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记者眼中的李克强:亲和 对时间精确把控

www.creaders.net | 2013-03-17 21:54:15  央视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今天上午与记者的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传递给了我们自信、亲民、专业和睿智的大国总理形象。我们也是专门制作了一个短片,梳理了过去10几年,李克强总理接受财经频道记者采访时的一些难忘瞬间。一起来了解。

  记者王小丫: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摄制组来到了河南,在河南省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接受《经济半小时》专访的是河南省省长李克强。

  2001年,《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由当时的中央电视台经济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进行具体策划和实施。在这期节目中,记者王小丫就河南煤矿整治、非法传销、烟草打假的内容对时任河南省长的李克强进行了专访。

  李克强省长:在河南有900万烟农,两烟的税收大概一年要三四个亿,所以打击假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的税收,也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

  农民、农村、农业,对曾经有过下乡经历的李克强来说似乎有着先天的吸引力。早在1991年,李克强担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期间,他就以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当时李克强师从厉以宁,按照规定,博士论文答辩只要有十几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评审即可。但厉以宁开出的评审名单,都是国内经济学界大家,因为这张名单,李克强把论文又一次修改,将答辩日期推迟了半年,最终交付的这篇的论文,正如厉以宁所期望的那样,评价这篇论文“经得起各种考验”。 李克强在论文中写道:“已有的经验表明,基于主要依靠在农村就地转移劳动力,推动农村城市化的给定条件,农民要大规模地直接参与工业化进程,只能通过农村工业部门来实现,只能走从农业部门到农村工业部门再到城市工业部门的转移路线,因此,走三元化道路就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结构转换的唯一选择。”他所提出的农业部门、农村工业部门与城市工业部门并存的三元结构,正是很好的抓住了生产力被压抑程度最高的农村,绕开国外经典的“两部门经济发展理论”,通过三元结构过渡,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而十年之后,李克强面临的是这样的现实:此时大多数的河南农民,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收入增幅连续四年下滑。尽管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现象在全国具有普遍性,但对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河南而言,压力沉重。为农民增收也成为李克强这位当时最年轻的省长在主政河南期间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这位北大博士也在践行着自己论文中的理论,精准农业,精细加工成为他推动传统农业转型,保证农民收入的一种尝试。2004 年,〈经济半小时〉栏目推出的《中国经验》特别节目记录了作为河南省委书记的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记者:在你看来现代化农业的标准会是什么?

  李克强:对河南来讲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就是要使农产品的加工增值超过农产品的原值,而且要能够有成倍的增加。”

  记者:你刚才提到了一个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一个很量化的数字,像这样的数字在河南什么时候能实现?

  李克强: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能够基本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且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一个总体推进的目标,并不是农业本身的发展就能达到的,我们提出实现中原崛起,它的基本途径就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实际上,早在2002年12月24日,李克强首次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在这个思路的推动下,李克强在河南的7年里,该省经济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工业利润增长近七倍,人均GDP从1990年代初期的全国第28位上升为第18位,总量跃居全国第5位,居中西部省份之首。

  李克强说:农业现代化是我们中原崛起目标和途径当中最基础的部分。

  该期节目播出之后不久,李克强调任辽宁省委书记,从主政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来到了“共和国长子”的工业大省,当时的老工业基地正面临最困难时期,辽宁省是工业大省,国企包袱过重,在改革进程中大量国企破产、工人下岗,棚户区群众生活尤为艰辛。李克强在上任后的第12天,就专程走访了棚户区,

  李克强说:屋里温度很低,地下两棵白菜帮子也冻成冰了。

  耿素芬是抚顺一名退休工人,丈夫瘫痪在床已经12年了,由于家里存款不多买不起商品房,老耿一家6口人挤在21平米的简易工棚里,一住就是50年。

  抚顺市北原新区八纬路社区居民耿素芬说:“就是每当冬天,我要是去点炉子,我这儿十个手指头,就这两个小的不裂,剩下全裂。

  辽宁省当时有近百万人住在这样的棚户区,深受触动的李克强李克强在上任后的第12天,就专程走访了棚户区,将棚户区的改选列为了辽宁省2005年的一号民心工程。

  李克强表示:下决心今年把这片地方拆掉……让你们有个好的住房

  财经频道从那时起就开始关注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最为庞大的安居工程,而《中国财经频道报道》的记者于浩更是三次采访了李克强。

  于浩:他第一个会话就是小于你辛苦了。你吃饭了没有?录完像以后当时他就说,我说您不但可以看稿子,也可以看图象,他说可以看吗?我说您要是着急,现在可以简单的看一下。然后他就跟着我,到了我们摄像机的后面,从寻像器里看了看,还问了问关于电视的一些知识,就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我就觉得第一是和谦和,还带着一点点书卷气。

  通过在体制上进行新的探索和改革,借由政府加市场加社会这一“三轨制”,不到两年,辽宁省就完成5万平方米集中连片改造任务。此举也被解读为,为日后在全国推进保障房建设积累经验。“要住房,找克强”,一时成流行语。而财经频道《小丫跑两会》《中国财经报道》等多档节目都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报道,另一位财经频道另一位记者黄晓丽也用镜头记录下了棚户区的居民喜迁新居的场景。

  记者黄晓丽:一大早,我们大概七点多钟就赶到现场了,这个时候他们很多人已经行李打包得已经差不多了,你会看到有人抱着一个大福字,还有人拉着一个床,我还问他,你这个床是从哪儿来的,因为以前住的都是炕,然后当时那家年纪比较大的一个中年人就跟我说,我这辈子都没睡过床,这张床是我搬新家我自己打的,我说这花了多少钱,他说四百多元,挺贵的,但是我觉得特别值,然后就特别特别地高兴。

  之后,黄晓丽很顺利地联系下了对李克强进行了专门的采访。

  黄晓丽:几天之后我们就等到了一个回复,让我们特别兴奋,说是可以。

  在辽宁大厦的采访前后不过短短的十分钟,让黄晓丽至今记忆犹新的,除了李克强的亲和之外,还有采访中他对时间强大的精确把控能力。

  黄晓丽:第一次他大概说了五分钟左右,然后说完之后就问我们:我说了多长时间,我们摄像看了时间说五分多钟,他说这个有点长了,这个不太好用,还得剪。这样吧,我再说一个两分钟的,然后我们说好,然后他又第二次来发表他自己的观点,然后时间特别特别的准,他在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说用2分钟可以说清楚,我们录下来真的是就在两分钟左右,然后他就把自己的观点都表述完了,当时我们觉得好佩服。

  于浩也同样见识过李克强的这种能力,那是在两次采访之后,《中国财经报道》再次经济频道邀请李克强主讲《中国经济大讲堂》,这次的主题是“十一五”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于浩:他说那小于你们那个节目有多长?我说大概播出就一个小时左右,他说你看我跟你讲,我讲一小时十分钟左右,就差不多。我说可以。结果到那天录制完以后,我跟他算了算,很精确的掐了掐,他确实从头到尾,基本一次停顿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口误,他跟我说的是一小时零十分钟,他讲的是一小时零七分。

  而在于浩看来,这次演讲的内容中所提到的五点一线,也和城镇化的思路息息相关。

  于浩:他要讲的五点就是基本代表了其中一个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包括丹东,大连,他那个时候虽然跟现在有所不同,但是那个时候你可以看出来,就是他对城镇化,城市化,对展开整个区域经济的拉动,他已经非常重视了五点就是城市群,一贯重视对于城市化的思路

  直至今日,李克强依然强调,棚户区改造是城镇化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是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关键举措。而于浩、黄晓丽和财经频道的同事们所记录下来的辽宁棚户改造和工业基地振兴的历程,无疑为城镇化的有益探索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2008年,52岁的李克强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身份登上中国最高政治舞台。几个月后,他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年轻的副总理。

  从2010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到2012年比利时中欧城镇化论坛伙伴关系高层会议,财经频道敏锐地捕捉着李克强在国际上的重要亮相。

  陈佳路:在去年5月对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访问期间,在很多场合我们都注意到,克强总理在会见来自东道主的比利时客人的时候,可以直接用一口流利的英文来直接交谈。

  总理英语好

  除了英语流利好,让陈佳路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克强在国际场合对中国城镇化政策的表述。

  陈佳路:他谈到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的潜力所在,那同时他讲到中国的城镇化其实历史悠久。他还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就是中国的《清明上河图》,他描绘了12世纪中国的商业城市开封当时的商业繁荣清明上河图。城镇化拉动内需。

  学生时代的李克强,拍集体照时几乎总是站在后面或者最边上。而现在,他在记者眼中如今的李克强依然亲和、低调,依然践行着他的城镇化的思路,践行着万事为先的理念,但他要习惯于代表这个受瞩目、多争议的大国,站到国际舞台中央已经成为了中国这艘经济巨轮的掌舵人,国际舞台上已经迎来了一位博学、睿智,亲民务实、勇于担当的大国总理。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