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广网报导,邱晓华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丧失党性原则,收受现金,道德败坏,涉嫌重婚犯罪,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党纪政纪和法律,造成了恶劣的社会政治影响,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邱晓华开除党籍处分;经监察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决定给邱晓华行政开除处分;建议依法撤销其全国政协委员资格。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图: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
星岛环球网披露,有知情人士透露,邱晓华包养情妇的原因似乎“情有可原”:邱的妻子患红斑狼疮,因该病很难治愈且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二人婚后一直无子。该人士称,邱晓华的情妇是一名记者,两人感情很好,该情妇为其育下一女。媒体早前披露,“十一”黄金周期间,虽然陈良宇案发引起上海官场大地震,但思女心切的邱晓华还是专程从北京飞往上海,看望情妇和女儿。
另有传闻称,邱晓华情妇住的房子是另一名社保案涉案者上海福禧投资董事长张荣坤所送。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邱晓华与另张荣坤过从甚密。两人同是全国政协委员,并都在经济组。今年两会上,有记者注意到两人谈笑甚欢。
媒体报导说,邱晓华自1982年从厦门大学经济学统计专业毕业后便进入国家统计局,先后任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处长、处长、见习副司长、副司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副局长,直至任局党组书记,2006年3月被任为局长。
据说,1986年,当薄一波看到邱晓华的《从国情国力出发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一文时,当即表示“要与作者再好好探讨”。1987年邱晓华在《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情况、问题和对策》分析报告中,提出沿海农业必须走以外向型发展道路为主的观点。他的分析报告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并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1988年5月,年仅30岁的他被破格提拔为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见习副司长。1991年11月,时至整改三年之际,《人民日报》整版刊登了邱晓华的《对三年治理整顿的反思与回顾》,基于整改三年的大量经济数据与深入分析,文中大胆提出,“治理整顿已经可以结束,留存的问题应在继续深化改革中解决”。此建议使中国经济界为之震颤:不到一个月,治理整顿宣告结束。在党中央宏观调控中国经济的重要时刻,年仅33岁的邱晓华再次显露峥嵘。
1999年9月,邱晓华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安徽省省长助理的任职,回国家统计局担任副局长,同时兼任局机关党委书记。这时候的邱晓华已经是国家统计局乃至经济统计界的一尊厉炮,在与国外怀疑者论战的过程中,还中国经济数据于本来面目,既不夸张褒扬也不容忍曲解。
2002年4月中国加入“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统计发布方式规范化并加入对数据的解释与描述。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机构对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质疑此起彼伏,已经使中国经济统计界不能坐视不理。邱晓华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准备之后,痛快地驳斥了沸沸扬扬的“中国数字虚假论”。
2006年10月,上海陈良宇案爆发,有关部门在调查上海社保资金案的过程中,发现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邱晓华涉嫌严重违纪。中央纪委在对其进行审查后发现,丘在上海居然包养情妇。至此,邱晓华已经查明涉嫌上海社保资金案的中央政府高级官员。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秘书长干以胜表示,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这个案子还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人,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将会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任何违反党纪的党员,不论其职位高低,都要一查到底。目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职务已由谢伏瞻担任。之前,谢伏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新网文章说,在长达24年的时间里,除出国留学和在安徽省短暂挂职省长助理外,邱晓华就没离开过统计系统。就是这样一个“老统计”,竟然与上海社保资金案有牵连,这多少会令人感到意外。但事实摆在眼前,“清水衙门”也会滋生腐败。这再次说明,只要是有公权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腐败。
以统计系统为例,虽然它并不掌握实权,但它手里却拿着官员的政绩“成绩单”。当地方政府官员想要在GDP上弄虚作假时,统计系统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在一些地方,“统计注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这其中既有地方主官进行行政干预的因素,也必然包涵着利益交换的成分。邱晓华涉入上海社保案说明,这种利益交换,已经由地方向中央部门渗透,其危害性值得警惕。
声音
邱晓华到底得罪了谁?
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被突然免职,外界对此,议论纷纷。一说是邱晓华涉入陈良宇案,遭到“中纪委”“双规”;一说是邱晓华与胡温唱反调,故而被撤职。
自由亚洲电台消息称,随着内幕曝光,后一种说法似乎更能成立。胡温推行“宏观调控”,难以奏效,除了陈良宇等地方大员公开抵制,邱晓华等中央要员,居然也唱对台戏,频频发表“不同政见”。比如,胡温说“投资过高,导致经济过热。”邱晓华却说:“人民币升值预期,才是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胡锦涛强调“要切实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邱晓华却奉劝,宏观调控“应告一段落”。
除了在言辞上“抬杠”,邱晓华与胡温的龌龊,还表现在统计工作的思路方面,胡温要求参照国外做法,计算“绿色GDP”,即把环境等因素考虑进去。但邱晓华却推托说,搞绿色GDP,中国条件还不成熟,有技术上的困难。
有传闻说邱下台是因为“包庇地方经济数据造假”。然而,今年8月,中共高层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就经济增长,“国家发改委”公布为12%,“国家统计局”却公布为10.9%。如果有造假和夸大,“国家发改委”比“国家统计局”的可能性更大,不仅因为,“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大,还因为,“国家发改委”的数字,来自各省市上报数字;而“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则是基于该单位本身的统计。要说邱“包庇地方”,似乎勉强。
邱晓华与胡温之间的不和谐,处处可见。但令人不解的是,尽管邱晓华直接得罪了顶头上司温家宝,但今年3月,邱照样由“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升任局长。这说明,在“国家统计局”内,邱的能力和威信,大致无人疑问,接任正常退休的老局长李德水,也是“众望所归”。但上任仅7个月,就被解职。只能说明,胡温对邱,已经忍无可忍。胡温如愿扳倒陈良宇之后,抛弃邱晓华,也就不再有顾虑。
现年48岁的邱晓华,在中共党内,曾经是“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其人生履历,堪称传奇:出生贫寒,苦读成材;插过队,出过洋;拥有博士头衔,在统计局干了24年,被称为“学者型专家”。如今一夕翻船,让许多人跌破眼镜。
邱晓华落马后,中共在香港的传声筒《文汇报》透露:邱“严重违纪,正在接受审查。”实际上,在中共官场,已经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律,或曰“潜规则”:官员决无因能力问题,主动请辞还是被动解职,一旦中途下台,就意味着被清算。
道理很简单,中共官员,几乎人人都有“经济问题”。这一问题,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只要卷入权力斗争,“经济问题”,就成为落败一方的把柄;即便四平八稳,只要某种关系没有处理好,尤其与上级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其“经济问题”就会“脱颖而出”,成为致命死穴。
说到底,在中共官场,政治上的可靠,才是官员升降和保位的标准。贪腐成性如贾庆林、黄菊之类,只因紧跟江泽民,就照样升入最高层。陈希同、陈良宇、邱晓华等辈,则是相反的例子:不听话,有野心,与上级对着干,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吃不了兜着走”。
看上去,胡锦涛正全面排除障碍,加紧巩固权力。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一时还难以下结论。关键在于,巩固权力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大权独揽,大行独裁,制造鸦雀无声,于国于民,实有害而无利;如果巩固权力,是像戈尔巴乔夫和李登辉那样,为了政治变革,则又可另当别论。胡温何去何从?民众大可擦亮眼睛,拭目以待。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胡春华一直遭围剿 传胡锦涛硬顶死保 |
2 | 新规敲定!中国制汽车几乎被全面禁止 |
3 | 王小洪最新讲话 调门也变了 |
4 | 离婚25年 李连杰与前妻黄秋燕在北京重逢 |
5 | 处境凶险 习已六神无主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