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7岁的金融数学博士郑小华3年前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学成归国。与大多数海归选择不同的是,他未奔向中国繁华的大都市,而是选择“上山下乡”,在欠发达的中部内陆县湖南宁乡就业。
中新社指出,与郑小华做出同样选择的高学历人才不在少数。2008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故乡宁乡县启动“5127”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在中国县域首开先河赴海内外学府大规模揽才。
目前,该项工程共吸引了近2万名有志于基层工作的青年才俊报名应试,郑小华是834名被录用者之一,另有77名博士、203名硕士。
启动“5127”工程当年,宁乡成功晋级中国百强县,却与许多内陆县共同面临高素质人才匮乏的发展瓶颈。为广纳贤才,当地政府突破体制、编制等政策机制束缚,大胆将高素质人才引入基层党政干部队伍,并为他们开出优厚待遇:享受所在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每年另补助10万元人民币,统一安排住房;硕士每年补助2万元……
2010年,现任宁乡金洲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的张学秋博士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放弃上海户口和年薪20余万的工作南下宁乡。这个出身农村的年轻人坦言,“在上海攒几年钱才能凑个房屋首付,似乎在为生存而工作”。而今,张学秋在宁乡事业如日中天,令他一些仍漂在都市的同学羡慕不已。
而令南京农业大学女博士刘红云决心扎根宁乡的是,这里以感情、事业留人的实际行动。“工作4年来,从上挂学习到专题培训,我在当地政府的厚爱下获得许多上锤下炼的宝贵机会,受益匪浅。”两年前,刘红云开始担任宁乡偕乐桥镇党委书记,这位“80后”独生女一改以往家人眼中只会读书的“柔弱”形象,发挥农学专业所长“统领”偕乐桥,成功做大做强传统晒黄烟产业,使烟农收入大幅增收。
“高学历人才服务基层是否大材小用?”许多在宁乡“谋生”的博士以自身经历给予了否定回答。回国前,郑小华的美国导师很赞同他的选择,“如果你能努力改变一个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业落后现状,在一地发展中刻上自己的烙印,这远超于为某家企业或机构服务所做的贡献。”
现在,郑小华会时常面临一些外地企业的高薪“诱惑”,却不为之所动。这位单身汉子已决定在宁乡安家,“当初觉得这个舞台很适合自己,实践证明我能在这里有所作为,这让我很快乐,很有成就感。”他告诉记者,有些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以薪酬作为第一标准,而合适的岗位、能大展拳脚的舞台有时远比待遇重要。
又见海归 34岁麻省理工科学家王江涛加盟北大 | 海归女硕士婚前跳楼自杀 多方发声 |
“不要捂嘴要自由” 海归呐喊告诫:不要回国 | 一组数据令人震惊 |
中国“海归”求职者 大增19% | 抢人大战 全球顶尖海归AI科学家加入阿里巴巴 |
“天才少女”海归回清华 | 海归教授成中国版“绝命毒师” 判刑15年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停止对华出口!北京报复战略遭重击 |
2 | 习公主登场亮相?习彭出现重大矛盾 |
3 | 马斯克出手王牌被废 北京后悔莫及 |
4 | 形势危如累卵,万众瞩目贵宾突访北京 |
5 | 41岁国家一级演员自缢去世,11岁儿子成遗孤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