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8时2分,七级地震袭击四川芦山。刚刚于上月履新的中共高层紧急行动,习近平、李克强相继作出批示,李克强总理于昨日中午飞赴灾区。当专机抵达邛崃机场后,为第一时间赶抵震中,李克强一行乘坐货运直升机飞赴芦山。一场由最高领导人牵头、自上而下的抗灾行动迅速展开。
灾害发生刚逾24小时,以习近平为最高总指挥、李克强为救灾先锋的新高层,其救灾举动体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救灾响应更为迅速。地震甫一发生,李克强总理即率领汪洋副总理、杨晶秘书长飞赴灾区。总理一行抵达四川后马上转乘货运直升机飞抵震中,靠前指挥,此时距离地震发生不到12小时。随即,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各尽其责、各司其职迅速展开高效救援。这些高效决策和救灾行动背后有着详尽的应急救灾预案,而预案则凝聚了对于汶川地震救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
第二、救灾更加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要在于救命和保障灾民安全。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生命是第一重要的,首先是救人。72小时黄金救援期,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并指示要挨家挨户敲门提防余震。以人文本其次体现为对生命尊严的关注。李总理将尽量减少伤残放在与救命同等重要的地位正是这一观念的体现。试想一下,如果一位被掩埋的灾民虽然得到了存活的机会,但是永远地失去了双腿,这将为他的生命尊严带来怎样的阴影?
第三、救援组织更加科学有力。灾难发生之后,全国一盘棋迅速展开了救灾行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四川省和成都军区迅速投入救灾力量,周边省区也快速动员起来。面对突发灾难,打出这些“组合拳”,没有科学地论证和计划是不可想象的。科学决策是救灾高效推进的根本保障,科技力量运用则给救灾力量插上了“翅膀”。芦山地震后仅两个小时,空军一架侦察机飞赴灾区。晚些时候,国防科工局启动了五颗卫星,遥测灾区。
第四、迅速救援彰显国家力量。与五年前的汶川地震相比,此番遭此地震灾害的四川,背后则是更为强大的中国。这种强大不仅仅是动员更多的救援力量、调拨更多地救灾物资,而体现为更加自信和团结地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内地几大微博平台以满屏的“短、平、快”地震现场消息和各方关爱见证了众志成城的场面,就连近年来一直丑闻缠身的红十字会也誓言“埋头苦干”。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芦山地震,无情的自然力量都不可能摧垮这样一种精神。
多难兴邦。绵延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每逢灾变所迸发出的智慧、坚韧和人文情怀均可载入史册。新一届政府带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既是历史传统的传承,也是以人为本和科学执政的时代要求。我们相信,无论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我们都将最终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还灾民平静的生活——犹如李总理如是安慰灾民:“别总想以前,多想以后,你放心。”