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尚未登场,气氛却已剑拔弩张。时事评论员“蓝星笔记”分析指出,日前美国在确定谈判时间与地点后,旋即在军事上动作频频,将两支航母战斗群同时驶入中国近海,被外界视为一种“以武逼谈”,意图以军事压力迫使中国在经贸议题上让步。但据《Newsweek》报道,美国航母群的行动仅为“例行行动”,并无任何意图。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川普在谈判前提出 3 项条件:中国须恢复进口美国大豆、全面开放稀土供应,以及禁止芬太尼出口,作为美国降低对中关税的交换筹码。不过中国态度强硬,将 3 项要求全数拒绝。
上(9)月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罕见为 0 ,是近七年来首见;尽管数据来看中国整体大豆进口量创新高,但主要来源改为巴西与阿根廷,将美国大豆彻底排除在外。此举对美国农业打击沉重,恐令美国农民损失数十亿美元。
除了农产品,中国也在战略资源上出招。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显示,9 月稀土磁铁出口量下滑 6.1%,终止连续三个月的增长。稀土作为半导体与国防工业的关键材料,此举不仅影响美国供应链,也让欧洲国家感受到紧绷气氛。
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显示,9 月稀土磁铁出口量下滑 6.1%。图:翻摄中新社(资料照)
至于芬太尼问题,川普要求中国全面禁止出口,但中国强调早已实施严格管制,并与国际机构合作遏止非法交易。文章指出,中方认为,美国此举是在将美国国内毒品滥用问题“甩锅”中国,缺乏实际解决诚意。
从2018年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透过加征关税施压中国的策略效果有限,而中国市场的多元与韧性也让美国农业与制造业承受反噬压力。如今,美国最高法院即将就川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作出裁决,若判决不利于美方,部分关税可能被迫取消,中国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将更为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