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这绝不是巧合,这叫模式

www.creaders.net | 2025-08-03 20:46:04  星之继承者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01

  今天,我在地铁上刷到一条新闻。

  “苏州,一名日本母子在地铁站遭袭击。”

  我以为是去年的旧闻,又翻上热搜了。

  结果往下一拉时间——2025年7月31日。

  我愣住了。

  你知道那种感觉吗?

  像是你以为埋在地底的尸体,又从泥土里露出一只手。

  去年,2024年6月,

  同样是苏州,

  同样是日本母子,

  同样是无辜受害。

  当时一名中国女性校车引导员,

  为了保护日本孩子,

  挡在行凶者面前,

  被刺中要害,英勇牺牲。

  那天的微博评论里充满了泪。

  人们说:“这只是偶发事件。”

  政府说:“我们会加强防范。”

  而现在呢?

  一年之后,针对在华日本人的暴力再度发生。

  只是这一次,没有人替那对母子挡了。

  02

  你说是“偶发”。

  可我给你复述下时间线:

  2024年6月,苏州,持刀袭击,死一人伤两人,受害者为日本母子。

  2025年7月,苏州,持石袭击,母亲受伤,凶手在逃。

  地点雷同、对象雷同、方式雷同。

  你告诉我这是“巧合”?

  我告诉你,这叫模式。

这绝不是巧合,这叫模式

  03

  这次袭击是在苏州的地铁站。

  行凶者没有刀,

  他用的是石头,

  对着一个牵着孩子的女人砸。

  日本政府已正式抗议,

  要求中国“严正处罚、保障安全、防止再发。”

  大使馆给在华日本人发了邮件:

  外出时请保持警惕,特别是带孩子时。

  你有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恐怖?

  一个驻华使馆,

  在提醒自己国家的母亲:

  你在这个国家,不能安全带孩子出门。

  04

  你以为是个别人仇日,

  我却看到的是社会的系统性病灶。

  如果连续两年在同一城市,

  针对同一国籍人群发生同类事件,

  你还在说“个案”,

  那你就是有意闭眼不看。

  我们不妨换个词:

  “反日暴力事件已在中国社会完成了局部正常化。”

  正常在哪?

  正常在网络评论区里有无数冷笑话:“谁让你来中国?”

  正常在主流媒体对此不吭一声。

  正常在去年那位牺牲的中国阿姨,只上了没多久热搜,就被悄然压下。

  正常在受害者来自日本,所以你默认他们“活该受点罪”。

  我知道你想反驳:

  “那你怎么不看看日本右翼?”

  “你怎么不说他们怎么美化侵华战争?”

  对,我看见了。

  我也气愤,我也反对。

  但请你告诉我:

  一个中国人向无辜的日本母亲丢石头,

  和一个日本右翼粉饰历史罪行,

  到底谁更可耻?

  我们不是日本右翼的反面,

  我们是中国人的自己。

  别用他们的丑陋,来遮蔽自己的恶意。

  你可以痛恨历史,

  但你不能把仇恨交给一个母亲来承受。

这绝不是巧合,这叫模式

  05

  我们都知道,仇恨不会自动熄灭。

  但你有没有意识到,

  仇恨在被“算法”和“缄默”助燃?

  它不是一场大爆炸,

  而是一根根火柴递出去:

  打开某音,日语博主的视频全是“滚回去”评论。

  B站上做日本文化科普的博主,收到“再舔你就不是中国人”的私信。

  小红书上留学生拍吃饭日常,有人骂她“你妈死了也得恨日本人。”

  去年那一刀捅中了一个中国好人。

  今年这一刀,捅穿了我们自己伪装的文明外衣。

  06

  苏州,有5000名日本居民。

  是全国最密集的日资企业聚集地之一。

  我们以为他们只是来工作、生活、投资。

  结果他们在这里,变成了靶子。

  他们的孩子,上学要避开路线。

  他们的母亲,逛超市得回头看三次。

  他们的领事馆,变成了应急调度中心。

  这像极了另一个时代。

  但你别急着说“日本人也有问题”。

  我要问的是:

  当你无法保证一个异国母亲带孩子上地铁的基本安全,

  你还有脸说我们是大国?

  07

  你知道2024年的那位校车引导员吗?

  她不是日本人。

  她是个中国阿姨。

  她看见那位日本母亲挡在孩子前面,

  她冲了过去,

  然后被一刀刺穿肺叶,

  送医后不治。

  你说这件事感人。

  你说她是英雄。

  你甚至说她是“中日友谊的化身”。

  可她的牺牲换来了什么?

  一年后,袭击卷土重来,而我们全都失语了。

  08

  还有一句话我必须说:

  苏州,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

  它已经成了一个警示坐标。

  2024年,有人为了保护别人而牺牲。

  2025年,有人无声无息地把脸又丢了。

  两次事件之间,

  你、我、舆论、制度,

  谁真正做过改变?

  我们以为人性是可以“自动复位”的,

  但事实证明,

  仇恨是会传染的,暴力是会回来的,

  而我们的冷漠,是最深的纵容。

  09

  这不是个案

  如果你能连着听见两次尖叫,

  还能捂着耳朵说“没事”,

  那你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这个社会最可怕的,

  不是极端分子的存在,

  而是他们身后的沉默人群。

  他们的刀,不会只砍向外国人。

  下一次,它可能会砍向你家孩子,

  或者你自己。

  记住这句话:

  一旦仇恨合法,正义就不再存在。

  我们总说“不能忘记历史”,

  但我们却在制造新的历史悲剧。

  历史不是背诵题,

  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警钟。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树 9年过去 树怎样
2 苏州出大事了
3 “李超人又提前嗅到风暴?”中国网友惊呼
4 寿命长的人 下半身一般有这5个特征
5 太突然 奥运冠军被逮捕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