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最大券商中信证券20日宣布,与里昂证券大股东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达成协议,将以12.52亿美元收购里昂证券100%的股权。接着周一中油海宣布以151亿美元100%收购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中石化同日表示要以15亿美元收购另一家加拿大油气公司。这很可能代表的是「中国收购时代」的启动,对大陆金融与各项产业量的扩大与质的提升,将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里昂证券由香港人创办,后来被法国里昂信贷银行收购,成为欧系外资,但总部一直设在香港。里昂在全球15国设有据点,在亚洲已有相当的影响力。中信成功收购里昂证券,也是大陆券商第一个成功收购外资券商的案例。
尼克森则在许多地方有油气资源,是加国的上市公司,中油气收购尼克森如成功,将成为中资海外最大的收购案。
观察欧美跨国大型企业成功且快速扩张的因素之一,往往是借助于收购其它企业而成就。虽然收购其它企业可能碰上企业文化相容、整合不易,甚至「看走眼」的负面结果,但不能否认并购可能带来的效益与扩张步伐,远比单纯的「自我扩张」来得快。欧美在制度上不仅鼓励善意并购,对恶意并购,只要遵循法规也「乐观其成」。汇丰银行就是透过一连串并购成就今日的规模;翻开美国的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AIG……等「大到不能倒」的金融巨擘历史,几乎都有一连串并购。至于大型科技业者,更视并购为「正常业务」,每年总有数起到十多起的大型并购案,不是想方设法并购敌手,就是把有特殊技术的新生小企业吃下,消化其技术与专长,进而壮大本身的技术与市场。
相较之下,东方企业就比较保守,虽然也有不少并购案,但数量上远不如欧美,甚至部分地区的政府还对恶意并购采排斥态度。更由于资金与技术、及管理实力的问题,大陆与台湾的企业较少进行海外并购。这种情况一直到5、6年前才开始改变。大陆累积庞大的外汇存底后,成立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开始到海外进行各种投资;大陆外管局也透过旗下中国华安投资公司进行海外投资。不过,这些官方的投资公司与基金主要是以财务投资为主,与民间企业的并购以经营为主体的思维不同,而且官方投资机构的灵活度仍不如民间。因此,这次中信以企业身分并购外资券商,是有其特别的意义。
道德上而言,趁火打劫是天理不容的行为;但在商言商,趁其他国家或企业景气低迷、资产价格大幅滑落时进场买进,绝对是正确的商业行为。欧债危机造成欧洲经济沉沦,资产价格也下滑,美国经济表现亦不佳;大陆虽然也面临经济走缓的压力,但相较之下,不论是经济实力、企业拥有的现金,都算是「兵强马壮」,大陆企业走出去、开始海外并购,虽然有风险、最后也一定有失败案例,但仍应是值得肯定与期望的。这些并购对未来大陆企业版图的扩张、体质的提升,都该有正面帮助。而由企业去并购,其效益又将高于主权基金单纯的财务投资。从这个观点看,大陆庞大的主权基金,其实正可辅佐协助大陆企业进行海外并购。
针对中国资金逐步跨足海外并购,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莱昂斯曾说:「我们正从『中国制造』阶段进入『中国收购』阶段」。这还是指官方主权基金,如果企业也开始加入海外并购行列,那才是真正的「中国收购」时代的来临。「中国收购」绝对会对大陆的经济、产业、企业造成影响,台湾的挑战与机会何在?政府开放大陆投资的政策应如何因应?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