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严峻,G7公报提及将捐赠10亿剂疫苗。学者分析,疫苗取得从全球公卫转为政治议题,且将成战略物资,在疫苗短缺情况下,能够提供者将握更大外交筹码,以应对中共对发展中国家疫苗外交。
第47届七大工业国集团(G7)领袖峰会于13日晚间在英国康瓦尔(Cornwall)圆满落幕,会后发布联合公报,未来1年内将供应10亿剂COVID-19(新冠病毒)疫苗,今后几个月就会跟民间部门、20国集团(G20)和其它国家合作提升捐助量;同时G7也呼吁中共,应配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就这场全球疫病的起源进行第2阶段的“透明”调查。
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卢业中6月14日指出,在这次疫情中可以看出,疫苗已从原本全球公卫议题,转变为具政治性议题,主因是每个国家对于疫情的回应速度会随着国力有所落差,而G7这些国家不管是在国际组织或全球政治经济上,均位处领导者角色。
卢业中分析,G7这样的宣示主要有两个考量。第一,全球经济因疫情受到冲击,G7这些国家对全球贸易的仰赖程度很高,换句话说,虽然G7国所占的GDP总量高,但有一部分来自全球贸易,更是全球贸易的受益者。
第二,捐赠疫苗在外交战略上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做成这样的宣示主要反应价值取向、政治考量,其中在政治考量部分,由于中共在近期积极针对开发中、低度开发国家推行疫苗外交,加上这些发展中国家认为G7 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是既得利益者,因此若中共疫苗外交在这些国家中发酵,未来将影响G7的全球战略影响力。
卢业中也建议,现行疫苗有专利问题,药品专利独占更是低度开发国家对于高度开发国的批评,若G7除了捐赠疫苗外也能让步药品专利,这样将降低“疫苗武器化”批评。
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名誉教授丁树范认为,任何的事务都能扯上政治,疫苗也不可避免与政治扯上关系,且很明显的,疫苗将成为战略物资,因为每个国家为了民众生命安全、国家经济力量发展,势必想自主发展疫苗,因此疫苗将成为国际外交的工具,就如此次G7将捐赠疫苗一样。
国防部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学者苏紫云指出,疫苗外交将成人道、经济、对抗非传统安全的复合战略,主要是全球有79亿人口,但目前只有18亿剂疫苗,平均每百人只有24剂疫苗。
苏紫云表示,在疫苗稀缺情况下,能提供疫苗的国家将拥有更大的外交筹码,因此美国提供5亿剂疫苗、英国提供1亿剂疫苗,便是基于抗衡北京的疫苗攻势;同时,在全球化的现况下,若想要经济复苏恢复常态,各国都无法独善其身,必须共同协力建立全球共同的群体免疫,才有可能压制病毒复发、复原全球市场并重建全球经济秩序。
苏紫云说,值得注意的是,G7面对这种非传统威胁,将整合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科学界与生技产业,在确保安全、有效前提下,将疫苗开发与测试程序缩短为100天,以应对新兴生化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