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演说:精心策划 败笔不少
【万维读者网】陈水扁5月20日的就职演说,洋洋洒洒数千字,其笔调、遣词用字之习惯,与四年前之演说如出一辙。读来读去,给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似乎要讲的话,又不敢说,或是不能明白地说,因此,只能吞吞吐吐,转弯抹角地道出他的理念和未来台湾的走向。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屈于各种压力之下的演讲是一件言不由衷的事情,因此,陈水扁的演说显露出不少逻辑混乱、推理荒诞和违背事实之缪误。
联合早报5月27日李永明特稿指出,陈水扁在演说的开头就用很大篇幅谈论所谓“族群”和“认同”问题。他说:“当前的台湾社会确实存在认同与族群的严肃课题,我们不需要掩饰,更不能够漠视。”但是,他紧接着说:“(台湾)没有本土和外来之分,也没有少数和多数之别”。
这就奇怪了。既然台湾“没有本土和外来之分”,又何来的“族群”与“认同”问题?如果存在“族群”问题,不是本土人和外省人之分,又存在什么“认同”问题呢?
实际上,按照陈水扁和民进党一贯讲法,所谓“本土与外来之分”,就是本省人与外省人、中国人与台湾人、大陆人与新台湾人之分,就是台湾当前社会中出现的族群分裂。所谓认同就是指外省人、特别是1949年随国民党到台湾去的大陆人对台湾的“认同”。陈水扁的含义是十分清楚的。
然而,为什么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一方面承认台湾存在着族群和认同问题,另一方面又否定“本土和外来之分”的存在呢?
逻辑上的矛盾和混淆
这就是陈水扁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的败笔之处。所谓高明乃是陈水扁用两种概念,来混淆具有共同内涵的事情。在目前的台湾,陈水扁“外来”的概念很清楚,就是指外省人;他的“族群”概念也很清楚,外来和本土两部分人是主要内涵。“外来”和“族群”都包括外省人这一内涵。因此,他承认“族群课题”、否定“外来和本土之分”,不仅在逻辑上产生矛盾和混淆,也是与现实状况不相符的。
陈水扁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可根据情况的需要,用不同的概念和文字表述大谈特谈敏感性课题:需要拉选票和攻击政治对手时,就大力宣扬族群问题,渲染外省人对台湾的认同问题,挑起本省人与外省人之间的矛盾和仇恨;上台之后,在需要稳定政局之时,就搬出“没有本土与外来之分”的论调,以缓和政治对手以及不投支持票的民众的对抗情绪。
但是,陈水扁的这种聪明也许能够骗得了不懂中文的美国人,却骗不了每天遭受族群分裂之苦的台湾民众和时时关注台湾局势的大陆人民。
陈水扁的败笔之处还在于:文字的表述必须能够经得住社会实际的推敲,能够经得住广大民众的检验,文字表述再巧妙,也瞒不过天下百姓的眼睛。承认台湾存在族群问题和社会矛盾,却不承认台湾存在本土与外来问题,只能说明陈水扁在蓄意混淆概念,玩弄文字游戏,以回避台湾社会的“严肃课题”,转移人们对族群撕裂现象的视线,目的是维持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弄到手的总统宝座。
两岸人民的“曾经”拥有
陈水扁演说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话,类似的话他过去也曾说过:“两岸人民曾经拥有共同的血缘、文化和历史背景”。这句话在推理上显得十分荒诞无稽。
两岸人民只是过去“曾经”拥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吗?两岸人民现在就没有血缘关系了吗?难道血缘关系是可以随着时间和地点的改变而改变的吗?包括陈水扁、李登辉等人的先辈到台湾也不过是两三代人,两三代血缘就不是中国人血统了吗?就会变成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血统吗?
陈水扁的话很清楚,他要向人们表达的是: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只是过去曾经拥有共同的血缘关系,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共同的血缘关系了,而是变成了两个不同的人种。但是,陈水扁却说不清楚两岸人民究竟各属于什么样的不同血缘。
至于共同文化,两岸人民也绝对不像陈水扁所说的“曾经”拥有共同文化。两岸民众过去、现在都拥有共同的文化,将来也必然拥有共同的文化。两岸拥有共同文化并不是一种过去时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至少在当前,两岸人民拥有共同文化是陈水扁抹杀不了的事实。
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尽管台独势力千方百计去中国化,在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除掉中国化,但他们绝对阻挡不了历史的车轮,这一点已被中国5000年文明所证明。
陈水扁只承认两岸人民过去曾经拥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和文化,目的很清楚,即切断台湾与大陆的血缘关系和文化联系,打造一个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新型国家。他在演说中多次提到要“再造”和“重建”一个新的“国家共同体”,要“超越族群、血缘、语言、文化的局限”,迈向新的“国家共同体”。
然而,陈水扁应该清楚,即使台湾独立,台湾与大陆的血缘关系也是抹灭不掉,两岸人民肉体内流动的血仍是中国人的血,这是改变不了的。陈水扁及其团队应该懂得这种简单的推理,不应在如此重要的演说稿中出现如此荒谬论述。
向台独方向滑行
在两岸政策方面,陈水扁信誓旦旦地说:他四年前演说中的原则和承诺,“过去四年没有改变,未来四年也不会改变。”过去四年真的没有改变吗?在这次选举前夕,陈水扁曾经不止一次地声明,他在四年前就职演说中的“四不一没有”,早就没有了,早就不存在了。四年来的事实是,陈水扁一步步地向台独方向滑行,他推进台独的速度与李登辉相比可谓不相上下。
面对四年来的事实,陈水扁“没有改变”的论调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至于今后四年陈水扁的许诺会不会改变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了,更不会引起大陆方面的兴趣。因为一个政治人物最大的致命伤就是失掉诚信,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然而,陈水扁的演说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的通篇演说,在虚无缥缈、捉摸不定的演词当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要把台湾重建成一个独立国家的主题思想。虽然没有一个字、一句话表示要台独,但在数千文字的背后,却清清楚楚地显露出台独的理念和决心。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