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好兄弟不通知北京?中南海尴尬了

www.creaders.net | 2024-10-04 08:01:26  大纪元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杨威评论文章:10月1日,伊朗向以色列发射约200枚导弹,但提前通知了俄罗斯和美国,美国及时通知了以色列,色列成功拦截了大多数伊朗导弹。事件立刻登上世界各媒体头条,各国纷纷发表声明表达立场。伊朗可能没有提前通知北京,导致中南海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相当尴尬。莫斯科和德黑兰先后出战了,北京准备上场还是继续装糊涂呢?

新华社报道现异常

10月1日晚,伊朗对以色列发起两波导弹袭击,共约200枚,攻击持续约一小时,大多数导弹被以色列成功拦截。以色列卫生部门报告有数人受伤,但没有人死亡。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随后都表示,伊朗对以色列的袭击被“挫败”。五角大楼也证实,本次袭击造成的地面损失很小,并称“伊朗将面临严重后果”。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伊朗犯了一个大错误,“无论谁攻击了我们,我们就将攻击他。”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袭击事件,不断分析中东恶化的局势。然而,一向支持伊朗的中共却似乎一时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反应异常迟钝。新华社在以色列派驻了记者,知道发生了导弹袭击,但没有及时发出相关报道。

伊朗导弹袭击在10月1日晚19:30左右开始,北京时间应为10月2日凌晨00:30左右。

北京时间10月2日午夜刚过,几乎是伊朗导弹发射的同时,新华网发出的文章是《热点问答|以军对黎地面行动将打成什么样》,文章引用宁夏大学某阿拉伯问题“专家”的话说:双方全面开战的可能性并不大。

2024年10月1日,以色列北部城市巴卡阿尔加尔比亚附近上空被拦截的伊朗导弹。(Ahmad Gharabli/AFP via Getty Images)

伊朗发射导弹在即,新华社还在分析事态恶化的可能性不大。中南海没有发出新指令,新华社继续按照原来决定的路子报道中东战事。

10月2日清晨04:28:06,新华网发出一则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发生枪击事件造成6死17伤》,但未提导弹袭击。

10月2日清晨04:56:16,新华社终于报道《以军说伊朗向以色列发射超180枚弹道导弹》。然而,但新华网首页看不见这篇报道,需要进入国际分页才能找到。

10月2日午后13:31:44,新华网首页才正式发出文章《现场直击丨新华社记者多点直击伊朗导弹打击以色列》。新华社记者现场直击了伊朗的导弹袭击,但报道竟然晚了至少12小时以上,应该一直在等待中南海最终审稿。

10月2日中共高层和各部门都在休假,中南海和中共军委、国安部、外交部等人员估计被临时叫起,手忙脚乱之际,一时反应不过来。新华社不敢自作主张,以至于报道出现异常。

伊朗很可能没有提前向中共通报,中共一时之间难以搞清楚状况,措手不及。

中共外交部反应更离谱

10月2日傍晚17:40,中共外交部网站发出一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就黎以、伊以局势升级答记者问》。

问:北京时间10月1日,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开展地面军事行动。2日凌晨,伊朗对以色列本土进行军事打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对中东局势动荡深感忧虑,反对侵犯黎巴嫩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反对激化矛盾扩大冲突。中方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国切实发挥建设性作用,避免局势进一步动荡。中方认为,加沙停火止战一直未能实现是中东局势本轮动荡的根源,各方应尽快实现加沙全面、持久停火。

这则问答把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实际只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回应了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展开的地面行动;但没有回答伊朗对以色列进行导弹攻击的问题。问题的描述还故意把导弹袭击改成了“伊朗对以色列本土进行军事打击”,将问题模糊化。这属于典型的中共式自问自答,试图回避实质问题。

10月2日,中南海忙活了一个白天,最后决定不正面回应伊朗对以色列的导弹袭击事件;于是把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却只回答一个,就算有所交代了。

这反映出,中南海对伊朗的导弹袭击仍难以确定该如何正式表态,只好先搞一个四不像的问答应付一下。中共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在假期暂停,否则发言人可能又要出丑了。

中共外交部的离谱问答进一步证实,伊朗发射导弹估计没有及时向北京通报,导致了中南海的被动。双方之后可能进行了沟通,伊朗可能要求中共公开声明表示支持,但中共不敢答应。中俄伊还可能进行了三方沟通,但互相都在耍心眼,中共思来想去,只能选择暂时不正式表态。

中共外交部试图两边都不得罪,虽然继续称“反对侵犯黎巴嫩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但没有点名以色列;同时也不点名伊朗导弹侵犯了以色列主权和领土。

最可笑的是,中共竟然“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国切实发挥建设性作用”,实际在呼吁美国等发挥作用,这样的呼吁实在太掉价了。中共到处自诩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还号称参与全球治理,此时却不认为自己是“有影响力的大国”。

2024年10月2日,以色列保安人员和民众在死海附近围观一枚伊朗导弹残骸。(Erik Marmor/Getty Images)

北京和德黑兰都怕以色列报复

中共外交部含糊回应伊朗的导弹袭击后,新华社发出文章《中东局势 | 伊朗导弹袭击以色列 中东局势会否全面失控》。不到24小时,新华社对中东局势的分析急速变调。

文章以“观察人士”的口吻说:与今年4月首次空袭报复以色列相似,伊朗此次仍是“一次性”打击,希望避免局势完全失控,以防美国直接卷入。

这恐怕是北京和德黑兰互相协调后的某种立场,双方都怕以色列的大规模报复,特别是美国参与。虽然伊朗支持哈马斯、真主党袭击以色列,但哈马斯不行了,真主党头目数天内就几乎被清除了;如果真主党再玩完,伊朗就得自己面对以色列和美国。

新华社代替伊朗发声,特意表明此次导弹袭击仍是“一次性”的,等于向以色列喊话,希望以色列的报复也是“一次性”的。伊朗导弹袭击没有造成多大破坏,北京和德黑兰都在暗示以色列的报复不要太激烈,特别是不要打击伊朗的核设施。一旦伊朗的核武器基地被毁,就失去了最后的王牌,也就别想再和美国谈什么核协议了。

中共虽然需要伊朗及其扶植的恐怖组织在中东不断搅局、牵制美国,但也担心以色列被彻底惹恼、猛力反击。哈马斯完了,真主党眼看也要指望不上,如果伊朗又被端了,中共在中东再难搅局。一旦美国全力支持以色列打一场彻底的胜仗,回过头来还是专门对付中共,北京和德黑兰都十分担心这样的结局。

新华社的文章引用清华大学某“专家”的话说:在“抵抗之弧”重要盟友黎巴嫩真主党遭到重创、纳斯鲁拉等领导层被“定点清除”的情况下,伊朗如果此时再不出手,将极大损害其作为“盟主”的公信力,导致这一抗以同盟如以色列和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动摇甚至分裂、瓦解……伊朗这次袭击是“一次性”行为,不意味着会就此“下场”与以色列开战,毕竟在国内经济困难等情况下,现阶段与以色列打一场常规战争没有胜算。

中南海显然太过焦虑,如此直白的话也放行了。另一“专家”还称:伊朗官方在1日袭击以色列之后的表态与4月首次报复空袭后如出一辙,暗示只要以方不采取过激反应,事态就可到此为止……此次袭击与上次一样象征意味浓厚,表明伊方依旧希望避免以色列将美国拖入战场。

伊朗两次上阵,本应该是中南海乐见的,但中共实际也怕伊朗整个都搭进去,那对中共来说就没有利用价值了。伊朗当然也不想被中共当枪使,自己的算盘打得劈啪乱响,发射导弹通知了俄罗斯和美国,但很可能没及时告知北京。

中共准备上场吗?

俄乌战争已经超过两年,伊朗也直接出手两次,中俄伊被外界称为邪恶轴心,莫斯科和德黑兰都已出战或出战过了,按理该轮到中共上场了。这应该就是川普担心的可能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中共似乎摆出了上场的架势,但对伊朗发射导弹不肯公开表态,表明暂时还不敢上场。

9月25日,中共向太平洋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当时中共的“辽宁号”航母在菲律宾海域,之后又少见地宣称“山东号”航母在南海演习。这应该就算中共摆出的姿态了。

9月25日同一天,普京主持了俄罗斯核威慑会议,公开宣称扩大核威慑要消除的军事威胁范围,表示一旦收到有关大规模发射空天攻击武器并跨越俄国边境的可靠信息,包括战略和战术飞机、巡航飞弹、无人机、高超音速和其它飞机等,就会考虑动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俄军陷在乌克兰长期不能取胜,莫斯科也自感元气大伤。克里姆林宫此时最担心的是北约可能趁机进攻,莫斯科能否保住,就只能靠核武器了。

中共的处境实际类似,中南海忽然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意图,恐怕和克里姆林宫一样,不是准备和美国开战,而是怕挨打,拿核武器壮胆。以色列迅速斩首了众多真主党头目,这要换成美国打击中共,后果不堪设想,中南海岂能不怕?最怕核武器的实际是中共高层。

10月1日,新华社曾发出文章《以军对黎展开地面打击 真主党誓言打持久战》。中南海希望真主党还能坚持下去,中共自己当然不愿上场。至于莫斯科和德黑兰怎么看北京,现在已经顾不了这许多了,反正各自都是互相利用而已。

中共内部的矛盾仍然难解,中共党魁不得不在“十一”招待会上继续作秀,让一些退休政治局常委给自己捧场,但胡锦涛等仍未露面。中南海现在最担心的是“党中央”的权威不在,特别担心军队内乱,此时上战场恐怕倒台更快;其真实心理可能是中东局势但愿“有影响力的大国”别强力出手吧!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