼泊尔人。不过,连续两个登山季发生的悲剧似乎不大可能使夏尔巴人打消通过担任探险向导和挑山工来赚钱的念头。

  在尼泊尔,年人均收入为700美元(约合4300元人民币),而夏尔巴人每个登山季可以在珠峰赚到3000至5000美元,如果到达峰顶,还能获得额外的奖励。

  一家喜马拉雅山向导公司的员工贾巴·尚卡尔(Jangba Shankar)表示,“他们仍然在这么做,尤其是为了钱。”尚卡尔接受采访时正在加德满都医学院(Katmandu Medical College)的附属医院帮助照看一名头部和颈部受伤的向导。此人被直升机从珠峰大本营运送下山。

  “有些人因为雪崩而失去了工作,感到不高兴,”尚卡尔谈到去年发生的灾难事件时表示。“还有些人担心这次的地震会把人吓跑。”

  就连铁杆登山迷都承认,地震的强大破坏力让他们非常害怕。

  “我听到了一声巨响,然后我意识到,好吧,雪崩来了,”42岁的波兰裔美国工程师、经验丰富的登山者马里乌什·马尔科夫斯基(Mariusz Malkowski)周一在找到撤离大本营的途径并最终抵达新德里后表示。但是他说,自己当时并没有为后来见到的景象做好准备:一波又一波的冰雪,伴随着一股强大的气流。“想象一下海啸的场景,”他说。

  “我们周围的山体和冰川都在震动,”南非登山者、探险队队长肖恩·怀斯达勒(Sean Wisedale)在他的博客上写道。“一片巨大的冰块断裂,轰隆隆地砸到了大本营里。它掀起前面的岩石和巨砾,砸入大本营中心的数百顶帐篷,还溅落到了另一侧的昆布冰川。”

  他的团队成员躲进帐篷,再出来的时候见到的是另一个世界。“大本营所在地就是世界末日过后,”他写道。

  不过,接连发生的灾难似乎不大可能严重影响珠峰对游客的吸引力。在震后离开珠峰或者因为这场灾难而使登山计划受阻的一些外国徒步者在加德满都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希望能回到山上。其他一些人则表示已经不必再去。

  “从感情意义来说,我觉得这次旅行比实际上的身体之旅的意义要大很多,”住在芝加哥的罗伯·贝塞克(Rob Besecker)在采访中说。他患有肌肉萎缩症,心脏也有毛病。他表示自己曾徒步抵达珠峰大本营和世界上其他一些著名景点或难以接近的地方,为的是向世人表明,生活不应该笼罩在疾病的阴影之下。地震发生时,他已经离开了大本营。

  “我感觉有很多双眼睛盯着我,必须要这样做,”贝塞克说。“所以这既是一场身体上的战斗,也是一场情感上的战斗。”

  位于加德满都的香格里拉尼泊尔徒步公司(Shangri-La Nepal Trek)为登山队提供支持。公司执行董事吉班·吉米雷(Jiban Ghimire)表示,当关于今年的创痛的记忆退却之时,登山迷们还是会带着同样的热情重返珠峰。

  “我的经验是,每年都会出事,”他说。“不过三个月、六个月或者八个月过后,人们会开始对我说,‘嗨,吉班,我想回去。’”

  (作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储百亮自加德满都、Nida Najar自新德里报道。Hari Kumar自新德里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许欣、陈柳)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