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江夏编译报道:美国《真实清晰的世界》网站发表巴黎“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亚洲及中国项目副主任、高级政策研究员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的文章说,中国和日本的关系经过多年对抗后,进入了缓和期。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日中关系最终转入正常轨道。中国主席习近平也作了类似的表示。安倍将于10月访问北京,距上次日中北京峰会已有7年之久。有传言说,双方领导人将签署第五份政治文件,为当前的缓和势头加温。
这种缓和差不多完全抵消了川普政府对中国的重击,日本充分利用了中国处境软弱的机会。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心,正从促进“一带一路”工程项目,转向对抗正在浮现的联盟——即一批试图削弱中国经济,阻碍北京获得外国技术,破坏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国家。
对东京来说,这为加强与中国的商贸联系提供了契机。在美国威胁对汽车加征关税的时刻,中国市场在战略上对日本汽车工业可能更具重要性。总之,2017年日本对华出口增长了20.5%。对中国姑息式的交往,有助于缓和日本外交政策受到的某些压力。
双方充其量希望遏制每项分歧的破坏性潜力,不致中断缓和进程。日本继续对台湾和海峡两岸关系问题保持克制。日本虽然同情台湾总统蔡英文的民进党政府,但安倍政府在给予台湾外交空间,或与台湾发展深度安全合作问题上,仍然保持克制。
日本海上自卫队虽然定期在南中国海训练,但并不直接挑战中国在南沙群岛人工建造的岛礁。从政治上说,海上自卫队策划这类训练,是为了表示日本绝不承认北京所谓“九段线”以内是中国的内海。日本的立场与2016年国际仲裁一致,即九段线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因而不能成为领土声索的法律依据。
从军事上看,海上自卫队披露最近的反潜战训练,符合日本在南中国海战略的核心原则——和中国海军力量保持平衡。参与训练的包括直升机母舰加贺号、一艘亲潮级潜艇、两艘驱逐舰。
在东中国海,日本海上保安厅继续监视其对手中国海警。2018年在钓鱼台列岛/尖阁群岛海域,中国海警每月平均部署七至八艘舰艇,几乎在毗连海域固定出现。今年8月,日本和中国经过10年断断续续的谈判,建立了“海上和空中通讯机制”。这项建立信任,管控危机的的协议令人鼓舞,但不完全实用。迄今为止,这个被认为有助于应对中日紧张形势的机制,已流于形式。
在经济战线,东京和北京之间的关系也趋于对抗。日本常常领导国际行动,限制中国获得先进技术。在未来数年,先进技术将决定大国竞争的进程。虽然有时候贸易利益促使中国和日本走到一起,但日本的首要任务,不是和中国合作捍卫自由市场和多边主义,而是与美国、欧洲实现三方合作,对抗中国的“非市场主导政策”。
日本和中国之间健康的合作和竞争,尤其在商业利益和市场考虑下,将使亚洲获益。中国愿意最终淡化和日本的对抗,显示出川普对北京的巨大冲击。中国现在对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南中国海训练的抗议,和几年前相比出奇地低调。但中国的灵活性,只是战术性的并且有其局限性。共同的商业利益不太可能真正改变这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