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中印核大国拳脚石块战:黑暗血腥的六小时

www.creaders.net | 2020-06-17 14:42:03  法广RFI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和印度两国间发生的最新边境冲突可谓:既是45年来中印间最大冲突,也是一次国际间暴力冲突的奇观,双方都没有开枪,只用棍棒和石块进行肉搏,结果是双方伤亡惨重。中国媒体尚未有冲突具体细节报道,人们只得通过印度媒体的报道进行初步了解。

印度媒体报导说:6月6日中印双方曾经举行军事会谈,达成“和平解决争端”的共识。但不到10天后的6月15日夜间,一支印度军队巡逻队在中印边境海拔4200多米的的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陡峭山地巡逻时以为:按6月6日和平协议,中国军队已从那里撤退。但他们却意外地碰到了一队中国军人,双方争吵不休后开始动手和搏斗。一位印度高级军事官员告诉BBC,中国军队似乎有备而来,“他们用带刺铁丝包裹的金属棍打我方军人的头。” “中方士兵戴头盔,拿盾牌,有护膝和肘帽,身穿防暴服。”

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说,中方人数多于印方,印方于是从大约4公里外的一处哨所召唤了援兵,最终约有600人混战在一起。从星期一晚上至星期二凌晨,双方在近乎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战斗了长达六个小时。双方士兵的主要伤亡原因是掉下峡谷或撞在山石上,包括一名印度指挥官也是在被推搡后,从狭窄的山脊上坠入峡谷中死亡。

一名印度高级军官告诉《华尔街日报》:一些印度军人被中方士兵用带钉子的棍棒殴打致死。他还说,有17名印度士兵在混战中受伤后,可能最终在高原上的寒夜里被活活冻死了。

法新社等外媒也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此次冲突中没有人使用枪械射击,但其中至少有3人是被石头活活砸死。

英国《卫报》6月17日援引印度媒体的消息称,均未携带枪支的印中双方士兵在陡峭的山脊上用拳脚、铁棍和石块相互攻击,导致很多士兵失足坠落,造成严重伤亡。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双方用“拳头”、“石块”和"缠绕铁丝的棍棒"等原始武器相互攻击导致很多士兵失足坠落,造成严重伤亡。

北京没有公布伤亡数字,但据印度报章The Time of India报导,从印度政府得到的消息指,冲突中,至少有20名印度军人及43名中方军人死亡。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控这起事件是印度部队“两次越过边境线,挑衅和攻击中方人员”。印度将此次冲突归咎于在中共军队闯入印度控制区域进行活动。

今年5月初,就曾有上百名印度和中国士兵在锡金段边境地区发生肢体冲突,拳脚相见并互掷石块。导致7名中国士兵和4名印度士兵受伤。随后,在边界地区的两国军队指挥官进行了直接沟通,解决了这次争端。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核大国,但却多次以拳脚和石块当作武器进行肉搏,实为罕见。这次争议再次突显了中印两个大国间由来已久的边境问题,以及未来潜在的战略矛盾。印度总理莫迪在事件发生后的首次公开表态:印度士兵不会“枉死”,印度将捍卫“每一寸领土,每一块石头”。

中央社记者在新德里采访一些印度学者,他们认为:15日晚的双方暴力对峙致死事件,比以往都要严重,中印两边都有上校级军官丧生,这是1962年中印战争也没发生过的事情。显示中印关係已进入不稳定和不确定的时代。新德里正在专注处理新冠疫情,突然发生这样的事件,感觉好像1962年一样,印度“背后被捅刀”。这起事件也显示,莫迪和习近平两次非正式领袖峰会所达成的协议,并没有在底层取得真正的进展。

印度智库“中国分析及策略中心”研究员则认为,从2015年习近平宣布中巴经济走廊计画后,中印关係就已陷入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年代;2017年发生中印军队的洞朗对峙事件,中国阻止印度加入核子供应国组织(NSG)等事件,让中印双边关係早已不稳定。印度方面怀疑:15日晚间中印暴力对峙事件,及巴基斯坦部队最近在印巴控制线(LoC)开火,还有尼泊尔突然公布纳入与印度有领土争议地区的新地图等,都是中国精心筹划,目的是对印度施压,以实现习近平的“中国梦”,也就是把他所认为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东海、南海和中印边境争议地区都纳入中国实质控制。如果中国持续以“战狼”外交行事,导致中印在边境爆发战争,这将是一场漫长而血腥的战争,中国也会遭受重创。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2 下跌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北京彻底露馅
3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4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5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