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建国之父,陈水扁的终生追求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记者江皓综合报道:陈水扁刚刚抛出了所谓的“5·20”“就职”演说。他继续玩弄文字游戏,就两岸关系提出了一些说辞,但刻意回避一个中国的问题,拒不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拒不摒弃“台独”主张。其实从阿扁担内心来讲,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台独.
“台独”的主张者
中新网报道,陈水扁的身上本来流着中国人的血。他祖籍福建漳州诏安县太平镇白叶村。自其先祖陈乌渡海去台,祖祖辈辈都是劳苦的农民,第九代的陈水扁也是佃农出身。谁曾料想,这个根就在祖国大陆的陈水扁,却数典忘祖,一心妄图分裂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了死心塌地的“台独”分子。
陈水扁是靠“台独”起家的“台独”死硬分子。陈水扁在台湾大学读法律系时,被民进党尊奉为“国师”的急进“台独”分子李鸿禧,就对他灌输了满脑的“台独”理念。1976年他开始当律师。1979年,在“美丽岛事件”中,他因担任“台独”元老黄信介的辩护律师而名声大噪,也掘到了政治上的“第一桶金”,于1981年当选台北市“议员”。随后他担任了《蓬莱岛》杂志社社长,致力鼓吹“台独”主张,1985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在陈服狱期间,他的老婆吴淑珍“代夫出征”,竞选上了“立法委员”。陈出狱后担任了老婆的特别助理,并于1989年当选“增额立法委员”,从此杀进政坛。
陈水扁是民进党“台独”党纲的铁杆捍卫者。民进党于1986年创党之初,就明确制定了“台独党纲”, 主张依照台湾“主权”现实,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并制定新宪法。陈水扁于1987年加入民进党,很快就成为民进党的政治明星。他于1990年至1994年担任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1994年代表民进党竞选台北市市长成功,1998年竞选连任台北市长失败,2000年代表民进党竞选“总统”成功,2002年他担任了民进党主席。民进党执政后,为消除台湾人民对其搞“台独”的疑虑,一些党员曾主张删除“台独党纲”,民进党内也进行了多次公开辩论。但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基本教义派顽固坚持“台独”立场。
2001年10月,民进党在高雄市召开全代会,确立了所谓“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党纲”地位。而1999年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承认台湾已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须经由台湾全体居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这个“决议文”换汤不换药,没有改变“台独”的实质。从民进党的骨干到成为主席,陈水扁一直高举着民进党“台独”、“公投”两块“神主牌”。
陈水扁是“公投制宪”“台独路线图”的设计者。“公投”、“制宪”、“建国”,是“台独”分子梦寐以求的“三部曲”。李登辉也多次提出他的“台独”梦,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制定新宪法,并让台湾正名运动成功,然后以“台湾国”名义参加北京奥运会。陈水扁对此明确提出了“公投制宪”的主张和时间表。2003年10月25日,民进党举办“全民公投、催生新宪”大游行,陈水扁正式抛出公投新宪说。2003年11月27日,台湾“立法院”通过“公民投票法”。2003年11月29日,陈水扁宣布,在2006年12月10日用公投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新宪,在2008年实施。
陈水扁企图把他反复鼓吹的“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等内容写进新宪法,以完成“法理台独”。这是一个“台独路线图”,也是一个“台独时间表”。陈水扁梦想在他自己的第二个任期,完成他终生追求的“台独”大业,以此奠定他“台湾建国之父”的历史地位。
“台独”推动者
陈水扁在各个领域采取具体措施推动“渐进式台独”,全面“去中国化”。一是继续在思想和文化层面推动“文化台独”,培植以台湾为主体的“文化认同”。陈水扁片面强调所谓文化“本土化”,虚化中国文化在台湾文化中的地位,分裂、破坏、混乱台湾人民的文化认同,企图在文化上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关系,制造“台湾本土文化”与“中华文化”对立,从而达到其实行政治“台独”、实质“台独”的目的。
陈水扁扶持、培养御用学术力量,加强有关外国殖民统治对台湾文化影响的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弱化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地位;指使教育部门着手废弃汉语拼音、另行建立一套“台湾独立运用的拼音系统”;台当局2001年初公布“本土化教育”政策,规定从2001年8月新学年开始,推行“乡土教学”,以《认识台湾》为教材范本,对台湾中小学生进行台湾历史、地理和社会教育。2003年,台湾当局公开支持一些高校新设与中国文学系、研究所对立的“台湾文学系、所”,废止中文系为“母语”系,筹划在新编中学教材中将明代以后的中国历史划入“世界史”。二是全面“绿化”政府、“公营”企事业以及社会团体人事。陈水扁对过去国民党主控的“公营”企事业单位、有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和金融机构多次进行人事大换血,以机构改组、更换董事长等为名大量安插“台独”分子。还要所有公私团体的称谓,不能用“中国”只能用“台湾”。台当局有关部门甚至还建议未来公务员考试应将“中国史学史”与“史学方法论”合并,将“中国政治制度史”改为“台湾近代史”。
此外,在军队中还加紧提拔本土将领,进行“台独化政战教育”。三是推动“官方”机构去“中华民国化”。继台“外交部”放弃使用“代表中华民国正统”的“青天白日标志”后,台“新闻局”也正式在局徽中去除了“中国版图”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标志;“新闻局”在出版“中华民国年鉴”英文版封面时开始加注“TAIWAN”,将首页的“中华民国全图”移至书末,代之以台湾区域图。台“外交部”2002年在“中华民国护照”上加注英文“台湾”,并将此后在“无邦交国”增设的办事处直接以“台湾”命名,并在所有“非邦交国”新增设的代表处直接冠以“台湾”名称。在台当局的授意下,“国防部”强令三军部队基地营区将包括“统一中国”、“复兴中华文化”等有关国家统一的标语全部清除。今年5月,陈水扁下令废止《水陆地图审查条例》,取消了政府对地图出版的审查,为“台独”分子借出版地图变更国家领土提供方便。
岛内舆论认为,台当局正把“台独”“一点一滴地贯穿于台湾每个领域”。这是陈水扁把“符号台独”、“言论台独”往“公开台独”、“实质台独”不断推进的具体步骤。陈水扁竭力推动“法理台独”。“台独”其实现在只剩下“中华民国”一块遮羞布,而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经李登辉几次大修,现在也只有在领土范围一条留下“一个中国”的概念。陈水扁执意推动“公投制宪”,梦想从“法理”、“宪政”高度实现“台独”。
不会停止台独分裂活动
凤凰网分析,5月20日,陈水扁发表了他的所谓连任“就职”演说。舆论普遍注意到,陈水扁刻意回避了“一个中国”这个最重大的原则问题,仍然拒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也预示着他不会放弃“台独”路线,不会停止“台独”分裂活动。
陈水扁继续玩弄文字游戏,暗示两岸是“一边一国”。他谈到“中华民国在台澎金马”,“摊开世界地图来看,台澎金马只是太平洋边的几个小岛”,但有“海洋国家的包容”,暗寓“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领土限于“台澎金马”,是“海洋国家”。他更以“欧盟”的整合为例,侈谈两岸领导人要有“区域整合”的新思维,暗示两岸是“国与国的关系”。
陈水扁继续坚持在国际上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他再次公开宣示:“希望在未来两年之内完成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心愿。”
陈水扁继续煽动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视:“如果对岸不能够体会2300万单纯良善的心愿,继续对台湾施加武力的威胁和政治的孤立,无理的将台湾阻绝于国际社会之外,只会让台湾的民心和海峡的对岸越离越远。”
陈水扁继续坚持推动“公投”,明确提出要“公投入宪”,以使“公投”成为他搞“台独”的得心应手的工具。
陈水扁重提了“协商建立一个动态的和平稳定互动架构”、成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拟定“两岸和平发展纲领”的主张,表明他已经在实质上彻底废止了“国统会”和“国统纲领”。
在强大压力下,陈水扁对他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的主张又提出新的说辞,表示要“推动宪政改造的工程”,“在2008年阿扁卸任总统之前,能够交给台湾人民及我们的国家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他还作出了新的承诺:“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所以个人明确的建议这些议题不宜在此次宪改的范围之内”。这被视为他此次演说的最大妥协。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