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观察》:两岸三通何去何从
【万维读者网】在各方瞩目下,陈水扁的就职演说终於2004年5月20日登场。在滂沱大雨中,陈水扁的演说得到截然不同的反映。美国政府是猛点头表示满意,大陆方面则是摇头直说不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他长达43分钟的演说中,有关促进两岸经济关系的内容甚少,且没有谈到实际上的细节,实在无法燃起人们对双边经贸关系能迅速改善的希望。”《华尔街日报》於5月21日报导说。
“我认为在接下来的3、4年,也就是陈水扁的第二任期,两岸三通的愿望不太可能实现,”美台商会(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主席韩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时说道。
但是,华盛顿也有乐观的声音。美国独立智库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在一场台湾“总统”大选後两岸关系走向的座谈会上,针对两岸的经济交流与整合作出评论:“过去一、两年中,尽管两岸政治上的摩擦不断增加,然而台湾对大陆的经贸投资却不曾间断,而且未来还会加速的成长。”
两岸政治往来与经贸互动呈现两极化走向
“两岸的政治往来与经贸互动存在着严重的不一致性,而且这种情况在过去一、两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拉迪博士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及美台商会(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於5月6日在华盛顿举办的座谈会上作此表示:“过去两年来,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以去年(2003)一年来看,尽管台湾对大陆产品进口有限制,使大陆对台出口相对来说还是偏低,但我相信,大陆仍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拉迪博士将此出口大增的情况归因於台商对大陆投资、设厂的激增,使得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多半是公司内部间的交易(intra-firm trade)。“根据台湾“中央银行”的数据统计,在2002年,台商在大陆的直接投资高达美金$650亿,”拉迪博士提到。
拉迪博士并以台湾资讯硬件产业为例,说明台商近年横跨两岸的经商趋势。“2001年,47%的台湾资讯硬件是在台湾制造,仅37%是在大陆生产;而到了2003年,台湾的资讯硬件只有22%仍在台湾生产,61%都移至大陆制造。”他特别指出,“台商从亚洲各国及台湾引进零件,运至大陆组装成品。单以资讯硬件产业来看,就有三分之二大陆的总产出是由台商创造出来的。”
台湾产业外移大陆是全球化趋势
“这样的趋势即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将产地移往大陆,并不只是限於台湾海峡两岸而已,全球已开发的工业化国家,包括美国及欧盟,都面临如此的产业外移。”一向倡导全球自由贸易的拉迪博士评论道。
他进一步将美国的情形和台湾作一对照:“美国过去数十年来也面临同样的挑战,而美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帮助美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将其生产线转移至廉价劳力的生产地,且促成美国转型成以研发、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从另一面来说,“台湾政府若是硬要将这些工厂留在台湾,只是降低这些公司的竞争力,剥夺他们产品行销全球的机会,最後拖跨这些企业。”
他对台湾政府建议道:“为了长期的经济增长,制造业的外移是不可避免的潮流,而台湾现在正站在这一潮流中的有利位置,台湾“政府”实在应该顺水推舟,加速向这个方向发展。”
三通,行得通吗?
然而,拉迪博士的建议不见得被台湾政府。台湾“行政院陆委会”近日公布的民调就显示,超过一半(5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对台商投资大陆的限制应该要“较严格一些。”
台湾新任的“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胡胜正在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也表示了对台湾对外贸易及投资集大陆的关切,颇有“全部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之担忧。
同时与拉迪博士参与华府座谈会的台湾代表,独立智库台湾经济研究院国际事务处处长詹满容博士也谈到“三通”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产业外移造成的高失业率,和对“军事国防”的潜在威胁,例如以“特洛伊木马”之计冲破台海防线,一直以来都是陈水扁的忧心之处。
韩儒伯代表美国企业,也期盼三通能尽快实现,以享受其所带来的降低两岸转运成本等好处。但对两岸是否能重启协商,三通是否能很快落实,他似乎不抱太大的期望。“这并不是陈水扁一个人的问题,台湾一边也无法作决定,而是两岸都要愿意谈。若要以目前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我不认为两岸有可能於短期内达成共识,”韩儒伯说。
但是,三通本身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我认为所谓对三通的考虑、疑问都是合理的,并非不能解决,”韩儒伯说道,“首先,产业外移的情形并非只有台湾才有,而是全球化的大趋势。台湾若是能极力投资在教育等上层建设,为产业转形做好准备,三通并非就是坏事。”
至於三通之後,韩儒伯认为,“两岸增进商业、贸易交流後,对於台海的和平稳定应有积极的影响,而非只有负面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军事上的顾虑并不是不能克服的。”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