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5月8日上午,袁隆平接受记者专访,妙语连珠
万维读者网上官天乙综合报道:近期,袁隆平成了热点新闻人物。这回,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也带领中央采访团来到湖南。42岁的刘汉俊除了是新闻学博士,还是中国作协会员。根据潇湘晨报的消息,5月9日晚刘汉俊接受了记者采访。 他说袁隆平很有希望获诺贝尔奖。
据刘汉俊介绍,这次中央采访团的采访活动由中宣部、农业部、科技部联合组织和发起;有23家全国知名媒体参加,共39名记者;阵容很大,仅中央电视台就来了6个栏目的记者。
此前的4月29日,袁隆平在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有140多年的历史,每年在世界各国评选外籍院士。本年度有18位科学家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和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纳米技术专家白春礼共同当选。目前,中国已有六位科学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据长沙晚报消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刘汉俊:袁隆平有望获诺贝尔奖
以下是潇湘晨报记者采访刘汉俊的内容节录。
潇湘晨报记者:我注意到这次中央采访团中,也有几家专业性较强的媒体,比如《法制日报》等,这是不是有点无的放矢呢?
刘汉俊:不同媒体有不同受众,我们力求让更多的读者和观众感受到袁院士的魅力,让更多的人被他的精神打动和征服。
潇湘晨报:这种集团式,运动式的采访,就像一种大风,对于一些采访对象来说,大风过后什么都没有了,而对于袁院士来说,似乎不需要靠这种采访来发现,因为他已经是一颗参天大树了。
刘汉俊:对,袁院士的份量如巨石,扎根在这块土地上,任何风暴都不惧,自成一道永恒风景,之所以这次组织了这么多媒体前来,一方面是袁院士最近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另一方面来的均为大牌资深记者,发表后,我们想把作品结集出版。
潇湘晨报:写人物,要挖掘人物的闪光点及美好品质,我认为应细细地体味,才可收入木三分之效,否则徒有其形,难窥其神,这次采访团的记者中,对袁院士有的并不是很熟悉,而采访只安排了几天时间,会不会仓促了些?
刘汉俊:不知道袁院士的人不多,不知道袁院士的记者是不合格的,来之前,我对袁院士进行了全面了解,提炼出“科学、爱国、奋斗、奉献”4点报道精神,概括出“政治、历史、科学、社会、文化、国际”6个报道背景,帮大家梳理出了一个思路,便于大家在短时间内出精品。
潇湘晨报:您前面谈到的六个报道背景中,其中提到国际背景,您能展开谈谈吗?
刘汉俊:关于国际性,一是粮食问题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而在这方面袁院士帮助美国建农场做水稻,实际上促进了国际社会和平,这是我国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旗帜之一。
潇湘晨报:您开始在讲话中说起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安德斯﹒佛勒斯特罗姆教授关于诺贝尔和平奖的评判标准,认为袁院士的杂交水稻是很有希望的,是吗?
刘汉俊:不能这么理解,安德斯是诺贝尔评审委员代表团团长,按照诺贝尔奖对这个领域和平奖的评定标准,一是基础科学研究,二是实用技术研究,三是在转化成对人类有益的成就方面,我觉得袁院士的研究领域及发展成果符合这个评判标准,这只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一种期盼,毕竟它困惑了几代知识分子了!
潇湘晨报:一个诺贝尔奖就这么重要吗?
刘汉俊:我并不是说非它不可,但站在一个评价体系上看,它是中外科学进步与否的一个比较参照,同样是中华民族强大的一个参照,所以我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南海急刹车 政治局会议耐人寻味 |
2 | 川普宣布爆炸性消息 北京惨了 |
3 | 只有19岁!全球最年轻富豪诞生 |
4 | 总遮脸的情色网红忽然摘下口罩露真容 全网 |
5 | 快讯!日本发生6级地震,地动天摇…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3 | 告别世界工厂 中国“游戏”结束 |
4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5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6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7 | 中南海急刹车 政治局会议耐人寻味 |
8 | 川普宣布爆炸性消息 北京惨了 |
9 | 只有19岁!全球最年轻富豪诞生 |
10 | 川普笑了,台海军演是为掩盖这事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