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连战稳定国共关系的作用更趋重要

www.creaders.net | 2007-10-07 20:38:12  中评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645)this.width=645" border=0>

马英九刻意推出“返联公投”,连战及时有效地缓解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紧张气氛

 
  马英九团队为胜选考虑,刻意推出“返联公投”的议题,以求制衡民进党“入联公投”的激烈选举动作。但是,由此引发了中共的疑虑。关键时刻,连战及时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有效地缓解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紧张气氛。事实说明,连战目前在国共两党之间的稳定与沟通作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趋重要。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办公室主任丁远超日前强调,连战从“返联公投”议题出现后,即曾邀约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国民党提名“总统”参选人马英九和王金平、关中、萧万长、曾永权等人会商,将他的态度、立场与建议让党中央清楚理解,希望能疏解推动返联公投的计划。中国时报报道,丁远超在台北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连战在与国民党领导阶层会商时曾不断强调,推动“中华民国”参与联合国,是国民党执政时期即在推动的既定政策,但在“总统”大选前,刻意推动的各项公投议题,只是个“假议题”,却可能因而造成两岸升高对立冲突的“真问题”。

  事实完全表明,连战的担忧是有充分道理的:

  第一,民进党推动的“入联公投”主要的意图是制造两岸关系的紧张与冲突,国民党以“返联公投”跟进,只能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起到加速推动台独进程的作用,对两岸关系的稳定非常不利。

  第二,国民党唯选举是问,动摇自己长期坚持的原则,缺乏周密的战略安排,这就会越来越被动,容易被民进党的议题牵着鼻子走,丧失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以假对假,国民党的形象必将严重受损。

  第三,中共对国民党“返联公投”的意图与目的如果不清楚,产生误会,国民党的稳定两岸关系、维持现状的作用将倍打折扣,很难突显出来。如果国共因此产生激烈摩擦,两岸关系形势更将严峻。
 

    目前看来,国民党继续推动“返联公投”的决心已定。据联合报报道,为化解党内深蓝族群的疑虑,国民党中常会日前无异议通过副主席关中所提的“返联公投”报告,定调为“满足人民愿望却又不伤害台湾”的参与联合国版本,确定“返联公投”将续推到底。关中说,从投票行为和结果的角度来观察,发现2004年公投投票率较高的县市,国民党的得票数都输给民进党,因此他认为在2008年,国民党有必要推动“返联公投”。

  国民党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奇怪,这充分说明:一,国民党过于看重“返联公投”的作用,高估其影响力。二,国民党没有其它办法化解民进党“入联公投”的冲击力。三,国民党中央的选举派一直占上风。

  我们猜测,目前国共对“返联公投”的态度有这么几种:一,国民党急于胜选的心情中共理解。二,对国民党的“返联公投”,中共始终保留不同的态度。三,国共有关议题的沟通将会加强。四,国民党的“返联公投”与民进党的“入联公投”在性质上有区别,中共当然会区别对待。

  事实充分表明,中共与中国国民党的政党合作基础是比较结实的,两党的稳定两岸关系的目标是一致的。国民党推动“返联公投”与中共持不同意见,并不意味着两党的合作出了大问题。因为位置不同、处境不同、角度不同,利益关系不同,国共之间的问题当然会存在、会产生、会有不利影响,但是,国共的合作大势很难逆转。

  自从连战推动国共和解、国共合作以来,国共关系成果丰硕,意义非同小可:第一,国共的和解为两岸未来的政治和解打下了政治基础。第二,国共合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化解两岸危机,稳定两岸关系。第三,国民党通过合作大大提升了其在两岸及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第四,两岸民众的情绪得到有效的安抚,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得到有效遏制。

  作为新的国共关系的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连战的影响力始终存在。原因在于:第一,中共对连战会始终保持敬意,高度信任,充分合作。第二,在国民党内,能够深入了解中共思维者,非连战不可。第三,反台独、维护一中的原则与立场不会动摇,这是连战在大陆能保持政治魅力的根本原因。

  所以,能否化解国民党推动“返联公投”的案子,对连战在国共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没有什么不利影响。以为连战在党内的“返联公投”方面踫到钉子,就被中共放弃,实在是过于天真或过于阴险的想法。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视频疯传 中共牛皮又吹破了
2 DeepSeek:一场悲剧的预言?
3 史无前例!川普政府宣布:撤换这4大媒体
4 突发:大S离世 家人证实消息
5 一封电报,如何让美国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