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为什么中国“怀念胡锦涛”的声音越来越多?

www.creaders.net | 2019-10-23 10:35:34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人对于胡锦涛的怀念,是对“不折腾”年代的怀念,这既是情绪的放大,其中折射的民意也值得中共关注。(AP)

中共建政七十周年的国庆大阅兵已经过去一个月,但是在中国民众自发评选的“感动时刻”中,不少人的选择是看见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满头白发现身一刻。同时在过去一个月,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一股“怀念胡锦涛”的风潮热浪,颂扬胡锦涛主政期间低调务实、韬光养晦:2002年至2012年是中国发展最快10年,胡锦涛主政时期,取消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实施全民医保、抗击SARS、举办奥运等。或许人们看到苍苍白发的胡锦涛心生恻隐,感慨他执政十年的不易,但确能让中国飞快发展。相较于轰轰烈烈的这个时代,人们也从“怀念胡锦涛”的声音中,反馈出另一种心态。

怀念“黄金十年”

在这次的中国国庆阅兵上,代表“毛邓江胡习”五代中国领导人时代的方阵在阅兵仪式上出现,并且现场大屏幕上伴有每代领导人当政时期的画面,这种画面与当天在天安门城楼上已经满头白发的胡锦涛形成了对比,让很多民众直接产生了“物是人非”的怀念感与穿越感。

10月4日,中国网络上开始流传一篇《2002~2012: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列举了不少数据以颂扬胡主政时期的政绩。例如2002年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1.47万亿美元,大概是当时美国的13%;2012年时,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8.56万亿美元,已经是当时美国的53%。外贸方面,在2002到2012这十年里,中国的进口总额从2,952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18,178亿美元,出口总额从3,256亿美元增长至20,489亿美元。外汇储备在这一期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从2002年的2,864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33,116亿美元,又是数量级式的增长。2002年到2012年,中国经历了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城市化,城市化率从39.09%增长至52.57%,中国城镇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文章还称,在胡主政期间不仅中美关系进入最和谐的十年,还是港澳台与大陆最有凝聚力的时期。

伴随着这篇文章的流传,大陆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上,有许多微博公号开始发布一些胡锦涛在位时期考察、讲话的视频。而这些视频的内容传递的信息是——“胡锦涛是一个亲民的中共领导者”。

从不折腾到“前任最好”

为什么这股情绪会在舆论场弥漫?关注到这个现象的观察人士给了一致的意见——胡锦涛“不折腾”的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这让正在经历发展转型、饱受经济下行压力的中国民众感到怀念。这是第一个原因。

“不折腾”的说法源自2008年的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当时刚刚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大悲大喜”的中国正在迈入一个“变化”的时代,胡锦涛当时连续用了三个“不”来描述他的执政纲领:“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这种“不折腾”的精神和当下中国社会舆论管制的相对严苛,政治与官僚领域的整风,以及全面战略调整中所强调的“斗争”形成了明确对比。尤其是经济结构转型和中美贸易战带来的经济增速下滑,让这种“对比”的情绪又蔓延到了普通百姓中。情绪在政治传播中很重要,所以,“怀念胡锦涛”背后实际是一部分中国民众怀念“不折腾”。

其次,互联网是将“怀念胡锦涛”所代表的一个时代感情放大的工具。在现代传播中,互联网的工具作用被前所未有的重视,因为互联网将民众发表态度的门槛降低,并可以轻松地让“志同道合者”聚集。鉴于中国近十亿的网民数量,即使只是千分之一,也是百万人的量级。所以有些感情或情绪存在于互联网中,再正常不过又表达了一定民意。

当然,对于微博等平台而言,这些赞美胡锦涛的视频,监管机构既不能删除,但是又不能让其广泛传播,扩散。所以网民浏览这些社交平台,可以发现“怀念胡锦涛”的视频下有几千条评论,但是打开或者是“禁止评论”,或者是评论为0,这些由微博使用者、平台刻意进行的“控制评论”的做法,也是担心有人“借古喻今”的无奈之举。

另外,就是“前任最好”的心态。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成绩与问题都是并生的。胡锦涛执政时期有没有问题?腐败丛生,九龙治水,贫富差距拉大,如果回到那个时候,民众的不满情绪与今天相比应该不遑多让。但是那个时代过去,曾经的不满、抱怨情绪也会被“忘记”,留下的就是“怀念”或者“批判”。当中国人走过这个时代,迈入下一个十年的时候,今天的反腐败、环境改善,还有那些值得怀念的“斗争”等,相信也会被人们所记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怀念胡锦涛”并非个例,近几年中国舆论场还有一种“膜蛤”声音,就是对于胡锦涛的前任江泽民执政时代的夸奖。

“膜”字取“膜拜”之意,而“蛤”则源于江泽民常佩戴一副蛤蟆镜及网民认为江泽民貌似蛤蟆的观点。“膜蛤”曾经是一种带着嘲讽的声音,但是这两年该舆论正在从负面演变为正面,成为一种对于江泽民的夸奖。无论“怀念胡锦涛”,还是“膜蛤”,绝大多数人不仅是“怀念”,还隐藏着一种“借古讽今”的论调。因为2012年后中共在舆论管制上的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强调斗争以及经济增速的下滑,使得舆论场失去了讨论批评本届领导施政的空间,国庆游行中官方分别推出了邓、江以及胡温时代的方阵,让某些人有了借古喻今的机会。

针对这种“借古喻今”,需要问一句,在今天中国所处发展阶段和世界变局的局势下,江或者胡如果在任,会做的更好吗?

答案是未必。一方面,无论是江泽民还是胡锦涛,其性格和所处时期都决定了他们对于当时吏治上腐败的无能为力。他们都在其任期内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交给他们的使命——继续改革,但是他们也无法超越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另一方面,社会发展阶段有其轨迹,任何一项改革,一次变局,因为观察者的立场不同,都有不同的解读。例如改革之初的双轨制、价格闯关,朱镕基所推动的国企改革,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所衍生的多重问题等。在中共看来,发展的问题要靠发展解决。

    于今人而言,谈起邓江胡时代中国发展如同在谈论一个盛大的节日,似乎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于亲身参与那个时代的人而言,改革是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改革是渗透着血迹和失败的经历,万中求一方得成功的艰辛。因为曾经有咒骂,所以今天有怀念。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依然会遵循类似轨迹。

    同样,今天这届中共领导层的执政固然存在不同的声音乃至质疑,但是他们的确清晰中国的发展模式,历史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经济结构转型,粗放的高速增长难以持续,这些都不以谁执政为转移。习近平所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即此含义。

    穿过历史的大门,中共建政七十年,毛邓江胡习是一脉传承的,习近平曾说,不能用前后两个三十年相互否定,于某些舆论而言,也没必要用江胡否定现在,或用现在否定江胡。当然,在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看来,他们更希望当局能够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倾听不同的声音,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也是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