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近年为提升军力,透过「逆向工程」解析各国军武优点,并获取技术加以改良,尤其以俄罗斯为大宗。专家表示,中俄军事交流以来,俄罗斯相当后悔将苏-27战机售予中国,让中方趁势自行研制歼-11战机,制造麻烦的商业竞争对手。中方则认为,当年俄方军武外销不易,得透过军售使军工产业延续。
环球军事网9日报导,俄方认为苏-27战机军售案是俄罗斯战机外销史上最不愉快的案例之一,自1995年中俄签署组装200架歼-11(俄方代号苏-27 SK)战机协议以来,在1998至2004年间,中方共获得95套组装零件,但在得到自产零件组装技术后,就拒绝按协议接收剩余零件,导致俄方已生产好的零件大量库存,造成庞大损失。
俄方表示,从组装苏-27战机开始,中国逐步进行以国产零件组装歼-11战机生产工作,虽然歼-11战机整体性能,包括发动机寿命和机载设备,明显不如俄制产品,但几次仿制下来,中国航空工业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也快解放军空军战机更新换代的脚步。
加快解放军战机换代
据当时负责组装歼-11战机的渖阳飞机工厂表示,俄方移交的零件和组装图有多处不符,而且部分零件损坏严重,来技术支援的俄方专家也没有给予确认答覆,许多问题都以不符协议规范及国家机密塘塞,甚至要求组装完毕的歼-11战机得定期至俄罗斯维修保养,中方无法接受,所以才「自立门户」。
合约未载明不得仿制
大陆军事专家雷泽指出,实际上,歼-11及歼-11B战机都不需俄方授权,而且俄方当时在协议上并未纳入专利权部分,因此不管当时俄方认为中国不具备仿制苏-27战机技术,还是受到前苏联的计画经济影响,俄方确实没有提出中方不得仿制苏-27战机这项要求。
雷泽表示,当时苏-27战机军购案共耗资25亿美元,这笔款项稳定了俄罗斯当时的军工产业,使当时苏霍伊公司的飞机总装、机载设备和发动机制造厂获益良多,并研发更先进的苏-37、苏-47战机,也让对手米格集团失去中国这张军售大单,公司自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