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商报》客座评论指出,中国科技公司积极在全球扩张,但柏林却缺乏明确的风险控管策略,德国必须学会果断降低中国在许多领域带来的风险。
《商报》发表客座评论“德国应尽早限制中国技术的影响力”指出,中国科技公司正积极在全球扩张,但柏林却缺乏明确的策略来控制相关的安全风险。
评论作者、德国对外关系委员会(DGAP)资深研究员瓦伦廷·韦伯(Valentin Weber)指出,在绿色科技、安全系统 (例如监控摄像头)和社交媒体等领域,尽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德国仍重度依赖中国供应商。韦伯认为,联邦政府和各部委尚未提出应对中国技术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的方案。
“毫无疑问,金融、物流或能源设施等关键基础设施中的中国部件可能会构成风险,尤其是当中国政府不赞同柏林在台湾冲突或其他地缘政治争端中的立场时。因此,德国应制定清晰明确的降低风险标准。”
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措施:1. 从公共机构和地方政府中撤除存在安全风险的中国技术,例如柏林勃兰登堡机场装设了海康威视的监控摄像头,可能会被中国用来监视联邦情报局(BND)、军队或外交人员的活动; 2. 禁止在政府和军事场所使用中国技术,包括配备了大量摄像头的中国电动车(如比亚迪或蔚来)以及其他汽车品牌中的中国软件;3. 限制中国技术(如TikTok等社交媒体)的普及。
“这些建议措施并非旨在与中国脱钩,而是为了去风险。与脱钩意味的任意禁止不同,去风险是基于风险分析、数据和透明度。”
作者指出,中国从未真正需要进行大规模去风险,因为它不允许大多数西方公司建立重要的市场存在。
“在中国,任何来自西方技术的风险,从一开始就会被消除或压制在较低水平。德国必须学会果断降低中国在许多领域带来的风险,并及时限制新出现的中国技术和应用程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