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3日宣布与欧盟就“脱欧”协议内容达成一致。当地时间14日晚上7点20分,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凌晨3点20分,在经过了五个多小时的内阁会议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前发表声明,宣布“脱欧”协议草案获得了内阁的支持。
特雷莎·梅说,虽然“脱欧”进程中还会有困难与挑战,但她坚信内阁的这一决定“最符合英国整体利益”。
新一轮“拉锯战”开场
有人把英国“脱欧”比作英国与欧盟的“离婚”,这场“离婚诉讼”已持续一年多,就算如今双方达成了协议,也不是故事的终结,而是新一轮拉锯战的开端。
英国方面,主导谈判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起码要连闯三关:一是内阁关,二是党内关,三是议会关。
虽然特雷莎·梅内阁的部长们并非百分之百支持这一“脱欧”协议的内容,但好在眼下这第一关已经过了。但第二关——党内关,特雷莎·梅所在的保守党并非“铁板一块”,不少党内要员,要么对这一协议不买账,要么是“留欧派”人士,呼吁举行第二次公投。
而派系林立的英国议会更是最难闯的一关:反对“脱欧”派、强硬“脱欧”派、坚决维护北爱尔兰利益的党派各执一词——反对党工党坚称这一协议“对英国不利”。
新协议在英国不好过关,欧盟这边也不轻松。按照日程,欧盟将于本月下旬召开峰会讨论经英国议会批准后的方案。在此之后,协议还需各成员国议会批准认可——这都是一道道艰难的“关口”。
英国与欧盟半个多世纪的合合分分
由于历史及地缘因素,自欧盟成立以来,英国就一直与其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上世纪50年代 英国对抗欧洲一体化
上世纪50年代,当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时,英国曾一度与欧洲其他六国另立炉灶,对抗欧洲一体化。
上世纪60年代 英国寻求加入欧共体
上世纪6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放缓,开始寻求加入欧共体,曾先后三次提出申请。
英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 疑欧思潮仍存
1973年1月正式加入欧共体后,英国对其的态度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两年半后,也就是1975年6月,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公投——虽然有67.2%的英国民众选择“留欧”,但英国疑欧思潮影响依旧存在。
接下来这几十年间,虽然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英国历届政府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一直未能全身心投入,既想搭上欧洲融合发展的列车,以免被排斥在圈外,又担心因融合过密过深而失去自己的独立性。
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促使英国疑欧力量再度上升。
2013年1月,时任英国首相的卡梅伦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表示将与欧盟就英欧之间的关系举行重新谈判,并由全体英国公民投票决定英国在欧盟的去留。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
随后,在英国重要的“脱欧”推手——英国独立党的推动下,英国内部的“脱欧”力量剧增。
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
虽然2016年2月,英国与欧盟各成员国就欧盟改革达成协议,协议同意英国在欧盟中享有“特殊地位”——但在当年6月23日举行全民公投中,仍有52%的英国人投票支持英国脱离欧盟。这一结果也导致卡梅伦宣布辞职。
去年3月 英国启动“脱欧”程序
2017年3月29日,继任首相的特雷莎·梅宣布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正式与欧盟展开“脱欧”谈判。而“脱欧”程序一启动,必须在两年内完成——也就是说,这场史无前例的“离婚”谈判要在明年3月29日前谈完,英国和欧盟届时应正式“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