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this.width=645" border=0>
人民网消息:着名学者余秋雨,也在「人民网」上以《我说的就是这个名字》为题,发表了对陈良宇被免职、查处事件的感想。
余秋雨说,他曾在凤凰卫视预录《秋雨时分》的「人格尊严」部分,说了一件让他很不舒服的事──前年下半年,已多年没有参加上海文化艺术界活动的余秋雨,被一位朋友硬拉着到衡山宾馆参加了一次活动,当时上海一批人文学科专家都在,他们在发言中频频提到一个名字,不带姓,只说后面两个字,显得十分亲切和熟悉。余秋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旁座一位先生很惊讶地回答他的问题,说「这是这座城市的最高领导啊!」
余秋雨说,我感到奇怪的是,这个领导人肯定不是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为什么这么多学者教授一次次不怕重复地提到他呢?这是一种精神跪拜,那天跪拜对象并不在现场,可称之为「缺席跪拜」──这个被学者教授们一声声亲切呼唤的名字,就是「良宇」。
余秋雨称,他至少还几十次地向朋友们讲述自己从这件事情引起的担忧。那天他在发言中,故意强调了上海这些年来在文化上的严重滞后。而那些学者教授都很吃惊地看着余,其中有两个还打断他的话,说上海文化在很多方面已不在乎国内坐标,只在乎国际坐标。他们打断发言的架势,完全是居高临下。
余秋雨说,我当时想,这是一个有关人文学科的研讨,我在这个问题上至少比你们的那位「良宇」更有发言权吧?你们的恭敬和傲慢,也太不学术了吧?学者、教授们失去人格的吹捧习惯,助长了某些领导人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这就是文化所起的负面作用。某大学一位教授的发言说:「良宇上个月所说的这句话,虽然德国启蒙主义哲学家也说过,但更有新意。」当代中国很多文人成天在做这样的事,使不少官员忘了自己究竟是谁。
余秋雨最后说,真正的知识分子是应该对公共权力担负监察责任的。但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很大一部分,主要在从事对无权力者的批判,发泄对同行的嫉恨。他们一次次省略某个自己并不认识的领导人的姓氏亲亲热热地叫着,只要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立场和背景,只为在糟践同行时让别人误会成是上级的意图──这就是他们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