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东敍利亚持续的战乱、“伊斯兰国”的肆虐、巴西、韩国总统被弹劾、英国“脱欧”、德法的恐袭和特朗普的当选,2016年的世界,不分地域、文明和政体,处于不同程度的“混乱”之中。各国精英和媒体试图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来解释当前的国际局势,尝试预测未来世界会是怎样。我们开始熟悉“反全球化”、“反智主义”、“民粹主义”等名词,美国的领导人开始不再提“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中国的领导人开始讲“中国为世界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回首2016年的国际政治,也许这一年意味著传统政治精英的衰落和庶民胜利的开始。随著信息技术、科技的普及,最普通的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表达自己的意愿,从2010年“阿拉伯之春”民众通过Twitter聚集抗议政府,到2016年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过Twitter传递视频挫败政变,再到特朗普的“Twitter治国”,民众发现,以往高不可及的政治精英与庶民的距离似乎仅存在于指尖。国家领袖、政治精英和传统媒体对民众的喊话和号召,变得和身边人发在“朋友圈”的分享一样普通。
“CNN效应”和“响应领袖的号召”正在互联网时代不断消逝。依靠传统平面媒体定义的“国际大事”在自媒体时代变得曲高和寡。今天的《纽约时报》,仍然把绝大多数的国际版面用来报道“伊拉克重建”、“敍利亚危机”和“以巴冲突”,而这些对远在大洋彼岸,近半数民众说不出副总统名字的普通美国民众来说,早已经丧失了关注的意义。对于大多数的民众,有选择的情况下,更加愿意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筛选自己喜欢的新闻。
在美国人民看来,希拉里的傲慢、正统以及富有的经验,反而将自己与普通民众隔离起来而无法真正靠近;相反,处处有著缺陷的特朗普,道出了普通美国民众的牢骚,代替民众释放了各自心中的怨气,投特朗普一票,与选择“脱欧”的民众一样,恰恰是凭著自己最原始的冲动,利用制度的设计,道出了自己的心声。然而,集腋成裘,最终的结果改变了数十载的“政治正确”,造成了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其实,类似奥巴马的精英并没有对美国以及世界格局造成多大的“改变”,反而是庶民觉醒后,将自身的诉求化作一次次政治的胜利,通过“特朗普们”得以体现,才成为精英眼中的“黑天鹅”事件。
可以预测全球范围内,庶民还将延续自己的胜利,而最大的不同是在西方国家,目前庶民还表现出以和平的方式赢得胜利;而在世界上更多的地区,其代价很可能将是政权的倒塌与社会混乱的产生。信息全球化的结果,某种程度上看,反而让更多的人在受到启蒙之后,将注意力回归到本乡本土;面对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无穷无尽,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狭窄的关注点上,而对其他信息采取屏蔽和坚持固有的认识,拒绝聆听,不再做出改变。
面对2016年的国际政治,也许可以用尼采著作中的那句“上帝已死”来解释,而未来的世界,和平还是动荡,或许《国际歌》中的歌词可以给予启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