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索娜编译报道:欧洲过往一直享有稳定的能源供应,足以为当地的家庭、工厂和学校供电。然而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入侵后,能源供应稳定已不再是理所当然的事,更重新引发世界有关对敌对国家资源的依赖性讨论。太平洋论坛的研究员Akhil Ramesh在《南华早报》中撰文分析,在欧洲国家面对“相互依赖武器化”的局面时,过去二十年所实行的所谓全球化或将宣布告终。
2017 年,时任美国总统川普对当时德国想要推进北溪 2 号管道的决定,发出了不祥的警告,指出其将会带来的风险。不过当时德国驻联合国代表却嘲笑川普言论,无视他的预言。5年过去后, 这番曾经被讥笑的预言竟然成真,成为欧洲人的恶梦。
除了面临停电危机之外,欧洲针对气候变化的减排目标也受到质疑。随著能源变得愈来愈昂贵,西方各国开始考虑放弃其对发展清洁能源的承诺,并效仿德国,重新选择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这一切都是“相互依赖武器化”的一个教训。
其实在乌克兰危机之前,西方国家对“相互依赖武器化”所带来的风险并不是太了解。反而地球的另一边,就深深吸取了这类教训。例如澳洲,它们的政府由于率先倡议国际社会应针对中国疫情源头展开独立调查而激怒了中共政府,被中共对澳洲部分商品,如牛肉、大麦和葡萄酒等实施加徵关税及禁令等限制,进行经济胁迫。此外,韩国亦因部署萨德导弹系统而被中共采取类似措施,可见中共善于运用手段将双方在经济上“相互依赖武器化”。
那么如何打破被经济或能源胁迫的僵局呢?容易成为经济制裁目标的国家,往往热衷于采取措施去防止“相互依存的武器化”。在这方面,伊朗和俄罗斯远远领先西方国家。
作为经济制裁的常规目标,伊朗多年来一直设法去规避 Swift 机制,从而继续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直主张废除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并增加其他货币的储备。
除了伊朗和俄罗斯,中共国和印度也是美国的制裁目标。由于中美贸易逆差以及国安问题,美国政府对中共实施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和经济制裁。同样,印度亦因 1998 年的核试验而受到美国製裁。所以这两大亚洲经济体多年来都尽力将其技术或经济命脉与西方脱钩。北京提倡“中国制造 2025”规划和印度自力更生计划等倡议,都是他们想要减轻西方经济制裁带来的伤害,而筹划的进口替代战略。
虽然美国与中共竞争加剧,但德国等西方国家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将中共视为敌人,因为它们担心中共可能会将“相互依存武器化”,因此他们不会主动缩减与中共的经济联繫,以免影响国内经济。
早前,德国政府不顾执政联盟反对,执意让中国最大的船运集团“中远海运港口”申购德国汉堡港货柜码头股权。当时,德国总理肖尔茨回应表示,“欧盟为自己是一个对全球贸易感兴趣的联盟而自豪,它不会站在那些提倡去全球化的人一边。”肖尔茨的说话表明了,在德国将与中国视为国家安全威胁之前,短期内不大可能会加入美国的制裁行列。
全球化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衝突、增加国与国之类相互联繫及维持和平的秘诀。尽管西方国家目前不会马上想要与中共脱鈎,但随著乌克兰衝突和美中竞争加剧,各国开始认识到与敌对国家相互依赖的挑战。同时,它们亦会想避免像过去二十年一样,由中美等一小部分国家去控制重要产业的价值链,它们会更加追求多样化。因此,未来西方国家将会慢慢开始缩减与某些国家的相互联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