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习自给自足美梦破碎 中国人饭碗陷入风险

www.creaders.net | 2025-11-20 07:41:44  自由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大豆近年成为美中贸易战的核心之一,今年10月川习会后,美国将降低对中产品的关税,中方则承诺年底前采购至少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在往后3年每年至少购买2500万吨。尽管北京不断利用大豆打击美国,却无法改变中国依赖外国大豆的现实,中国人民大学学者直言,中国想要实现大豆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事。

《南华早报》20日报道,大豆不仅是一种农作物,它已成为检验北京不断演变的粮食安全战略的试金石,也是中美贸易战的核心。作为动物饲料和食用油的重要来源,大豆一直是中美两国贸易争端的焦点,从美国总统川普第一个任期内的关税战到目前的贸易争端,都未能改变这一局面。

报道提及,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已从大豆出口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研究人员认为,这项转变历时30年,反映了中国国内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加强粮食安全的政策改革、国际协议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影响。

如今,中国每年进口约 1 亿吨粮食,约占全球粮食贸易量的 60%,此变化重塑了国际市场和农民的生计。在10月下旬公布的十五五规划提案中,北京呼吁实现农产品进口多元化,这凸显了中国对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的持续影响。

不过,北京人民大学教授郑丰田( Zheng Fengtian,音译)直言,鉴于目前的地缘政治风险,中国似乎有必要实现大豆自给自足,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事。

他表示,由于中国有限的耕地无法满足所需的种植规模,而试图在中国国内生产所需的大豆,会占用原本用于种植重要主粮的土地,最终威胁粮食安全。

报道说,北京的困境根源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当时中国是大豆净出口国,1994年大豆产量达到高峰1600万吨,出口量每年超过 100 万吨,美国农业部 (USDA) 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透过将剩馀产品运往区域市场,一直保持著出口国的地位,直到 1995 年。

但情况很快就发生巨大变化。到2000年,中国大豆的进口量飙升至1000万吨以上,顺差转为持续逆差。郑丰田表示,中国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以及国内需求的激增,推动了这一趋势,而且,从加入世贸组织到 2018 年,中国普遍认为大豆进口带来的好处大于弊端,土地主要用于种植更重要的作物。

本来,美国大豆是中国主要供应来源,美国大豆对中出口量在2016年飙升至3200万吨,鼎盛时期占了中国38%的进口比重。2018年川普第一个任期内,美中开启贸易战,促使北京重新评估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

现在,中国已将供应多元化,增加了从巴西和阿根廷的进口,近期海关数据显示,9月巴西大豆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年增近30%,占当月中国进口总量的85.5%。

报道指出,为了配合习近平粮食安全政策,北京一直在寻求传统粮食作物以外的替代来源。中国国务院去年发布指示,要求在2027年建立多元化的粮食供应体系,替代来源预计将包括林产品产业、草饲畜牧业和深海养殖业。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