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真的很有钱? 其实全靠两岸经贸撑着
【万维读者网】香港大公报报道,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经济发展曾取得很大成就。民进党上台5年多来,失业率居高不下,股市持续低迷,但给人的感觉台当局好像仍然很有钱。陈水扁的年薪比美国领导人还高出好几倍,公务员和军人的工资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仅陈水扁一手炮制的“荣邦专案”,每年要斥资2.5亿美元,颇受争议的军购案将耗资几千亿。台湾当局到底哪儿来的那么多钱?台湾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最大因素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实行了最大程度的开放政策,抓住了西方工业化国家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吸引外资,发展中小企业,开发高科技产业,迅速将台湾经济纳入世界经济的发展体系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的经济增长率都在9%左右,到90年代才逐渐放慢,可是仍维持在5%-6%左右。即使在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时,由于人民币始终坚挺,台湾应对得法仍安然无恙。
巨额顺差来自大陆
过去十几年来,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一直维持高额顺差。8月30日,台湾“国贸局”发布报告称,自今年元旦到6月底止,台湾对大陆贸易总额累计 335.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4%,占岛内同期对外贸易总额的18.7%,比重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在此期间,台湾对大陆输出金额为 239.7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8%,占岛内出口总额的26.7%;而台湾自大陆输入的金额则为95.6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5%,占岛内进口总额的10.7%。相比之下,台湾贸易顺差达144.1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
两岸经贸支撑台湾
台湾对美国贸易顺差曾在1989年创下120亿美元的纪录,但是去年已萎缩至64.89亿美元。台湾对欧洲和东盟的贸易虽然也是顺差,但这一顺差近年也正在逐渐萎缩中。而台湾对日本、韩国的贸易逆差,则是有增无减。1991年,台对日贸易逆差超过100亿美元,2000年超过200亿美元,2004 年更是突破了300亿美元。在对韩国方面,1989年,贸易逆差只有1.06亿美元,2004年已经上升到62.74亿。
说穿了,如果没有对大陆贸易的巨额顺差,台湾的老本早就保不住了,两岸经贸对台湾经济发展有正面作用。自2001年至2003年,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均超过对其他地区的贸易顺差,如果没有这一块,在岛内民间消费不振、投资意愿低落的情况下,台湾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但是,台当局基于“台独”考虑,一再违背经济规律,试图阻止两岸经贸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台湾每年的财政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还会有几百亿元的盈余。为了拚选举、拚“政绩”、搞“荣邦”,台当局对民众许下很多“承诺”。从李登辉时期开始,台湾执政者就寅吃卯粮,大肆举债,平均每年2000亿新台币左右;民进党上台以后到2004年,长期公债总额达到3.4万亿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占岛内生产总值的33%,离国际社会公认的34%的警戒线相当接近。再加上短期债务,更是高达11万亿新台币。也就是说,从出生之日起,每个台湾人就背负了40多万元新台币的债务。
事实上,台湾财政恶化的状况远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查的结果严重得多。忧心忡忡的岛内媒体细心算了两笔账:第一,民进党上台几年,债务年增长率为 11%,远高于经济年均增长率2%。第二,台当局所有公债高达11万亿元新台币,而生产总值才10万亿元。如果以岛内500万户纳税家庭计算,平均每户负担220万元;以目前当局每年仅偿还500亿元来算,最快也要到220年后才能还清。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